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_第23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7节 (第3/3页)

解气。

    “那,这位老乡,你能不能告诉我啊”子路去问另一个农夫,农夫乙。

    “你是谁”农夫乙问。

    “我,我是仲由。”子路心说,你们这些老农民怎么这么多问题

    “孔丘的学生”

    “是。”

    “天下到处是滔滔洪水,谁能改变我看你啊,与其跟着一个要辅佐别人的人,不如跟我们躲避乱世吧。”农夫乙一边说,一边还在耕地。

    问路没问到,反而被教训了两番,按着往日的脾气,子路就要动手打人了。可是奇怪的是这一次子路竟然没有生气,竟然隐隐然觉得这两人说的都是对的。

    子路回到孔子身边,把两人的话对孔子学了一遍。

    孔子一脸的怅然。

    “唉,人当然不能和鸟兽同群了,其实我和他们的看法也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如果天下有道的话,我难道还想去改变什么吗”孔子说,然后陷入沉思。

    按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犹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子师徒终于还是找到了渡口,顺利过了江,进入陈国地界。

    走不多远,路过一座城邑,只见许多民工在修城门。城门外驻扎了一支军队,看旗号是楚军。孔子师徒的队伍从城边过去,孔子端坐车上不动,子路就觉得有些奇怪。

    “老师,您说过啊,按照礼法,如果遇上三个人,就应该下车;如果遇上两个人,就应该站起来扶着轼。修城的人这么多,怎么您竟然坐得这么安稳”子路发问。

    孔子其实正在思考问题,因而忽视了眼前的一切。可是子路这么问起来,还真不好说是自己的不注意。

    “啊,这个,是这样的。”孔子即兴想起一个理由来,想一个理由对他来说很容易。“我听说啊,国家要灭亡了却不知道,这是不智;知道国家要灭亡却不去反抗,这是不忠;反抗了却不能为国捐躯,这是不廉。这些修城门的陈国人都是这类货色,我为什么要为他们起立”

    子路无语。

    按说苑。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

    第二六七章信仰危机

    战争很残酷,吴国和楚国在陈国境内对峙,孔子师徒不敢穿越,于是沿着陈蔡边境前进。所到之处,见到的都是残垣断壁。陈国的百姓要么携家而逃,要么被吴军杀死。

    孔丘师徒一路前行,竟然见不到一个活人。

    一天,两天,三天,孔丘师徒走了三天,随身携带的粮食都已经吃完,却没有地方去讨要粮食。师徒们忍饥挨饿,子路带着师弟们好歹从残垣断壁之间弄些吃的东西出来,保证老师能吃个半饱,弟子们就都靠一点汤汤水水充饥。

    与弟子们的争论

    即便大家都饿得面黄肌瘦,孔子每天依然要弟子们cao习礼法,弹奏礼乐,吟诗唱歌。大家伙本来就饿得昏头昏脑,走路都困难,谁还有心思搞这些别人不敢说,子路敢说。

    “老师,到了这种地步还有心思唱歌,是不是不合乎礼法啊”子路问孔子,他有些恼火。

    “子路啊,君子唱歌是修养心性,一般人唱歌是给自己壮胆。你连这一点都不理解我,还跟我学什么呢”孔子也有些恼火了,对子路大声说。

    “老师啊,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子路问,依然明显带着不满。

    “君子也有这种时候啊,不过,君子走投无路仍会坚持节cao,小人要是走投无路了,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孔子回答,他感觉到子路的不满,因此话里也带着讽刺。

    按论语。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俗话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老师您积德这么长时间了,可是上天竟然不开眼。我看,干脆咱们归隐算了。”子路说,他显然受到了那两个农夫的影响。

    孔子看着他,叹了一口气。

    “诗里写道:匪兕音寺,犀牛匪虎,率彼旷野。不是犀牛不是老虎,沿着旷野快快逃命。难道我的学说不对吗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孔子问子路,似乎也有些沮丧。

    “老师啊,是不是您的德行还不够呢会不会是您的智慧还有欠缺”子路受到孔子的诱导,把自己心里的疑惑和盘托出了。

    信仰危机,这就是信仰危机。

    面对子路的信仰危机,孔子一下子警惕起来。人可以没吃没喝,但是不能没有信仰。所以,孔子振作了,他要挽救子路的信仰。

    “是这样吗”孔子瞥了子路一眼,把庄严的神情运到了脸上,正色说道:“子路,你过来坐下,我要跟你好好说说。”

    子路走近,坐了下来。

    “你认为聪明人就无所不知吗那么比干怎么还会死于非命你认为良言相劝就会被人感谢吗那伍子胥怎么还会被杀你认为清廉的人就一定会被重用吗那伯夷叔齐怎么还会被饿死学识渊博的君子不被任用的多的是,难道仅仅是我孔子一个芝兰生在深山老林,并不因为无人欣赏就不吐露芬芳;君子修习礼乐推崇仁德,也并不因为贫穷困顿就败坏节cao。贤和不肖是才能问题,做和不做是为人的问题。遇不遇上明主是时机问题,死亡和生存是命运问题。有渊博的才能却没有机遇,即使有天大的本领也无法施展;但是一旦遇上了机遇,要施展才能又有什么难的呢所以,君子要抓紧时间修养身心,等待时机的到来。”孔子一番话,让子路没话可说。

    子路走了,孔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