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外传之华妃娘娘大翻身_第187章 【3】136天有不测风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7章 【3】136天有不测风云 (第3/3页)

轻纱进来禀告道:“公主,王爷来了……”王爷?这么晚了,怎么还会来经凤鸣轩呢?不由觉得颇有不便,便起身要告辞而去,却已然来不及,在门口时,我们一进一出相逢了。

    相互见了礼,我俯身让他先进,怡亲王却道:“娘娘这是哪里的礼数?娘娘先请……”

    我道:“怡亲王乃是国之栋梁,皇上见了是礼让三分,我等弱质女流岂能让王爷让路?王爷先请……”

    “嫂嫂这是哪里话?后宫不是朝堂,请……”怡亲王朝我做了“请”的手势,我再难以推迟,只能先行出去,嫂嫂?胤禛兄弟颇多,四嫂却不是称呼我等这些非正室的女子,唤一声“小四嫂”已然是难得尊重了,何况是“嫂嫂”二字?可见怡亲王待我很是尊重,不由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娘娘……”正当我要离去时,怡亲王又唤住了我,我回头看去,他正朝我走来?这是我第一次如此仔细地看清他的脸庞,岁月带走了女人的容颜,让女人的皮肤越来越松懈越来越衰老,但是却让男人的皮肤越来越紧绷,越来越厚实,他的脸看上去很粗糙,可是清澈墨玉般的眼珠如同星星般的闪亮,好似能够看透一个人的心房,剑眉星目,浓眉大眼,高挺的鼻梁,还有整齐而利落的腮鬓胡须,不惑之年的他很是成熟,虽然没有年轻时那血气方刚的冲力,却有着顶天立地的气势。

    “多谢娘娘这些日子为小女cao心了……”怡亲王拱手谢道。

    “王爷哪里话,公主是皇上的养女,也算是本宫的半个女儿,这些不都是应该的吗?”就算没有弘历所托,我也一定会尽心尽力地cao办公主的婚事的,从那一次她那悦耳的铃铛声传入我的耳朵,我就好似喜欢上了这个公主,甚至幻想着,如果我也能够有这么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儿该多好啊?

    “小王心中有一事不明,不知娘娘可愿为小王一解疑惑?”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起寥寥几次与他的交谈,以及一些只言片语中闪烁过他的形象,还记得雍正四年九月的那个夜晚,我们险些吵了起来,还有那一回,我们隔着宫墙谈话……

    “王爷,但说无妨……”他挥手命身旁伺候的人离去,我也同样,站在和兮闺房外的长廊里,看着凤鸣轩院内的景色,月亮虽然没有圆,却显得很是明亮,今夜的星辰也格外繁多,并且一闪一闪的,好似在为什么助兴的萤火虫,勾起我少女时那纯美的幻想,跳着脚丫子想着去抓飞舞着的萤火虫。

    “娘娘当真不知道当初您身边那名为‘清颜’姑娘的来历吗?”清颜?他提起了清颜?

    “是!当日,她衣衫不整地落在本宫的翊坤宫,本不知她的来历,王爷不是说,她是您的人么?为何如此问?”

    “当日权宜之计,一心想着平息纠纷,却不料牵扯广大,险些害了皇兄!”怡亲王惋惜地说道。

    “王爷可否告知本宫,和妃与清颜之间到底有何关系?”我预感他肯定也知道其中缘故,他是皇上最为信任的臣子,又是朝夕相处的兄弟,自然会比一常人要亲密些?

    怡亲王一脸的迟疑,似乎很是为难,我道:“实不相瞒,那丫头与本宫相处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与本宫感情深厚,甚至情同姐妹,当初却留下一份莫名其妙的书信而离去,令本宫很是懊悔,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对外谎称她已经辞世,害怕得罪王爷您才不得不出此下策,故此若是王爷能够坦诚相待如实相告的话,本宫感激不尽……”

    “这……”怡亲王依旧迟疑,我感觉他心中藏着一个很大的秘密,看她脸色沉重,似乎对于其中的隐情很是了解,便更想着知道了,接口道:“王爷可知道皇上曾经因为清颜留下的一份信,险些杀了本宫,故此本宫认为,此事绝不简单,而和妃却又与清颜的长相一模一样,她入宫半年来,本宫时时刻刻都派人盯着她,虽然没有露出什么破绽来,却总是感觉她就是当初从翊坤宫不告而别的清颜,为何她会成为科尔沁的郡主?为何她要入宫?又何为会化为月光离去?这其中的谜团,王爷难道不想去解开吗?”

    “皇兄,他说他心中有数……”怡亲王见我如此,似乎也懂了恻隐之心,却并没有打算告诉我的意思?心中有数?胤禛的心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数呢?为何不愿意告诉他人呢?

    “皇上心中有数?王爷心中可有数?若是皇上心中当真有数?那为何会因为和妃的离去而大病不起?如今已经一月有余了,病情虽然没有恶化?却并不见好转,王爷难道就不担忧皇上的龙体吗?王爷作为臣子,是不是该为圣上分忧?王爷作为弟弟,是否该为皇兄解难?本宫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能为力,可是王爷似乎是力有余而心不足,古人言,心病需要心药医,如今王爷明明知道药引子在何处?为何不愿意为本宫指一条明路,偏让本宫去猜呢?”

    怡亲王见我如此迫切地想要知道,似乎动了恻隐之心,便轻轻地呵了一口气道:“这……小王也只是知道一部分而已,而且并非是关于清颜姑娘或者是和妃娘娘,而是小王那已经辞世多年的四嫂——菀jiejie……”

    (1)巴豆孝子:典出《颜氏家训名实篇》。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尝以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巴豆孝子”这个典故告诉我们,统治阶级所表彰的那些忠臣孝子,实际上就是这一类不择手段、沽名钓誉的货色。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