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等了多年的线索 (第1/2页)
我的脑海里残存对比尔的记忆,像是到了某个临界点,时不时地变得模糊,原本清晰的画面被打上了马赛克,斑纹在放大扩散,把整张画面遮掩,即将归于空白。 之所以教授记得转经筒,却是因为我在最开始便向他提及了此物。细细想来,可以利用的规则上的逻辑漏洞,就如同我拿出录音笔来记录我说话的内容一样,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反复提醒和加强记忆,从而达到规避被清除记忆的用途。 在没有借助其他提示,仅凭我自己回忆时,如果所要谈及的内容与比尔又有关联,当我无法记起比尔时,自然也就无法继续回忆起转经筒相关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迟早也会像其他人一样主动忘记比尔的存在。 这是大脑的连续反馈机制在作祟,也就是简单的因果相连关系。 除非某一天关于比尔的所有画面都从我脑海里消散,又会因为转经筒与自身有不小的关联,才有可能再次自主打开关于转经筒的记忆。只不过到那时,缺失的记忆或者说真实的记忆内容是否会导致记忆出现机体提取障碍,而比尔曾经作为记忆中的一份子会以何样的状态出现。 谁也不得而知。 而消散的记忆究竟算作失去,还是当作从未发生,更加无人知晓。 但是从张叔的反应来看,记忆的清除方式并不纯粹,虽然他忘记了比尔这个儿子,毕竟还记得住我的存在,又因为他认识我的前提是因为比尔曾经存在。正是这样的因果关系,导致张叔在面对我提及比尔,回答时的语气变得非常地怪异。 这也是我肯定存在逻辑漏洞的原因。那么,我能否利用这样的漏洞去让大家找回失去的记忆? 这些观点或方法,是我回归后到现在反复地在证明正确与否。 ...... 我和比尔初次认识是在一次极地科考探险活动,那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组织的一次活动。 说是科研探险,大部分人看来不过是挂羊头卖狗rou。 所谓的探险与科研活动完全一点边都沾不上,风马牛不相及。发起人拉拢一群亿万富豪或是其继承人搞的一出新奇野外PARTY,只不过场景不是灯红酒绿的夜场,也不是金碧辉煌的会所或别墅,是在茫茫雪皑的南极。 负责整个活动策划的人确实来自瑞典科学院,领头人是詹姆斯·戴乐更是位标准的科学工作者,在世界著名的科研杂志《自然科学》上也都发表过学术论文。 很多人知道国外技术团队研究经费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外部投资,不管是私人赞助也好,基金会或风投赞助也罢,只要不存在利益冲突,来者不拒大多基本都可以接受。 恰好当时詹姆斯上一笔研究经费告罄,投资人没有见到成效又不愿意追加投资,于是才有了这么一场“拉赞助”之旅。 詹姆斯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南极一点边儿都沾不上,他是古代文字破译方面的专家,在象形文字楔形文字有比较深的造诣,擅长文化源头追溯。原本的计划是南美洲,赞助团中某个大腹便便的富豪脑袋犯抽,要求说去南极探险,否则投资协议作废。这可愁煞了詹姆斯,他丝毫没有在南极探险的经验,于是乎他想到了曾有过一面之缘的我,请求我来做副领队,帮他完成这次活动。 接到詹姆斯的电邮,我正好在墨尔本度假。活动内容就不详加表述,就是在这次活动中认识的比尔。说实话,起初我并不是喜欢比尔这种自来熟的性格,但凡这类人,他向来是敬而远之。 作为朋友,他们身上会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特别是对我这种长期在游走危险边缘,更需要的是忠诚可靠能力十足的朋友。 后来我慢慢发现比尔其实就是一个毫无心机,性格大大咧咧的家伙,他自来熟的性格不过是受到他身份和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 描述得详细一点,他就像是象牙塔里的小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