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衡阳雁去 (第3/3页)
着狄青说道。 狄青走入后堂,只见一人迎面走上。此人身高七尺有余,身着一身绿色袍服,面相端庄,步伐矫健。隔着一段距离便可以感受到此人的一身正气。
“没想到狄大人亲自前来迎接,在下真是受宠若惊。”那钦差相迎上前。 “大人万万不可如此说,不知大人前来,我等或有怠慢,还望大人海涵。”狄青也客套一下。 “狄大人,我此次前来西北前线,皇上交我一道圣旨,我得直交范仲淹大人手中。”钦差示意属下属下为狄青奉上一盏香茶。“狄大人,请。”两人坐下,各自品了一口茶。 “大人,担此重任,狄某身在边疆,还未请教大人,冒昧之处还望大人多多谅解。”狄青则是起身一拜。 “狄大人说笑了,我就是一个小小的六品的监察御史,包拯便是在下的姓名。”包拯则是边说边起身拉下了在坐着的狄青。 “包大人,早闻大人名声,没想到这次皇上派你到前线而来,在下也是深知大人刚正不阿啊。”狄青在一旁说道。 “狄大人,我刚刚抵达凤翔府,不知为何城中有着如此之多的百姓从四周涌来保。”包拯刚刚来到凤翔府,显然对于西北边境的情况是不知道的。 “大人有所不知啊,这西夏皇帝李元昊极为老练,在他接手党项以后,渐渐地,他便不服从朝廷的各种训令,慢慢的他便萌生了称帝的想法,本来在我朝前面的时候,朝廷还寄希望于通过封赏以安抚李元昊的野心,哪知,李元昊竟然公然拒绝朝廷的封赏,朝廷当时想册封李元昊为西平王,辽国拉拢想册封李元昊为西夏王。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朝廷给的封号他不要,转身立国号为夏,明显和朝廷对立啊。我大宋立国数十载,横扫八荒,还从未受此耻辱,于是便和西夏开战。周围百姓时常在战前会遭受到西夏骑兵的惊扰,所以纷纷涌入城中。让大人见怪了。”狄青说到。 “无论征战如何,天下受苦的始终都是百姓,我一路走来,这西北边关早没有了当年的商旅客行,贸易繁荣之象,现在留下的仅仅只是山河破碎,大漠长烟之象。”包拯感慨到。 “大人请放心,在范帅的带领下,我们一定可以平定叛乱收复失地,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宁。”狄青说到。 “狄大人,还请你去准备一下,我们今晚申时出发,连夜赶往延州前线。”包拯说道。 “大人刚刚赶到西北前线,我看还是休整一晚的吧。”狄青说到。 “皇上圣旨,耽搁不得。”包拯说道。 在一群山川之间,马元奇还是在向着远方不停的凝望,敏锐的洞察这周围的环境,现在整个人群只剩下两辆马车,六匹马,还是从之前遗弃的谷口捡回来的。 拓跋凌海在马元奇一行人身后紧紧的跟着,这跟着的紧密,让跟在拓跋凌海身后的沈麟三人都不得不大吃一惊,跟这么近,是生怕前面的百姓发现不了吗? 马元奇慢慢的看着周围的地形,这里四周环山,整片黄土之上,只分布着稀稀疏疏的杂草,似乎向着远方看去,也可以看见成片的沙地灌木。树枝嶙峋百怪,像是一只只从地狱里伸出的手,这手随便一抓就好像要带走人们的生命一样。 相传猫头鹰的眼镜可以洞穿周围的一切危险,此时马元奇的双眼丝毫不下于猫头鹰的双眼,倘若马元奇闭眼感知四面八方,就会惊奇的发现四周弥漫着杀机,那种杀机像是自己的梦魇一样,无论自己逃到天崖海角都会紧紧的揪住自己的胸襟不放一样。马元奇越想越是认为现在非同寻常。 “老翔叔,老翔叔。我觉着现在不同寻常啊,要不要让大家停下来。”马元奇在向着老翔叔呼喊着。 老翔叔杵着拐杖,一步一拐的慢慢走到了马元奇的前面,“元奇啊,是不是有什么发现。” “我听见了一种声音,那种声音我以前听过,是平夏铁鹞子,那群骑兵到现在还在跟着我们,到现在还在跟着我们。”马元奇不可思议的看相周围的众人。 “糊涂啊,这周围哪有声音,哪有声音啊。是不是身上的伤还没有好利索呢。”老翔叔安慰到。 “没有,我没有听错,没有听错去。”此时马元奇已经是满头大汗,腿脚也开始发软了。 “老翔啊,我想元奇这孩子应该不会搞错的,他从小别的本事不大,但是这听力,你们应该都是有所耳闻目睹的吧,我们村发生什么事,一直都是他第一知道。”老父亲此时依旧相信着马元奇所说的话语。 “那么我们现在要怎么办,这里四周环山,我们根本毫无退路啊。”老翔叔焦急的问到。 马元奇此时已经完全崩溃了,妻子马上临盆在即,如果这时候乱了方寸,结果会令自己后悔一辈子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