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章 多情公子 (第1/2页)
萧铣负手立在西院的望湖阁,凭栏俯视下方永不言倦、缓缓流动的洞庭湖水。 任少名被杀带来的喜悦,已被朝廷于今尤烈的剧斗取代。 张绣变得很厉害,开始勾结文臣,干涉朝政。董景珍亦拥兵自重,不听调令,香家父子把持情报,财政大权,令他缚手缚脚。 他看似皇帝,掌控一切,其实一切随时可以脱离掌控。足音传来,内侍的声音在身后响起道:“武阳侯到!” 萧铣抛开心事,欣然转身,双目倏的亮起来,打量着眼前布衣儒服,仍没有掩盖其神采的年轻人。 萧铣长笑道:“贤弟昨晚力挫寇仲,一举扬名,可喜可贺。” 萧峰心头并没有涌起激动的心情,苦笑道:“这也能一举扬,却是愧不敢当。说实话,小臣对天下事早已意冷心灰,并没有翱翔高空之志,只希望平平淡淡渡过余生。”他相信萧铣的眼力,同时也知道萧铣今日召见的意图。 萧铣愕然震惊,随含笑移前,拉起他的手,牵拖直抵栏旁,让萧峰与他并肩凭栏远眺,这才放开手。 萧峰并没有因当朝皇帝的特别眷爱,而生出受宠若惊的感觉,他一向独来独往,孤傲不群,分毫不把权势名位放在心上。 萧铣叹道:“这句话如果别人说,或许我不会信。萧某阅人无数,在你眼中偏偏没有看到对功名权利的欲望。开始我也只想做一个江湖侠客,逍遥一生。但杨广丧失民心,引起天下动乱。他们把我推向了皇帝的位置,同时也把我逼上了一条绝路。前段时间,我心中很是惶恐,生怕自己辜负了众望,害怕自己无法给百姓带来希望。处在这个位置上,谁又不想成为刘邦那样的英雄,为百姓结束乱世。我欲中兴大梁,效法光武故事,还望贤弟全力相助。” 萧峰凝望洞庭湖对岸,被春风渲染的纯美天地,河上舟楫往来不绝,耳边听着谢安忽然大发幽情,向自己娓娓道出自己的旧事,加上自身的迷惘,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萧峰轻叹一口气道:“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在下只是希望能像严君一样寄情江湖,但也心知陛下必不会轻易让我离开。“ 他念的十句诗文,来自李白的的‘送岑微君归鸣皋山’,充分显露出他文武双全的才华。 萧铣倍感欣慰,道:“能得到贤弟这句话,比之任少名的死,尚让我高兴!”萧峰凭栏俯望,叹道:“其实大梁所处的位置,自古以来未有成功的,陛下不想就此放弃吗?” 萧铣凝望湖水,默然片刻,忽又哑然失笑,继而则摇头叹息,却没有说话。 萧峰想起自古以来多少英雄为了那极为可怜的机会放手一搏,陪他叹一气,淡淡道:“是否已是骑虎难下呢?” 萧铣夷然道:“想不到今日能与贤弟你倾心相谈,更因自被推上皇位后,我愈来愈感寂寞。贤弟你识见之高,出乎我意料,如你这般通谙时局的人,在江南也罕得一遇。” 萧峰道:“陛下休要夸奖我,或许很多人都明白,只是不愿说而已。或者说他们心中始终对由南统北留有希望,希望历史在他们手中能改变,陛下不也是这样想的吗?” 萧铣呼出一口气,双日射出憧憬的神色,道:“当年刘裕及先祖萧衍的未竟之志或许能在我手中完成。”此时内侍神色凝重的来到,道:“萧鸿有要事向陛下报上!”萧铣眉头一皱,向萧峰道:“你明日就要赶赴江陵了,中午陪我共膳如何?” 萧峰点头答应。☆☆☆☆☆ 由于江陵城是和平交接,并未受战火影响,加上没有兵祸之危,往来江陵的水陆交通很快就恢复。 所以眼下的江陵城热闹如故。 从巴陵过来的萧峰与岑文本在萧阆、杨君茂和几名武士的护卫下踏足在贯通南北城门的大街上。 际此华灯初上的时刻,跨街矗立的牌坊楼阁,重重无际,两旁店铺林立,长街古朴,屋舍鳞次栉比,道上人车往来,一片太平热闹景象,使人不由浑忘了外间的烽烟险恶。 街上不时有身穿蓝衣的武装大汉三、五成群的走过,摆出一副谁都不卖账的凶霸神。 萧峰问道:“这些是什么人,竟如此嚣张。” 杨君茂瞧着这些渐行渐远的身影,道:“这是荆山派的,逢此乱世,武人甚为吃香,但凭有点武艺便自认为高人一等。” 萧峰眉头紧锁,久久未语,行了一段后,突然开口说道:“明日后,多安排几班人巡逻,免得这些不懂事的武人随意欺负老百姓,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萧阆道:“我今晚回去,便起草政令。”岑文本笑道:“萧兄做事真是雷厉风行,怪不得能让陛下愈加看重。” 萧峰肃容道:“很多事,不必多想,只需安守本分即可。不管将来发生什么,如今我既为江陵父母官,当思为百姓谋福祉,尽职尽责。” 岑文本双目射出惊讶的异样目光,道:“在下受教了。” 街上几乎看不到有年经妇女的踪迹,偶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