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5节 (第1/3页)
上路了。【】 孔子的情绪影响了所有人的情绪,这一次上路,大家都很沉默,甚至有些沉重。 这一天,来到了黄河渡口,过河就是晋国了。 一条渡船从对岸过来,船上下来几名晋国人。 “请问,最近晋国发生了什么”孔子问。 “你问什么方面的事情”晋国人反问。 “啊,执政的,譬如赵鞅元帅的。”孔子想了想,问。 “也没什么大事,不过听说赵鞅最近杀了两个人。” “什么人” “一个叫窦犨鸣犊,一个叫舜华吧。”晋国人说,说完,匆匆走了。 “哦,窦犨鸣犊舜华”孔子自言自语,猛然之间,嘴角竟然露出一丝微笑,可是立即消失了。 “老师,上船吧。”子路过来,请老师先渡。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皱皱眉头,摇了摇头。然后把目光转向黄河,望向远方。 “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孔子高声说道。 什么意思简单翻译:壮美啊,黄河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我孔丘不能渡过黄河,看来是老天早有安排。 孔子的话说完,弟子们都愣住了,辛辛苦苦到这里,怎么就不去了呢 胡乱没有说话,他知道这一切是必然的。 “老师,您这话,什么意思呢”子贡忍不住,上去问了一句。 “我告诉你,窦犨鸣犊和舜华是晋国两个贤能的大夫,赵简子没有当上中军元帅之前,常常要这两个大夫帮助;当上中军元帅之后,却杀了他们。我听说,杀害怀孕的动物和幼年动物,麒麟就不会到那里;排干了水捕鱼,那么蛟龙就不会去那里;打翻鸟巢去取鸟蛋,凤凰就不会到那里。为什么呢因为君子忌讳同类受到伤害。鸟兽对于不义的事情尚且知道回避,何况人呢”孔子对子贡说,意思就是窦犨鸣犊和舜华这样的贤人被杀害,自己这样的贤人就不能再去了。 排干了水捕鱼,原话是“竭泽而渔”,这个成语出于这里,原文见孔子家语。 其实,当时晋国六卿当政,而赵简子广招人才,窦犨鸣犊和舜华即便贤能,也贤能不到哪里去,赵简子杀他们必然有其原因。孔子不肯渡河,窦犨鸣犊和舜华被杀不过是个借口而已。 现在,晋国不去了,卫国也不好意思待下去了,西边去不了,南边去不了,北边去不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家。 临回去之前,孔子临河长叹:岁月就这样流逝,日夜不停啊。 按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不幸而言中 鲁定公十五年前495年,孔子带着一众弟子回到了鲁国。这一年,孔子五十七岁。 在外面折腾了将近两年,结果是一无所获,狼狈而归,孔子很没有面子。再加上当初的不辞而别,孔子实在也没有勇气再去见鲁定公了。 所以,孔子放弃了任何幻想,重新将整个生活重心放在了自己的私立学校上。孔子的学生中,有人觉得看不到希望,于是离去了。不过,又有新的学生前来。总体来说,孔子的学校还算不错,完全能够支撑下去。 子贡似乎对学习的兴趣浓了一些,特别是对礼乐。孔子看到了子贡的进步,也为他高兴。 春天的时候,邾隐公前来鲁国国事访问,鲁定公在祖庙举行了欢迎仪式。这样的仪式是公开的仪式,因此老百姓都可以前去参观。 “想去的都去看看吧,这样的机会不多。”孔子鼓励学生们去现场观摩,他觉得这样的学习效果更好。 子贡和胡乱结伴而去。 欢迎仪式庄严肃穆,两国领导人按照周礼进行了会面。邾隐公作为客人,向主人鲁定公赠玉。结果,赠玉的邾隐公把玉拿得过高,而且仰着脸;而受玉的鲁定公的手太低,而且垂着头。 “嘿,鲁强邾弱,应该是邾隐公比较谦卑,鲁定公比较高傲才对啊。”胡乱说。他觉得这样的场景比较滑稽。 “嗯,老师教给我们礼,让我从礼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我觉得,从礼的角度看,两个国君都要死了。为什么呢礼法是生死存亡的主体,因为人的左右周旋,进退俯仰,都可以从礼法中找到根据。现在是正月,按礼法国君不应该见面,所以说他们的心中都已经没有礼法了。朝会不合礼法,国君能不死吗邾隐公的姿势,表明他高傲;鲁定公的姿势,表明他很虚弱。高傲接近于祸乱,虚弱接近于疾病。鲁国国君作为主人,恐怕会先死了。”子贡分析,卖弄着他最近学习的礼法知识。 胡乱没有学过这段历史,因此自己也搞不清楚,回到孔子家中,到处去说。结果人人都知道了,有人不服气,说子贡乱说,结果子贡就去指斥不服气的人。 “子贡啊,你就那么牛吗要是我,可没有工夫去指斥别人。”一次,子贡正在嘲笑一个同学,被孔子撞见,当场批评了子贡。 按论语。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不过,没有多久,到了五月份,鲁定公果然重病身亡。 “哈哈,看我说得多准。”子贡得意地四处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 国君死了,你还兴高采烈,这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吗 “子路,你去让子贡闭嘴。这个家伙不幸而言中了,证明他就是个多嘴的人。”孔子赶紧让子路去制止子贡,免得惹祸上身。 按左传。仲尼曰:“此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者也。” 不幸而言中,这句常用语,就出自这里。 这就是学问 鲁定公鞠躬尽瘁之后,儿子姬将继位,就是鲁哀公。 鲁哀公元年,吴王夫差率领吴军进攻越国,越王勾践投降,吴军占领了会稽山,从会稽山上发现一个人的骨头,骨头超大,能装满一辆车。这是什么人的骨头吴国人都猜不出来,问越国人,越国人也整不明白。 “你去鲁国的时候,顺便看看鲁国人知不知道。”吴王夫差恰好派使者前往鲁国,让他顺便请教一下鲁国的高人,夫差认为,鲁国人比较有学问。 使者来到了鲁国,办完了正事,想起这件事情来了。问了几个人,都说不知道,有人说孔子最有学问,你为什么不去问问他 于是,吴国使者登门请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