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回 传天下巨定亲耕田,率百官泰山再封禅 (第1/2页)
刘彻在东莱准备出海求仙的计划失败,心情很是烦闷。正赶上回去的路上,刘弗陵染上风寒,咳嗽不止。赵婕妤忙着照料儿子,在刘彻身边也经常心不在焉。 回到长安,刘彻变得更加冷漠,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怒无常,总是自己一个人静静地思考,身边的宦官也觉得老皇帝有些反常。最近的一系列事情,足以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一向追求自我性格的张扬、奔放,自己雄才大略,英雄一生,建立了前无古人的成就。但是为什么到了晚年,却遇到这样的变故。一股挫败感涌上心头,时间久了,不得不迫使他反思自己的政策。 两个月过去,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刘彻决定再到齐郡一趟,往巨定县去。这一次,还是召赵婕妤陪驾。“陛下,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想起来去巨定了?长安城多好啊,四处都是春色,大老远地去齐郡,哪里有长安郊外美呢!”赵婕妤撒娇道。“巨定县里,有一个巨定湖,而且大得很,朕带你去划船怎么样?”“那好吧,可是我还是放心不下弗陵独自在长安,那些下人们总是笨手笨脚的。”赵婕妤道,“要不我留下照顾弗陵吧——要不皇上你也别去了!”“朕此行,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你把弗陵带上,陪朕一起吧!”赵婕妤听了这话,便开始哭闹个,“虽说弗陵比平常的孩子长得壮大结实,可他毕竟也还是个孩子。上次跟着陛下去了一趟海边,回来病了好久,看着他那边受罪,我可不想再叫他这样的!陛下,我不要弗陵去,有什么事非得大老远地去那里,我也不让你去!你留下吧,多陪陪臣妾好不好?” 刘彻捏着她的脸蛋儿说道:“真是像个孩子!李夫人当年可不是这样。”听了这话,赵婕妤的眼珠中又像是断了线的珠子,哭得梨花带雨:“陛下还是念念不忘李夫人。臣妾听宫里的人说过了,说臣妾长得像她。只是臣妾是臣妾,陛下别老是拿臣妾和李夫人比好不好,臣妾不想活在李夫人的影子下面!”刘彻笑了笑说道:“好好好!你先下去吧,这次弗陵就不用去了,等出行时朕再召你陪驾!”钩弋夫人“喏”了一声,满意地走了。刘彻又传旨道:“此去齐郡,先到巨定县,随后转至泰山封禅,召昌邑王刘髆泰山陪驾!着皇孙刘贺一同陪驾!” 一路旌旗到了巨定县,刘彻问齐郡郡守道:“这齐郡靠近大海,土地也肥沃,去年的收成怎么样?”郡守答道:“回禀陛下,去年齐郡的收成并不好,尤其是巨定,前些年地里荒废了不少!” “有这等事?那你这个郡守是怎么当的!”刘彻斥责道。郡守立马跪下道:“陛下恕罪!容臣细禀。以前,巨定县的男丁充裕,地里的庄稼也都年年成熟。这些年,每年郡中都被征徭役戍边,现在巨定里的男丁只剩下鼎盛时候的三分之一了,留下的都是些老幼和在征讨匈奴中剩下的残废之人了!”郡守道。“哦?巨定县参加讨伐匈奴的多吗?”刘彻问道。“是啊,陛下!当年,陛下下旨征讨匈奴,这里的男丁都是冲在最前面的!漠北决战,这巨定县战死的将士何止千万呐!”郡守道。“英雄!他们都是我大汉朝的英雄!”刘彻道:“可是,不种地怎么了得?老百姓吃不上饭,怎么打仗,怎么保家卫国?”众人沉默。 刘彻便下令,去田间走一走。望着荒芜的田地,只有几个人在耕田,刘彻心生感慨。来啊,朕也要下地种种田!“陛下,这可使不得!”众人拦下刘彻,刘彻推开众人道:“快闪开,朕就是要亲自去种一种!”七十多岁的人,一辈子生活在宫闱之中,哪里种过地?刘彻不过是扶过农夫手中的犁,颤颤巍巍地耕了一圈,便被众人簇拥而去了。皇帝竟然亲自下地耕田,随行官员都很吃惊,而这个消息迅速在巨定传开了。 回京途中刘彻巡游泰山,扩建祭天神坛。不日,来到泰山脚下,入住岱庙。此时,刘髆已经在泰安焦急等待了有些时日。他期盼着见到父皇,好为自己的舅舅求情。 果真,在岱庙,刘髆如愿以偿见到了父皇。可以没等问到舅舅李广利的事,刘彻便问道:“近来书读得怎么样了?”“儿臣已经读过了《易经》、《诗经》了,现在在看《论语》、《老子》。”刘髆道。“很好!有什么新的体会吗?给朕讲讲。”“儿臣觉得,孔子和老子是不同的思想,读了《论语》,便不必再去读《老子》了,反之亦然。”刘彻问道:“那你是想学什么?”“儿臣想学孔子,鲁国有很多先生,对孔子有很深的研究。”刘髆道。“朕将孔子列为正统,不是叫你跟着一样做!儒家,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说好是不好?但是,为君者,不是要把仁义道德放在嘴上,而是要有用法的手段。”刘彻道。刘髆似有所思,刘彻又问道:“你还要好好看看《韩非子》!不要只看一家两家的学说。朕当年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太皇太后叫朕读老庄,但是朕偏偏就喜欢看《商君书》、《韩非子》,后来董仲舒给朕讲天人三策,朕就把孔子的学说好好看了看。记住,不要只看一家,要博彩百家。能对大汉朝有用的,就要照着做!”“是!儿臣记下了。”刘髆答道。 “文章写得怎么样?”刘彻问道。“儿臣读了《诗经》,基本都会背了,偶尔也写一些。近来,儿臣还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儿臣觉得写得很好,儿臣想,将来也要有这样大的才情!”刘彻严肃道:“诗词歌赋只是小才!大才乃是胸怀大志,腹有良策,危难关头能沉着冷静,对治理国家有独到的见解,关键时刻能够为国献身,这才是大才!”“是!儿臣记下了。”“学习不可荒废,武艺也当如此。不可沉湎于酒色,知道了吗!” 刘髆答应着,刘彻便甩手让他退下。“父皇,儿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说吧!”“贰师将军现在远在塞外,为我大汉朝杀敌。现在是不是不宜把将军一家逮捕下狱啊?希望父皇看在母亲的份上,放了他们吧!”刘彻听后火冒三丈:“你知道什么!李广利究竟是大忠,还是大jianian,朕心里清清楚楚。你不知道吗?你这个舅舅,在朝中的时候和那个刘屈氂图谋不轨,到了朝外,朕治他的时候,居然拿着我大汉数万将士的性命不顾,去图他家的战功。我数万大汉将士的生命,在他李广利眼中什么都不是。更可恶的是,他冒进吃了败仗,居然向匈奴投了降。你说说,这大jianian之人,朕该杀还是不该杀!” 一段话说得刘髆哑口无言。他无论如何没想到,自己的这位在战场杀敌立功的舅舅,居然会投降匈奴。这阵子京中的探子没有来报,却在父皇口中得到了这惊人的消息!刘彻怒斥道:“如果不杀了这样的人,我大汉数万将士的血不是白流了!我们刘家的江山,还能在你我父子手中吗?” 正尴尬之际,一个清脆的童声传了过来,“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