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_第22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7节 (第3/3页)

论语。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那,那我怎么知道老百姓懂不懂得礼呢”

    “如果老百姓能够依照礼来行为,那就不用改变他们;如果不能,那就教会他们。”孔子说。

    按论语。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对于上面这句话,历来的断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历来的解释都是“让老百姓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就行了,不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按照这样的解释,孔子被扣上了愚民思想的帽子。

    其实,愚民思想是老子的思想,不是孔子的。为什么这样说,以及为什么应该按照本书的断句,我们来做一个简单分析。

    首先,如果按照历来的那种解释,反推回原文,应该是“民可使之,不可知之”,这才是纯正的春秋语言。相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本身就很别扭。

    其次,在孔子的思想中,找不到其他例证来佐证他的愚民思想。

    再次,孔子原本是个民办教师,他做的事情就是“知之”,就是把知识把周礼教授给普通百姓。如果他是愚民思想,那就等于否定自己,就是扇自己的嘴巴。

    基于以上的原因,这句话的断句一定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鲁定公想了想,基本上认同孔子的说法。

    “那,我听说仲尼先生非常博学,我想问问,有句话叫做一言以兴邦,有这样的事情吗”

    “话不能这么说,不过也差不多吧。人们常说:做国君很难,做大臣也不容易。如果知道做国君很难,这句话不是差不多可以让国家强盛吗”

    “那,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使国家衰亡的”

    “话不能这么说,不过也差不多吧。人们常说:当国君时期没什么好处,唯一比较牛的就是没有人敢批评。如果很喜欢没有人敢批评,那这句话不是差不多能让国家衰亡吗”

    按论语。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第二五六章孔子升官

    孔子当上了中都宰,立即又遇上一个问题,一个当年曾经遇上过的问题学校怎么办学生们怎么办

    孔子知道,当官当然是件好事,可是,当官的风险也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炒鱿鱼。所以,开学校才是个比较稳妥的饭碗,自己即便是当了官,辛苦经营起来的学校绝对不能丢弃。

    所以,孔子去中都上任之前,把学校的事情做了一个安排,几名老资格的学生被委以重任,子路、冉耕、曾皙、漆雕开、闵子骞等人负责学校的正常运作和教学,孔子不定期回来进行指导和亲自授课。后来,子路去了中都辅佐孔子,学校的事情主要就交给了曾皙和闵子骞负责。

    那么,这个时候孔子的学校是个什么状况呢

    颜回

    在孔子上任中都宰之前,学校的规模已经超过百名学生,并且越是年轻的学生,层次就越高。

    几年前,孔子招收的学生中,有一些资质非常好的。

    颜回,字子渊,是颜繇的儿子,比孔子小三十岁。颜回的性格与他的父亲截然不同,性格沉稳好学,不与人争。每次孔子上课的时候,颜回都不会举手提问,可是下课之后与同学们谈论,却非常能够发挥,把上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得非常好。所以孔子一开始以为他比较愚钝,后来发现他非常聪明。

    按论语。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有一件事情,让孔子对颜回的聪明刮目相看。

    有一天早上上课之前,孔子正在更衣的时候听到远处有人哭得十分悲伤,连孔子都有些感伤起来,于是拿起瑟弹起来,瑟的声音与哭声非常像。孔子弹完之后走出去,听到有学生在叹息,一看,是颜回。

    “回,你叹息什么”孔子有些奇怪,问。

    “刚才听到有个人在哭,哭得很凄惨,听那哭声,不仅仅有死别,还有生离,唉。”颜回说着,又叹了一口气。

    “你怎么知道”孔子更加奇怪,问他。同学们也都很奇怪。

    “因为,那哭声像完山的大鸟。”

    “什么意思”孔子瞪圆了眼睛,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完山的大鸟生了四个小鸟,之后小鸟们翅膀长硬了,就要飞向四方,大鸟发出悲哀的哭声送它们,因为他们飞走之后再也不会回来了。”

    “哦。”孔子看颜回一脸的悲相,觉得颜回的说法有点似是而非,毕竟人和鸟是不一样的啊。

    孔子派了人出去找那个哭的人,要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不一会,去问的人回来了。

    “怎么回事”大家都问。

    “是这么回事,哭的人死了父亲,可是家里穷没有办法埋葬,只得卖了儿子葬父亲,刚才是正在跟儿子分别呢。”去的人说。

    “哇噻”孔子带头,所有人惊叹起来。

    “颜回啊,你简直就是个圣人啊。”孔子赞叹,对学生的优点,孔子从来不吝赞美之词。

    颜回的脸上没有一点得意,依然是很悲伤的样子。

    有一次,子路和颜回与孔子在一起,孔子对他们说:“你们说一说自己的志向吧。”

    颜回笑一笑,看看子路,他是个很讲礼貌的人,子路是他的师兄,某种意义还是师叔,所以,要让子路先说。

    “升官发财之后,我愿意把我的车马、好衣服都拿出来跟朋友们分享,就算用坏了也无所谓。”子路说。他是个很讲义气很重朋友的人。

    “你呢”孔子问颜回,子路的志向他早就知道,他其实就想听听颜回的志向。

    “我我也没有什么志向,就希望不要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要吹嘘自己的功劳吧。”颜回想了想说,这就是他的志向。

    这算什么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