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奇遇_第九十七章 再登华山览黄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七章 再登华山览黄河 (第2/2页)

大。

    当洪水扑到华山脚下时,被高大的华山所阻,便激荡着、徘徊着,穿过华山与首阳山之间的夹缝折向东方奔流而去,经过三门峡,一直流向了东洋大海。

    南岸的华山与北岸的首阳山,两山对峙,山根相连,两山之间只有一条窄窄的夹缝。裹挟着泥沙的黄河之水,便从这条夹缝中挤了过去。

    这里就象一条束住黄河的腰带,翻滚的黄河水被两山束住,在这里徘徊打转,逼高了渭河和上游的水位。洪水随时都有向两岸溢出的危险,时时刻刻威胁着两岸无数百姓的生命安全。一但决口,后果不堪设想。

    再望西看,只见清清的渭河之水沿着关中平原的北缘,自西向东流淌而来,接纳了泾河之后,流到了风陵渡,汇入黄河。

    再望东方看,黄河流过华山之后,一路向东方奔流,远处渺渺茫茫直达天边。

    大禹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看了北边又看西边,看了西边又看东边,看清了每一处细节。心中已经对擗开华山,导黄河东流有了初步的打算。

    众小兄弟都是第一次登华山。能征服号称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西岳华山,大开了眼界。都感到很自豪。兴奋得不得了。一个个叽叽喳喳,指指点点。又惊讶,又赞叹,胸中更升起了治伏洪水的豪情壮志。

    为了更加祥细地了解西岳华山,大禹将华山神召来。于是祭起了《召神符箓》,口中念道:“大禹治水,号令神鬼,华山神来见。”

    话音刚落,只见从华山主峰落雁峰的半山腰里升起了一朵白云,迅速向这里飘了过来。

    来到近前,才看清楚,原来云朵里现出来一个神祇,骑着一条白龙。

    那神祇跳下龙背,向大禹拱手行礼,口中说道:“华山神华闲参见夏伯,望夏伯恕迟来之罪。”

    大禹看那华山神华闲,生得虎头环眼,狮鼻方口,一头金色的长发,像一头雄狮。身上穿一身白色绸缎衣裳,腰间悬着一把豹尾钢鞭,威风凛凛,一身杀气。

    大禹也拱手还礼,说道:“大禹治水来到西岳华山。今日登山察看华山及黄河的形势。因为身在华山之中,反而看不见华山的全貌,特请尊神给我指点祥情。

    华山神华闲说道:“夏伯过谦了,能为治水出力,也是我的份内之事。既然夏伯想听,那我就为夏伯细说一说这西岳华山和脚下的这条黄河。”

    华山,又叫太华山,因为其五座山峰呈花瓣状排列,所以以前叫花山。

    华山西接太白山,太白山又叫秦岭,是华夏大地上南方和北方的分水岭。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秦岭淮河以南为南方。华山就位居秦岭的东北缘上。

    华山的五座山峰分别是北峰云台峰、西峰莲花峰、东峰朝阳峰、中峰玉女峰和南峰落雁峰。南峰落雁峰为太华山的主峰。我们现在所在的是东峰朝阳峰。对面的黄河北岸便是中条山脉的首阳山。

    华山与首阳山近在咫尺,只是中间有一道陕谷隔开,黄河水才得以从中间流过。

    因为两山距离太近,峡谷太窄,约束住了流水通过,象两只大手掐住了黄河的脖子。

    要想让黄河之水顺畅地流过两山之间的峡谷,就必须拓宽河道,或者将华山与首阳山分开,拉开了两山之间的距离。

    可是一边是中条山,一边是华山,都是壁立千仞的大山,岂是说分开就能分得开的吗?:难啊,太难了!

