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节 (第2/3页)
也许他妻子在给他这双鞋时,盼望着他能穿着这双鞋回去,也许还在油灯下等待,也许能在梦中相见,但是她的丈夫,从此一步不离地留在石湖了。 “老人家,你”芦花望着这位令人钦敬的老夫子。 老先生懂得她的意思,他说:“应该的,他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人,是理所当然的”然后,合拢了棺盖,他后退一步,向终于回到同志们和乡亲们中间的一位红军战士,深深地鞠了个躬。 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王纬宇在谈论另外一位老夫子的时候,口气就相当缓和,不再讲得那么绝对,而且尽可能不流露辛辣的嘲弄。于而龙明白,并不是怕抬出棺材来而弄到下不了台,也不是他对飞广州去的廖思源产生什么好感,很清楚,是由于天气的缘故。 现在,王纬宇亟待照料的事情太多了,包括那位总受夫人支配摆布的老徐在内,都需要适应冬天过后,已经来临了的春天气候,虽然寒意未消,但也开始红杏枝头,春风一线,早晚有大地春回、万紫千红的那天,所以,他们都在考虑换季的问题。适者生存嘛这是达尔文学说的精华,何况他们这些政治上的候鸟呢更要寻找或者创造最适宜他们生存的条件了。 王纬宇说:“走了,廖总终于走了,可惜” 于而龙对于最近常来串门的,这位兴致极高,一坐聊个没完的客人,并不太感兴趣。 “走了好”王纬宇绝不是幸灾乐祸,而是十分同情地加了一句。 “为什么走了好你倒说说看。” “彼此心安,何况他早早晚晚总得走。” “他本来不至于出此下策。” “怪我吗听你的口气” “岂敢怪你革委会主任,怪我自己。” “怪你” “自然,我太无能了。”想起那天“将军”委托他去送廖思源的话,于而龙内疚地说。 王纬宇望着楼道里、走廊里、以至书房里都堆放着的书籍什物说:“真是物在人亡了。” “三十年后,你有资格嘲笑了。” 王纬宇已经忘了他哥杀害的老秀才了,哦哦了好一阵,才在被近来繁忙的社交活动,搞得一塌糊涂的脑子里,想起那始终和**同心同德的老学究:“哦那位老先生至死也留在了石湖的,这一点,倒是叫人钦佩。我想:可能秀才先生是圣人教诲出来的,而总工程师则是喝洋墨水成功的,所以,注定他们结局之不同吧” “不存在脱离社会的人,我不能预测秀才先生活到今天,还能不能和我们同生共死难道廖总认为西方是极乐世界,才向往而去的吗他在外国削过土豆皮,知道那里不完全是天堂。假如他不是为了国家、民族,和千疮百孔的土地,也不必二十五年前回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该到了吧” “还在广州。” “怎么回事” “等他女儿” “哦,看来,廖总也许早就有了外心。” 于而龙有点生气了:“不要把人想得那样坏” “不过,也用不着把人想得那样好。”他站起来要走了,又是老规矩,迈门槛告别的时候,才谈正题:“你要求回石湖探亲休息一阵的报告,老徐批了,请你暂缓,如何” “为什么” “因为我要出国,老徐让你早一点到厂里上班呢”然后以遗憾的腔调说:“可惜廖总走了,要不,又可以唱三岔口了。真是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这位知识分子也太不给阁下留脸啦” 他没有被激怒,因为王纬宇要出国这件事,似乎使他回到当年最后攻克县城那一仗,正是由于抓住了国民党主力部队调防的空隙那样,一个再好不过的战机出现在眼前。王纬宇前脚刚走,马上给周浩打电话。 听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二龙,你在干什么” “我打算回石湖去,跟你说过的。” “听说好像不太同意,是吗” “你呐,将军” “非走不可吗” “而且马上”他急切地说。 “那怎么办呢也许你还从来没开过小差吧”周浩笑了:“就看你有没有胆子,如果你认为那样做是十分值得的话” “我明白了” “不过,在你走之前,我得给你一项新任务,希望不耽误你的行程” “什么事” “二龙,你还记得若干年前,我曾经给你打过这样一个电话二龙,你洗涮洗涮,换身干净衣服,去接一位客人。这印象还有么” “记得,怎么回事难道老廖他” “对了,他决定不走了,马上回来,跟我们一块接着干”周浩估计于而龙准会发出惊讶的反应,但奇怪的是听筒里喑哑着,长时间的沉默着:“二龙,二龙,你怎么啦” 于而龙在想:黄鹤一去不复返,可中国的知识分子,最终是和这块土地分不开的 廖思源决定回来了。 如果仅仅是为了结束自己的残生,那又何必远涉重洋,死在异国他乡呢在飞机上,他给自己提出了这个问题。起飞后最初的紊乱和喧闹,终于渐渐地阒静下来,长时间的百无聊赖的飞行,除了打瞌睡,或凭窗俯瞰以外,也只有陷入沉思里去。但到了他这样年岁上,瞌睡就不多了;疲倦是青年的一种幸福,他们有着饱满的精力,干起来拼命地干,玩起来拼命地玩,所以困起来也没命地困。现在他既没有力气去从事大运动量的消耗,也就得不到那种疲劳后令人心醉的休息。只好让思路在脑际萦绕着,然后他又无法给自己找个答案。 要是扭过头看看祖国山河,或许能分散注意力,但是他敢看吗因为看上这一眼以后,再也见不到的话,倒宁可不看为妙,何苦再加深那种生离死别的难受之情,给自己过不去 看起来,他给自己总结出来了,既然还有如此浓重的乡土感,故国感,那种结束残生的概念渐渐淡了,尤其那个一辈子为之追求探索的动力理论,以生命去浇灌倾注的科学研究;那些个公式,那些个符号,那些个在电子计算机里跳蹦出来的结果,又回到他脑海里来以后,刚才那个古怪的关于死的问题,给挤到一边去了。特别是手心里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