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归来之天路_一九三 束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九三 束江 (第1/2页)

    一九三束江

    因皇帝巡营是临时起意,卫戍军中的大将束江刚刚闻得消息,忙忙率一众部属出营接驾。【】: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辰旦打叠起精神,不愿让人看出重病之态,勉力支持,由束江陪着,冒雨巡营。

    大军仍驻扎在紫光谷,迷蒙细雨下,起伏延绵的山谷丘陵笼罩在一层淡薄如烟的苍黄之中,如萧索秋日黯淡暮色悄然降临,不见碧云芳草,掩尽华彩流光,唯余繁华褪去后未尽的残梦。依旧是刀枪如林,依旧是山呼万岁,却再无那鲜衣怒马,意气风发。辰旦强装笑颜,对营中将领军士多加抚慰。巡营毕,辰旦复至中军大帐议事。

    束江本是西征突厥的百万大军中的将领之一,远征中并无甚功绩,也无甚过失,归国后辰旦因其老练,命他率残部拱卫京城。如今前方的军情束江自然洞若观火,辰旦也无须多说废话,开门见山即问:“爱卿,若朕即日调你部驰援永定河前线,你认为如何”

    “这那京城”束江讶异出声,见皇帝面色阴郁,生生改了口,“陛下有令,臣自是刀山火海,义不容辞”

    辰旦听他口中也吐出“刀山火海”这四个字,不知为何,心中只想冷笑,什么是刀山火海,你见过么你知道什么就敢来当面欺君脸色愈发黑如泼墨了。

    束江见皇帝神色数变,胆战心惊,陪着十二分的小心道:“陛下英明,臣”

    辰旦巡营之前,本尚未打定主意,是否要将束江所部调往前线,此刻看他这副察言观色逢迎上意的样子,心生厌恶,反即下定了决心,打断他道:“爱卿,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辰旦顿了顿,束江知其意,忙跪下领旨。“朕命你先派五万兵力即日驰援苍州,归定南将军千帆统领。剩余十万军力由你统领,沿永定河北岸构筑防线,不得有误若爱卿所部能抵挡悍匪,解社稷之危,功在国家,名存史册,朕必按功行赏,封侯袭爵,荫泽后世”

    照理说,千帆升为定南将军后,束江率部守卫河北,就该正式为北军主将,统一指挥防务事宜。一南一北,各司其职。但辰旦郁闷厌烦,不愿立即正式下旨任命。事到如今,反成了朕得许以高官厚禄,求着这帮贪生怕死之徒了除了追名逐利,难道就没有了真正忠心报国之士么

    束江领旨平身,垂手侧立一旁。辰旦复打起精神,勉励他几句,道:“爱卿马不停蹄自西域归国之后,即奉命守卫上京,自是劳苦功高。不过,京畿虽为重地,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剿匪,匪患不平,国无宁日”见束江似心不在焉,欲言又止,辰旦不觉纳闷,“爱卿尚有何事”

    “这”束江吞吐一阵,方迟疑开口,“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辰旦颇不喜臣下的此类言语,却也只能若无其事地道:“爱卿但说无妨。”

    “陛下”束江躬身道,“如今匪患势大,恐不易与。臣自当效死以报,用命朝廷,但永定河天险一旦失守,则国家危矣臣以为,不可不未雨绸缪,以防万一。”

    “哦爱卿有何妙计”口中问着妙计,辰旦心头却隐隐觉得十分不妙,若真是有什么妙计,他也不会等到此时方禀告了。

    果然,束江微垂了目光,敛容道:“剿匪固当力战,但敌众我寡,敌锐我疲,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微臣思忖,倘若战局一时不利,也可试着求和,陛下圣明”

    求和辰旦勃然变色,拍案而起:“你的意思,是要朕屈膝向逆贼叛匪投降”辰旦死死地瞪着束江,眼中已喷出火来。

    束江吓得扑通一声复跪倒在地:“臣该死臣绝无此意,只是若到了万不得已,朝廷可借议和之名,虚以委蛇,麻痹匪军斗志,赢得周旋之机,再另设计图之。”

    辰旦面色稍霁,若为缓兵之计,倒不是不可不行,但箫尺与朕不共戴天,他又怎会轻易上当何况,辰旦更厌恶朕尚未开口,臣下就越俎代庖,打自己的小算盘,为自己留退路的行径。

    辰旦沉默不言,束江大着胆子又道:“星子殿下向来能谋善断,又曾言及他与箫尺颇有渊源,可不费一兵一卒令匪军停战。当初他单骑出使突厥”

    辰旦归国后秘密捕杀星子,却从未对外宣告他的“死讯”或罪状,只言星子征途辛劳患病,暂入宫静养,愈显得圣眷爱重。期后几番折腾,诈死回宫,囚禁折磨,辰旦所遣俱是身边亲信之人,连轩辕殿中的内侍宫女都大多不知内情,罔论束江这等武将外臣故束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