    小愚向前对大禹说道:“大禹哥哥,挖山是我家的传家本领,我不怕难,再难挖的山,我也敢挖。”

    一边说着,一边从身后抽出了镢头。说道:“我小愚的镢头可不是吃素的。一边说着,一边高高地举起了镢头,奋力地向地下刨去。

    只听得咔嚓的一声响,岩石反将镢头崩起了多高。低头再看那刚刨过的地方,坚硬的岩石上只留下了一道白印,约有二、三寸深浅。

    小愚不觉胀红了脸,再一次高高地举起了镢头,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向地上使劲刨了去。

    又是咔嚓的一声响,乱石纷飞,直震得小愚两臂发麻,虎口生痛。抬起了镢头再看,只见地上被刨出了一道半尺左右深沟。

    小愚看了不觉吐了一下舌头,说道:“太华山上的石头太硬了。一边说着一边尴尬地挠了挠头皮,可是心里并不服气。

    大禹见华山的岩石这般坚硬,也很吃惊,心中也没有了底。

    为了验证华山岩石的硬度,大禹要亲自砍上一斧,看一个明白。说道:“让我也来试试。”大禹一边说着一边从背后抽出了开山神斧。

    运起了太极混元功,看准了一处岩石,奋力地劈下去,只听得咔嚓的一声巨响,光星四溅,碎石纷飞。待抬起神斧,察看斧痕时发现,也只是砍入地下三、五尺深,只砍下了几块斗大的石块。

    大禹大吃一惊,说道:“太华山上的石头果然与众不同。因为以前用开山神斧劈山凿岩,凡是一出手便能劈下半个小山。可是今天却碰上了华山这块难啃的骨头。

    小愚说道:“再难挖的山我也不怕,虽然一天只能挖一点,可是只要天天挖山不止,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而山不再长高,挖一点就少一点,总有一天会挖完的。”

    华山神笑着说道:“小愚兄弟说得不错,可是时间不等人啊,那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治服洪水呀?天下的老百姓都在翘首盼望大禹早日治服洪水,好回家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呢!朝庭上帝舜和满朝大臣也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夏伯的身上。难道我们要把治水的担子推到启儿这些下一代人的身上吗?”

    启儿骑在良辰的肩膀上,看着这些大人指点着自己在说话,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只是觉得好玩,于是也跟着呵呵地笑着,拍着手。

    这时伯益走上前来问华山神道:“尊神既然是华山之神,当然最熟悉华山的情况了,请问尊神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华山神说道:“单靠凡人的力量办不到的事情,如果要是有神仙帮忙的话,就会好办多了。比如说这位小愚兄弟的先祖北山愚公当年移山的时候,还不是感动了天帝,最后是天帝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下凡,背走了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的吗?”

    伯益问道:“尊神是说我们劈华山,也要请神仙帮忙吗?”

    华山神说道:“只要夏伯去请西王母帮忙,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办到。”说着将眼光转身了大禹。众人的眼光也都一齐向大禹望过去。

    大禹说道:“西王母是全力支持我治水的,还特地派来了四员天将前来帮忙。只要是她老人家能帮上的忙,她肯定帮忙。这样既可省下大批民夫,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又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大大的缩短治水的工期,那我就请西王母再帮一次忙,使治水早日成功。”

    良辰将肩上的启儿交到了繇余的手上,向前说道:“我愿为夏伯去昆仑山走一趟,请西王母帮忙,派一位神仙前来移走华山。”

    大禹转而问华山神道:“不知华山神以为这样可否?”华山神说道:“有西王母出面帮忙,这事情一定成功。”

    大禹最后拍板说道:“那就这么办,庚辰速往昆仑山走一趟。代表我问候西王母,并请求她老人家派神仙下凡,帮助我们移走华山,速去速回。”

    庚辰答应了一声:“遵命!”一纵身跳上了云端,直往西方昆仑山而去。

    华山神对大禹说道:“夏伯没有事的话,本神也告退了,待到移山的时候,再来站脚助威。”

    大禹道:“尊神请便,移山时再见。”华山神跨上他的白龙,回他的仙洞去了。

    大禹率领众人在山上继续观览黄河。又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东看西看,远看近看,观察了半日,方才下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