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阴谋 (第2/2页)
见周瑜向着孔明拱拱手,忽然皱起了眉头,叹口气道:“先生清闲,好生令人羡慕啊” 孔明早已在刚刚进入帅帐之际就已经感受到了从周瑜身上蜂拥而来的勃然杀意,虽然此时周瑜语气和缓,但孔明那强大的神识却仍旧能非常清晰地触及到对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强烈敌意。故此周瑜话一出口,他就已经明白必有下文。 他知道,自己此时身处江东,若从世俗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对方的俎上之rou,更何况不管自己愿不愿意承认,就此时的长江流域兵锋对峙而言,自己所属的刘备一方都是绝对的弱者,在与曹cao成为了不可转圜的对手之后,依附于江东已是自保的唯一途径。而周瑜身为东吴军中主帅,可以说刘备这一支力量的生死存亡完全在其一念之间。自己身为军师,又是孙刘联合的信使,一身所系,乃是日后汉室天下格局分配和天命所归,故此,就算以孔明此时傲视寰宇的的绝强实力和道法,他也不能正面和周瑜冲突 他只能顺势而为。 孔明故作讶异:“大都督此刻手握重兵,正可以抒发壮志,一展男儿豪情,却怎地唉声叹气,看起来郁郁难舒?” 周瑜低下头,摆摆手道:“先生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所不知,有所不知啊” 孔明将手中羽扇轻轻一摆:“愿闻其详” 周瑜猛地抬头:“若周某说了,第一,先生不许取笑,第二,还望先生鼎力相助,有所分担” 孔明轻轻点头:“孙刘一家,都督有事,尽管吩咐,何来取笑一说?” 周瑜击掌大笑:“好那我来问先生,若我们与曹cao开战,主战场当选在何处?”
孔明笑道:“大江横隔,不在江上,何处可去?” 周瑜道:“不错那我再问先生:大江水战,当以何种兵器为先?” 孔明熟知兵法,自是对答如流:“水上鏊兵,自以弓箭为先” 周瑜在案上轻轻一拍:“先生高明然而江南之地疆域狭小,我家主公又一向不太注重军备,故此军中所存箭支极是有限,若真的两军对垒,必然不敷使用,故此周某想请教先生可有良策?” 孔明微笑点头:“都督胸中早有计划,又何必问?亮此时既然身在东吴,自然会唯都督马首是瞻,都督尽管吩咐就是” 周瑜一边用眼神止住欲言又止的鲁肃,一边说道:“先生高义既然如此,那周瑜便斗胆请先生负责督造箭支如何?” 孔明起身拱手:“自当遵从都督号令” 周瑜摆摆手,示意孔明坐下,然后稍一思索道:“此事虽说先生答应得痛快,这里边却还有一点不太方便处:此时曹cao兵马就在江北,两军对垒,可以说一触即发,恐怕谁都说不好哪一天曹兵就会突然杀来。故此这造箭之事迫在眉睫,丝毫不敢拖延啊我刚才粗略算了一下,要想应付曹兵进犯,先生就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造出十万支利箭这样吧我就给先生一月时间如何?” 这句话一出口,不光是孔明,就连在场的那些东吴将士们也都听出了其中的不怀好意。要知道在那样一个年代,生产力并不十分发达,就算江南富庶,各种应用材料应有尽有,然而十万支箭的数目对于那些纯手工的工匠而言,也仍旧不啻于一个天文数字更何况孔明本非东吴之人,人生地不熟,那些督办处官员是否会听他调遣还很难说,一月之内造十万支利箭,真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了 不过,现如今周瑜刚刚上任,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那些东吴将官们可犯不着为了一个与自己毫无瓜葛的孔明去捋虎须,触霉头,故此虽然听着不对,却并无一人出言质疑。 不想那孔明却显得不慌不忙,一开口四座皆惊:“都督说笑了此时军情紧急,瞬息万变,岂可如此拖延?一月之后,还真不好说会发生多少变化故此孔明以为这工期应该缩短才好” 周瑜两眼放光:“那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孔明双目微眯,强大的元神瞬间笼罩了长江上下千里之地,空中的每一丝流云的走向冷热风的交替强弱尽入心底。只是一刹那间,这长江战场上近五日之内的风云变幻他早已了然于胸 他蓦地睁开双眼,一缕金色的细细剑光刺痛了周瑜双目。他伸出三个手指:“从即日起,三日之内,请都督派人接受十万支箭便是” 周瑜的笑容蓦地变得冰冷:“先生,军中无戏言” 孔明:“愿立军令状” 周瑜一招手,亲兵已经将纸笔呈上。孔明振笔挥毫,一气呵成,然后呵呵一笑,掷笔转身,飘然而去。 江东诸人呆若木鸡。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