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1章 太孙府的喜悦 (第2/3页)
但是我已经调查过了,越王府最近半年都没有修建新的羊毛线作坊。” “而市场上其他商家的羊毛线作坊却是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冒出来。” “其实越王府在羊毛线上的影响力,已经是在不断的下降,只是这个下降的速度不是很快。” “我们只需要在背后推动一把,并不是就没有胜利的可能。” 张辅这么一解释,朱瞻基稍微多了一些信心。 有机会,那就可以考虑试一试。 反正商业上的事情,代价都是他可以接受的。 “那你就大胆的去做吧。” “不过动作暂时不会要那么高调,等到后面有把握之后,再把动静搞起来。” 朱瞻基还是担心引起越王府的警惕。 到时候白欢喜一场,那就郁闷了。 “没问题,我们先偷偷地动起来,等到明年秋天的时候,再彻底的把动静搞起来。” 张辅胸中燃起了一股斗志。 与人斗,其乐无穷啊。 …… 北京城的冬天,越来越冷了。 好在文华殿里头,专门安装了地暖,朱棣在里面待着,倒是也不会难受。 “咳咳!” 朱棣驼着背,瘫坐在位置上,朱瞻墉就坐在前面。 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在不断的变差,朱棣觉得有些事情不得不开始考虑了。 他有一种预感,自己要去见老爹的日子,不是特别远了。 “瞻墉啊,这段时间朕晚上经常做梦。” “我爹拿着棍子在后面追着我打。” “算我不孝顺,说我不尊重他的遗训。” 朱棣说到这里的时候,整个人显得很没有精神。 也许是因为冬天天气的原因,也许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也许是两个原因都有。 “爷爷,梦里面的事情,往往都是反过来看的。” “大明现在永乐盛世的局面,是爷爷在位的时候都不曾达到的。” “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大草原已经彻底的平定,大明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个功劳,哪怕是爷爷还在世,他也不得不说一声好。” “爷爷出身疾苦,最是希望看到百姓过上好日子。” ‘’而如今的大明,百姓们普遍都已经不用担心饿肚子,单单是这一点,就不是任何一个朝代可以比得上。 “再有,在穿衣上面,也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不说后无来者,但是绝对是前无古人了。” “住宿方面,伴随着水泥的出现,新式建筑方法的推广,也让百姓们的住宿条件在不断的改进。” “至于出行方面,水泥道路的出现和四轮马车的不断普及,让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了。” “可以说,大明在衣食住行方面,已经全方面的超越了历朝历代任何一个王朝。” “爷爷他有什么不满意的理由呢?” “难不成非得看着建文把大明的江山社稷给搞的一塌湖涂吗?” 朱瞻墉这么一说,朱棣听了舒服了不少。 朱瞻墉还真不是在拍马屁。 他说的是事实。 本身没有他,永乐盛世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现在有了他拾遗补漏,情况就更加不同了。 可以说大明现在的实力,唐朝和汉朝最鼎盛的时候,也是比不过的。 接下去,就是进一步的开疆拓土,进一步的推进大明从农业社会朝着工业社会转变。 那个变化,将会更大。 “瞻墉啊,你能这么理解,朕心里面就好过多了。” “希望爷爷也能跟你说的一样,能够看到大明的这些变化。” “这么一来,朕到时候去地下见他,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朱元章是非常特别的一个皇帝。 他在位的时候,做出了许多皇帝都不敢坐的事情。 任何官员,在他手中都只有乖乖听话的份。 他对百姓的利益,也是最为在乎的。 毕竟,他自己就是当过乞丐的。 开局一个碗,全靠自己努力。 “爷爷,您这只是一个小感冒,吃点药就会慢慢的好起来。” “你不用太担心的。” “到时候我让岭南书院医学院的教谕带着最新研究的药物过来,跟太医署的医正一起,您的病很快就可以好起来了。” 朱瞻墉倒是真心希望朱棣的身体能够多支持几年。 毕竟这个爷爷对自己还算是不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