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荒田回过去_第218章,居留证到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8章,居留证到手 (第2/7页)

啊,我们也是逃过来的啦,投奔这边的亲戚啦。”

    杨小乐点了点头,想了一下问道:“我听你们说居留证,还有去市里是怎么回事啊?能不能跟我说说?”

    听到这话,两个人都是惊讶了一下。

    陈长丰惊讶的问道:“你什么都不懂,就敢跑这里来啦?你胆子系真大啊!”

    “没办法啊!日子过不下去了。您给说说呗。”

    杨小乐笑呵呵说道。

    陈长丰四下看了看,感觉对方也挺可怜的,就将大概的情况说出来。

    听完以后,杨小乐这才明白过来了。

    其实这时候没想像中的那么严格,不过也没那么简单。

    过来的人,只要能到市区,同时能联系到在港岛的亲戚,就能在警署里办理居留证。

    说没那么简单,那是因为沿江地区道路公交都有人看守查居留证,没有的会被送到警署里去拘留。

    而且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这里到处都有人巡逻。

    就是怕这些人会扰乱治安。

    如果没有亲戚认领,两天以后会被遣送回去。

    而黄文初和陈长丰两个人是花了几十块钱,让蛇头给带过来的。

    这一带有熟悉地形的人,会专门开船从那边接人,那边也有专门的人联系。

    这些人被称为“蛇头”。

    一般从那边过来,送到这边安全的地方,得450块钱一个人。

    之所以他能安全的来到这里,是因为他走的是唯一的主路,其他地方上岸的到处都是淤泥、沼泽地,一个不小心就命丧黄泉了。

    那里附近警戒的人也是最多。

    至于被卖给工厂,那是因为这里很多工厂都招收人。

    被卖去的人会被严格看管,但是有工资,工资只有一半,三十港币一个月,比有居留证的人要少一半。

    蛇头遇到给钱少的,就会把这些人卖过去。

    给全款的人自然是没事情,毕竟他们长年在这一代跑,信誉还是很重要的。

    毕竟蛇头不是某一个人。

    至于为什么现在管理这么严格,还是去年年底的时候,村里没吃的,都纷纷跑这边来了。

    毕竟沿海不像内陆地区,他们这里有选择。

    逃过来的人赚钱以后,会以外汇的形式寄回家里,让家里的日子过的好一点。

    因为有侨汇券,家里日子能好过不少。

    至于刚刚那个人说的三五正策,他也知道情况了。

    不得不佩服那个县的决心。

    就是允许人进出关卡。

    但是必须遵守三个规则。

    第一个五,允许宝安的农民一个月往返港岛五次;第二个五,允许农民每次带五块钱的农产品到港岛;第三个五,农民从港岛带回来的东西不能超过五块钱,或者五斤!

    因为这个政策,当地的人没有偷渡过来的,那里的生活水平也是相当的高。

    不得不说,还是有胆子大的人啊!

    可惜了以后…………

    杨小乐琢磨了一下,娘的,还要亲戚带着去登记才行啊!

    他哪里有什么亲戚啊!

    看来还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啊!

    至于路口有风封控这事情对他来说无所谓,听说去城里也就几十公里的距离,山路难跑,但是一两个小时也就能到市区了。

    不过他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

    想到这里,他就开口询问了一下:“那你不是有表姑在这里吗?你怎么拿到居留证?她带你去吗?”

    “不行,她不住市区,没有这个权利,她也是花钱找关系才能把我的居留证给办下来。”

    陈长丰说完,赶忙说道:“这个都是有登记的,出事情了,保证人要担责任的。”

    意思就是不能帮他办理。

    杨小乐听到这话,也没有在意。

    毕竟两个人又不熟悉。

    只能再想办法了。

    之前他知道这里混乱,想着用钱来解决问题的。

    到那时刚刚对方的话语中,这里的人可是很黑的。

    如果他一旦透露出来自己在这边没有亲戚,身上带了黄金或者钱也将不会是他的。

    这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有钱会被搜刮走,没钱人家不给你办事情。

    至于办好以后再给。

    想多了。

    人家只收现钱。

    说话间,天色已经有些微微亮了起来。

    陈长丰看了一下旁边的黄文初,开口说道:“我们得走了。”

    说完,也不等他回应,两人起身悄摸摸的离开了。

    看着两人离开,杨小乐琢磨了一下,也起身向着城镇的方向赶去。

    刚刚他也打听到了。

    这里有金铺,会收黄金和银元之类的。

    他手上倒是有外汇券,但是这玩意在这是用不了的,而且还是京都的外汇券,在别的城市也用不了。

    毕竟不是外汇。

    早知道弄点外汇放身上傍身了。

    出来以后,悄悄的进了城镇里。

    此时街道上已经有着一些稀稀拉拉的人群。

    基本上都是来吃早点的。

    他过来自然不是来吃早饭的,而是过来打听一下去市里车子怎么去。

    虽然靠他腿着去也行,但是搭顺风车还是快一些。

    不得不说,这港岛水平就是比那边高。

    这路边沿街的小吃店不少,各式各样的早餐都有。

    干的饺子,烧麦、叉烧,油条包子自然都有。

    湿的有各种粥和汤。

    很多他都是没见过的。

    这个时候店铺里面坐着的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没看到一个年轻人。

    “老伯,这个能用吗?”

    看着一家早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