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O 帅印 (第2/2页)
重,更胜过朕赐给他的诸般宝物。辰旦愤恨咬牙,朕真是迟钝,早就该发现其中的奥妙后来他寻回那匹白马,也和箫尺有关么他背地里仍和箫尺联系是了,他既然至今都能神不知鬼不觉地与色目突厥保持联络,又为何不能与箫尺暗通款曲他又骗了朕辰旦欲要厉声质问,又明知星子绝不会买账,只得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转身便走。 星子问心无愧,不屑多向辰旦解释。皇帝的疑心病从娘胎里带来,永远都好不了。晒然一笑,我不如以不变应万变,反正帐多不愁,虱多不痒,能奈我何星子跟着辰旦出了轩辕殿门,分乘两辆辇车出宫,一路无话。 上回辰旦陪同星子祭陵遇刺,迄今心有余悸,不敢大意,此番出巡,封路限行,羽林军浩浩荡荡前呼后拥,戒备森严。战事正急,皇帝大张旗鼓地巡营,预示着将有重大事情发生。京中居民不知吉凶,顿生惶惶之感,不敢近前,远远地交头接耳。 星子坐在辇车中,子扬今日骑马于车外随行。夏日的午后颇有些闷热,那辇车只不紧不慢地滚动着,星子忍不住将头探出车窗外吹风。虽说从西域归来的万里长路犹如漫漫无尽的无间地狱,令星子至今一看见马鞍,仍不禁头皮发凉,但此刻却又不免隐隐怀念,曾经策马扬鞭纵情驰骋的日子。 复记起第一次皇帝带我去军营,穿着他赐下的银盔银甲,他踌躇满志,期待着我能为他建功立业,开疆拓土,我却以一场闹剧,昭示了我拒绝的决心。而今日大厦将倾,狂澜将倒,却是我不惜代价,主动揽了这份差事。既如此,我又怎能辜负自己的抱负星子心中陡然升起一股豪气,众里寻他千百度,放眼天下,舍我其谁 待御驾一行到了紫光谷,军中代司主将之责的戴绪照例列队接驾。见到皇帝身后跟着全副披挂精神抖擞的星子,戴绪不由愣了愣,不是传说这位新晋太子病重难支么连立储大典都临时取消,怎么倒有精神巡营了不及多作思量,忙率众拜下去:“臣等叩见皇帝陛下皇太子殿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辰旦示意平身,由戴绪指引着进了中军大帐,于帐中升座,星子侍立下首。辰旦的目光缓缓扫过帐中诸将,最终落在星子身上。辰旦面容肃穆,也不多说废话:“朕今日来,是要任命三军主帅,以解剿匪之危局。”沉声道:“曦丹听旨”
星子一凛,整一整衣冠铠甲,行至大帐正中跪下,挺直身体,朗声应道:“臣在” 辰旦站起,接过英公公递上的一卷黄绢,徐徐展开,径自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即日起任命曦丹为兵马大元帅,统领全军,南下剿匪平叛,不得有误钦此” 星子从容叩首:“臣遵旨臣必当竭心尽力,不负陛下重托”却不吐谢恩之语。 辰旦执意要亲口宣读圣旨,念完了最后一个字,忽生出一种脱力感,似如释重负,又似无可奈何,不管朕有再多的不满,再多的猜忌,朕终于是将兵权交到了他手上,也是将朕的性命交到了他手上。他会是滔天洪流中的救命浮木,还是压垮朕的最后一根稻草呢可是,无论如何,朕已身不由己 星子双手接旨,复接过号令大军的帅印兵符。手捧圣旨帅印,本该心潮起伏,沧桑历尽后却是波澜不惊。谁能知道,为了听到这一道短短的圣旨,为了手握这一方小小的帅印,我付出了什么样荒谬绝伦的代价今朝终究是如愿以偿了么可谁又知道,这只是我抢过一道绞索,亲手将之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罢了不过,诚如我对师父所说,这既是我的使命,我又如何能推诿我若没有一兵一卒,拿什么去腾挪周旋无论如何,我既豁出性命才得到了眼前的东西,那绝不能轻易浪费这个机会 星子泰然自若,平身回到辰旦身侧,倒是帐下一干武将吃惊不小,面面相觑。原来皇帝竟是要这位太子挂帅,领兵打仗,他称病不出,竟是诱敌之计么在场诸将不禁浮想联翩,当初圣上一心抬举他当三军先锋,他却是扶不起的阿斗,当众出丑,让皇帝下不了台。看当时的情况,不可能是故弄玄虚,但也定有隐情;其后,他以随行侍卫的名义参与了西征突厥,以三万精锐骑兵夜袭子午谷,单挑突厥王子杜拉,以少胜多,剿灭十万敌军,解了先锋营之围。其中经过却不知究竟;西域鏖战经年,他却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撤军求和时,他才突然现身,带领大军顺利撤退。每一次他在军中现身都出人意外,而这回他竟要统帅三军皇帝这下的什么棋 皇帝想效仿子午谷故事,出奇制胜,绝处逢生但这位太子毕竟年轻识浅,未经百战,光逞一腔血气之勇,在军中又无根基,岂不是太冒险了么副将戴绪更是郁闷,本以为高升有望,哪知还是屈居人下 诸将猜疑不定,辰旦看在眼中,凛然道:“此番太子殿下领军,便如同朕御驾亲征,将令如同圣旨,诸位必得一体遵循否则,以抗旨论处,军法从事,株连亲族,绝不姑息” 辰旦本想赐予星子一柄尚方宝剑,以示授予全权,先斩后奏之意。但辰旦瞟了眼星子腰间的启明剑,仍是难以释然。你有这把剑就够了,朕赐给你的宝剑,想来你也不会放在眼中。何况,以皇太子的身份,和你的本事,这些人也不敢不听你的。 皇帝既已下了严旨,诸将肃然,自不敢再多说什么,齐齐跪下叩首:“臣等遵旨” 赠送了10份“国本”这章,因为那天发错了,发到第七卷了,有些亲买了的被解v了。现在可以免费去领。如果领完了还可以再送,也欢迎领了的朋友回赠哦~~~感谢晚醒打赏和赠送章节~~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