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外传之华妃娘娘大翻身_第109章 :玥珊公主穿裙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9章 :玥珊公主穿裙礼 (第3/3页)

穿裙之礼上,会发生什么事

    情呢?

    “和兮,当年你还不是公主,没得公主穿裙之礼,今儿玥珊举行穿裙之礼,朕刻意让你来观礼,你可高兴啊?”皇上不顾及其他先将和兮拉到身上说道。

    皇后接口道:“待将后和兮出阁之时,皇上可是要备上厚礼以示补偿的,好不好呢!”

    和兮公主环顾四周后撒娇道:“皇额娘?”扭散糖似的挽着皇后的手臂撒娇,身上佩戴着的铃铛珊珊作响,惹来的一阵欢快的气息。

    “玥珊,朕的公主,转眼你就要穿裙了,朕恨不得把整个大清的裙子都送来给你穿呢?”皇上一手将玥珊抱在怀中说道,恩宠无比,我都开始羡慕这个小公主了,恨不得自己

    是皇上的女儿,可以如此被他抱在怀中疼爱。

    “皇阿玛,可我一天只能穿一件?”玥珊幼嫩的声音传来,惹得众人都纷纷看向她,她正乖巧安静地呆在皇上的怀中,倒是看不出喜怒来?平静如水,温婉如玉,有些不合年

    龄,她的虚岁也不过五岁而已,不如三阿哥那般对皇上满是畏惧,更不如和惠公主那般撒娇,好似抱她的人不是皇上,更不是阿玛而是一个叫“皇阿玛”的男人。

    “那就天天换新!”皇上宠爱的说道,吩咐道:“时辰到了吗?开始吧!”

    丝竹之声传来,鼓瑟也开始鸣乐,顿时昭仁殿内是和乐融融,喜庆一堂,帝后座于主位,右下方是襄嫔这个亲生母亲,以此是敬妃、惠嫔、滟嫔,右下方以此是菀妃、端妃、

    齐妃、我,后侧是各府福晋、贵人、公主等。

    四名手捧金盆盛着福水(得到高僧祈福开光过的圣水)的穿戴天暗红色团福旗袍挽长寿发髻的嬷嬷而入,四名手持菖蒲叶、长麻叶、桑榆叶、芭蕉叶的穿着天蓝色团福旗袍的

    嬷嬷尾随其后,福水是用来洗尽污秽之物的,其中四叶蘸水洗洁各有讲究,如菖蒲叶寓意“消灾避邪”,长麻叶寓意“长寿安康”,桑榆叶寓意“晚年安好”,芭蕉叶寓意“一帆

    风顺”。

    玥珊公主被奶娘带领着跪在正中央,朝帝后与襄嫔跪拜大礼,随后朝我等宫嫔以及各府婶娘行请安礼,随后接受着八名嬷嬷的“洗洁”之礼,嬷嬷念叨:“一洗,鬼怪莫近。

    ”

    “二洗,病痛远离。”

    “三洗,福寿安康。”

    “四洗,平安顺意。”

    “五洗,聪明伶俐。”

    “六洗,美貌无双。”

    “七洗,良缘金玉。”

    “八洗,万万大吉。”

    洗洁之礼之后就意味公主不再是靠在额娘怀中的小宝宝里,不再与母妃同住,正式的开始学习宫廷礼仪,并且领取公主俸禄,有专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奴才们见了

    公主再不能如小孩那般对待,要行礼问安,公主的话不得再当成儿童的戏言来听,那都是命令了等等,待公主十二岁时会有一次“成人之礼”,那时公主便是待嫁之身,所要遵行

    的规矩就更加的多了。

    皇家公主并不好当,特别是玥珊这种一出生就是公主的女子,说要遵行的规矩千千万万,我只是不太知道的,只是听说先皇膝下有二十名公主,其中只有十人长大成人,而多

    半是短寿之人,能活过三十岁的寥寥无几,如今在世的只有远嫁蒙古的六公主了,可见这公主要承受的比寻常百姓家的女儿要多得多,一国公主自然是要才德兼备的。

    皇后拿着一套云青色凤穿牡丹百褶裙(裙摆百褶,一褶高过一褶)为玥珊系在腰上祝福道:“公主穿裙之后,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嬷嬷端来一个铜掐丝珐琅端盘放在公主的手中,公主手持端盘在嬷嬷的指引之下先到帝后身边跪地行礼道:“儿臣谢皇阿玛、皇额娘养育之恩!”皇上便用食指朝端盘敲了敲

    道:“紫檀木嵌玉如意一柄、玻璃四方容镜一面、松花石暖砚一方,青玉靶回子刀一把,玉如意,愿吾儿万事如意;赐容镜,愿吾儿容颜貌美;石暖砚,愿吾儿才学出众;青玉回

    刀,愿吾儿身康体健。”

    一番祝福后,皇上慈爱的摸了摸玥珊的额头,玥珊依旧波澜不惊,脸上挂着面具似的浅笑,无喜乐可言,将端盘又递到了皇后的跟前,皇后也敲了敲端盘发出清脆的声响道:

    “吉庆有余流苏四对,绒花朱钗十二支。吉庆流苏愿吾儿吉祥如意,赐绒花,愿吾儿荣华富贵。”

    接着将端盘放到襄嫔跟前,公主行礼道“儿臣多谢母妃娘娘(母妃为正式的称呼,为敬称,用于正大礼节之上,平时称呼为额娘)生养大恩!”襄嫔扶起跪在地上的公主朝端

    盘敲了敲道:“百家被一床,百家被,福寿长,愿吾儿福泽深厚!”说着便有些要留下眼泪了,和惠公主看着欢喜轻声朝十三福晋问道:“额娘,公主穿裙之礼,为何如何隆重!

    ”

    十三福晋道:“这是自然,公主乃天子之女,若是嫡女,皇太后也会来的,会赏赐八件物品。”皇家规矩与礼节数之不尽,每每如此便会有些皇家奢靡之气,雍正年间已然是

    精简的,因为在王府之时,胤禛都大部分的俸禄用在救济穷人的身上,府内向来不宽裕,精简惯了,许多繁文礼节已经裁剪了,保留下来的,都是无法剔除的了。

    随后嬷嬷会代替公主端着端盘给在场众人敲到,至于贺礼便不必再报名了,便是所送的“裙子”,这个端盘会被公主一直珍藏,直到公主出阁之后,才会与幼年出生时的襁褓

    一同埋在地底,寓意公主出阁,为他家之妇,不再是皇家之女。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