贾志刚说春秋_第2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2节 (第2/3页)

两个吵过几架,冷战过几次。

    等到孔子从伟大首都回来,一门心思忙于招生教学,完全没有时间去管丌官氏,丌官氏认为自己受到冷落,整天阴沉着脸,对谁都没有好话,有时还让孔子在学生面前没有面子。为此,孔子非常生气,索性与丌官氏分居。

    “我再问你一次,去不去买”半天没说话,孔子尽量压住气,问道。

    “不去。”丌官氏也不害怕。

    “去不去”

    “不去。”

    “那好,你回宋国吧,咱们离婚。”

    “什么”

    “离婚。”

    “你这个没良心的男人,千刀杀的男人,呜呜呜呜”

    丌官氏哭了,她没有想到孔子竟然要休了她。

    孔子冷冷地看着,什么也没有说。

    孔子不是个冷酷无情的人,但是他是一个一旦决定了,就决不改变的人。他忍的时间太长了,他认为自己无法再忍受下去。他认为,如果让丌官氏再待下去,自己的事业将会毁在她的手里。

    丌官氏还是被送回了宋国的娘家,送他回去的就是子路。孔子让子路带了许多腊rou和布料,即便是休了老婆,孔子也想做得仁至义尽一些。

    关于孔子休妻,在大戴礼记中有记载。

    至于孔子为什么休妻,答案在论语中。

    按论语。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孔子说,唯有女人和小人难养,亲近他们就放肆,疏远他们就怨恨。

    作为一个学问家,孔子说这样的话不会是心血来潮,更不会是道听途说,一定是他自己的感受。

    孔子养过的女人有几个他母亲没有被他养过,他养过的只有老婆丌官氏和女儿孔雀。而能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就只能是丌官氏了。

    所以,孔子所说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女子就是指的丌官氏。而丌官氏被休,也就是因为她的“不孙”和“怨”。

    近年有所谓的专家认为孔子所说的“女子”应该是汝子,以此证明孔子对女子没有偏见。这样的说法荒谬可笑缺乏常识,当面骂自己的学生,这是孔子吗再说,汝与子可以放在一起用吗汝近乎于蔑称,子则是尊称,汝子的意思大致就是“尊敬的王八蛋们”。

    传统上,后世以为孔子瞧不起妇女,其实不然。

    在论语中能够找到的孔子关于妇女的说法实际上就是两条,“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是第一条。不过,这句话只是孔子对自己家庭生活失败的一句感慨而已。

    论语泰伯第八有如下一段: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夫”

    周武王说自己有十个贤臣,其中一个是自己的夫人武姜。孔子在这里偏偏说“其中一个是女人,实际上只有九个贤臣”。

    历史上,不管是赞成孔子的还是反对孔子的,都把这句话看成是孔子歧视妇女的证据,其实不然。按照周礼,夫妇一体,因此武姜并不是周武王的臣,甚至武姜的父亲姜太公都因此不算周武王的臣。所以,孔子的意思是,武王并没有十个贤臣,而是武王和武姜有九个贤臣。

    所以,这句话非但不是歧视妇女,反而是替妇女正名。其实,孔子不歧视妇女,也未必就很喜欢妇女,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源于他喜欢咬文嚼字,一定要把这句话的关系表达清楚。

    可以说孔子对妇女有一定程度的偏见,但是他绝对没有想法要改变妇女的地位。

    准备站队

    孔子休妻的当年,伟大首都发生了王子朝之乱。孔子一方面为老子的安危担心,一方面开始思考这个世界出了什么问题。

    孔子发现,王室已经没有实力,基本上名存实亡,财富和权力都到了卿大夫的家族那里,反而王室的子弟两手空空,于是,利益和权力之争必然爆发。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在于周礼被破坏了,如果大家始终遵守周礼,那么周王就不会被架空,王子王孙们就总是吃香的喝辣的,卿大夫的家族也就没有机会把持国政,把国家掏空。而国家的权力集中在周王手中的时候,国家就有力量。

    想到了中央,自然也就要想到地方。

    回头看看鲁国,似乎情况与王室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三桓瓜分了这个国家,因此这个国家就分成了三股势力,本来国家就不强大,现在则变得更加弱小。国家要强大,要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三桓把权力和土地交出来,恢复国君的统治。

    而鲁国的情况与王室的情况还是有一个明显的区别,王室是大宗小宗之间的斗争,鲁国则应该直接是国君和三桓之间的对立。如果给自己一个选择的机会,自己会站在哪一边

    宁可杀错人,不能站错队。

    遗憾的是,孔子并没有政治斗争的经验,他完全不知道站队的重要性,更没有想到站错队的危险性。

    “我要站在国君的一边。”孔子理所当然地这样认为,这不仅合乎周礼,也符合孔子对于三桓家族那些飞扬跋扈的家臣们的厌恶心理。

    当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站队的,譬如孔子,现在他只能说是站队准备中。

    第二五〇章仇恨和阴谋

    鲁国虽然名义上是被三桓瓜分,实际上真正控制鲁国的是季孙家。自从季孙意如接掌季孙家,更加飞扬跋扈,甚至到了无恶不作的地步。

    很快,季家成了全民公敌。甚至,季家的疏族也对季家充满仇恨。

    下面,就来介绍季孙意如是怎样得罪人的。

    偷情引发的仇恨

    季公鸟和季公若是两兄弟,他们是季家的疏族。两年前,季公鸟脑膜炎发作死了,留下了老婆季姒和孩子季甲,而家里的事情由季公若、族人公思展以及家臣申夜姑来照管。季姒年纪轻轻,死了老公,自然耐不住寂寞,结果没有多久就跟厨师檀勾搭上了,两人白天进食,晚上进补,过得很滋润。

    可是好日子总是不长,你这里偷腥,难免被别人闻到味,渐渐的季姒和厨师偷情的事情就被人察觉了,两人感觉到了危险,怎么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