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3章,磕到你破产 (第1/5页)
带着荒田回过去正文卷第213章,磕到你破产“嘶!这味道感觉不一样了啊?” 杨广志咪一口酒,感觉不对劲。 王秋菊撇撇嘴:“以前喝的都是地瓜烧,你还能喝出来个孬好?” 听到这话,杨广志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 “这酒好坏我还能喝不出来啊?就是这味道好像更好了,有一股淡淡的花香。奇怪了。” 杨小乐听到这话笑了笑。 自然是他悄悄放了两片桃花瓣在酒坛子里。 想到了什么,迟疑了一下对着老爹说道:“爹,跟您说个事情啊!我初三可能要出去一趟,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 杨广志闻言眉头一皱:“这大过年的,你干嘛去啊?” “师父说我这病看着好差不多了,但是有些隐患,说初三正好他要去一趟朋友家里,带我去给一个老先生看看,调养一下。这不是正好放假嘛!赶着这时间去最好了,不然就是半年以后放暑假了。” 实在是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了,他也就只能这样说了。 王秋菊吃着饭问道:“去多久啊?你这病看着不是挺好的吗?不行让红英给你看看啊!” “她那是西医,师父给我找的那是中医,说以前是御医,那都是给皇帝和达官贵人看病的,技术好。” 听到这话,王秋菊哦了一声,没说话,看向自家男人。 杨广志琢磨了一下打量着他看了看,:“行吧,你自己看着办吧!什么时候回来?在哪里啊?” 杨小乐听到答应了,他一阵的高兴:“说是快的话两天,慢的话让我在那里调养调养,这就不清楚了。地方在通州那边,其实也不是很远。” 听完以后,杨广志想了想,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行吧,知道了。” 孩子的身体重要。 之前病了十几年,他是真的怕又犯病了。 杨小乐自然是一阵的高兴。 …… 赵大爷家一家七口人,围着桌子正在那里吃着饭。 桌子上摆放着六个菜。 有荤有素。 赵大娘吃着饭,瞅了一眼门外,对着赵大爷嘀咕了一句:“哎,老赵,这杨家今天不得了啊!你知道今天他们弄了多少菜吗?十几个,这日子还过不过了啊?” “这么多?” 赵大爷也是惊讶了一下。 大院里,估计也就王大爷家能做8个菜,他们一直都是6个菜过年,已经算是院子里条件不错的了。 赵大娘点了点头:“嗯,我数了一下,最少十个。” 赵世堂吃着饭笑道:“妈,你管人家干嘛!你也不看看,那野鸡、野兔、王八、鱼、豆腐,都是人家杨小乐自己捣鼓出来的。就这几样,人家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听到这话,赵大娘嘀咕了一句:“我不就随便说说嘛!我又没说人家不好。” 赵世堂和媳妇相视看了一眼,笑了笑没接话。 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年头天天在家里,不就那点事情嘛! 比谁家孩子有出息,比谁家日子过的好。 就那么回事。 不止是赵家,大院里到处都在议论着过年谁家有好处,杨小乐家被议论自然是逃不掉的。 当然了,也不全是说他们家。 …… 王秋菊吃着饭,看着大儿子,在那里嘀咕着:“老大,你这年龄也该物色一个了,啥时候给娘抱个大孙子?” 杨小刚听到这话语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了。 杨小乐见状笑道:“娘,大哥翻过年才17岁,就算是以前报户口的时候早报了两年,户口本上也才19岁,你啊,就别想了,这里又不是农村,不到年龄是结不了婚的。” 这时候的统计工作比较混乱。 55年登记户口的时候,家里为了以后老大能提前上工,年龄报大了两岁。 这在农村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那也就一年了啊!” 听到这话,杨小乐笑道:“娘,你这要是抱孙子了,你这班怎么办啊?不上了吗?” 这年头工业不发达,工作岗位其实没那么多,城里接近一半的家庭是单职工。 双职工不说稀罕,那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做到的。 王秋菊听到这话,也是一阵的纠结。 随后嘀咕了一句:“那也没你大哥结婚重要啊。” 杨小乐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这也是个问题,家里没人带孩子,确实也不是个事情,将来老娘或者大哥媳妇两个肯定有一个得放弃工作。 不过随后就没多想了。 有他这个王者,带几个青铜还是没问题的。 “来,给你们发压岁钱了啊!” 说话间,杨广志拿着钱,在手上笑呵呵的说道。 听到这话,众人都是翘首以盼。 喜子好奇的在那里询问着:“爹,多少啊?不会又是一分钱吧?” 就算家里再穷,每年老爹都会给每人一分钱做压岁钱,这些年就没有变过。 可以到代销点买一颗糖果。 “一人两毛!老大已经上班了,没有啊!” 老爹拿着钱,大气的数了两张崭新的一毛钱递给了大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