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厨_第四百零三章 来一场公平的坐而论道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三章 来一场公平的坐而论道吧 (第2/2页)

个称谓罢了,诸位都是先贤大德般的人物,年岁又比本侯长了好几倍,就算是喊我一句杨川臭小子都行。”

    那几位老头儿随意拱拱手,十分慵懒的说了一句:“岂敢。”

    杨川也无所谓,指着霍光、杨敝二人端上来的清茶笑道:“诸位老先生,来,咱们先喝茶,其他事情,咱回头再说好不好?”

    一名老者霍然起身,面色极为愠怒,语气却偏生十分和善,淡淡道:“长宁侯,听说我家中有没眼色的人寻到你门上,为百姓生计,劝谏你长宁侯不要轻易在洮河之上搭建桥梁、修筑拦河大坝,却被你羞辱一番后扫地出门,可有此事?”

    杨川直接接口道:“有。”

    “本侯为了开荒种田,不得不挑选一些地方修筑拦水大坝,却也是为了百姓人能种上一块上等的水浇地,混一个饱饭吃。”

    “不料,有一个自称你们李氏话事人的糟老头子撵上门来,指着本侯的鼻子破口大骂,还搬出什么狗屁董仲舒吓唬本侯,无奈之下,本侯便将他扫地出门。”

    “对了,给那糟老头子捎句话,若有下次,必先打折他的双腿,再撵出大门……”

    杨川的话语尚未说完,那几位老者一个个的脸色大变,双目幽幽的盯着杨川。

    杨川一看,这几位糟老头子的养气功夫还真不赖,就算被自己如此傲慢无礼的羞辱一番,却只是双目含怒,并未开口说话。

    于是,他只好再加一把火:“怎么,几位族老还不信?”

    一位糟老头子缓缓开口:“长宁侯,圣人云……”

    杨川不等他继续说下去,又一次无礼的插话:“圣人都死了多少年了,谁知道他说的那些话语是不是后来的儒家读书人胡编乱造的,你就休要动辄搬出圣人吓唬人。”

    几位族老的脸色又是一变。

    这个新任太守太得无礼,离经叛道之言,张口就来,竟是一丝一毫的禁忌都没有,简直就离谱。

    要知道,在经历过文皇帝、景皇帝和刘彻登基以来这几十年的猥琐发育,曾经被人往儒冠里撒尿的儒门读书人的地位,可以说是日益渐增,再加上董仲舒老贼的苦心经营,现如今的汉帝国,儒门的势力已然初具规模,要不是当年窦太后严厉打击儒门,估计现在已经成为‘国教’了……

    “长宁侯,你看不起儒门读书人?”另外一名族老冷声问道。

    “不是看不起儒门读书人,而是看不起一知半解、满口胡沁的读书人,”杨川笑眯眯的说道:“你们儒门读书人,本侯只看得起两个半人。”

    “其中,孔夫子、孟夫子算两个。”

    “至于剩下的半个,本侯觉得董仲舒基本凑合,只不过,他的学问有缺陷,很多东西不能自圆其说,偏生他董仲舒又要强行去说,自然而然的,便成了强词夺理,在本侯看来,落了下乘。”

    这几句话出说口,那几位李氏族老终于按不住自己了。

    这位长宁侯太过分了。

    儒门读书人那么多,竟然只说有两个半人能入他的眼?

    一位高高瘦瘦的糟老头子沉声说道:“长宁侯,依你看来,儒门读书人都入不了你长宁侯的眼,来来来,今日老夫便与你说道说道……”

    杨川再一次无礼打断对方话头:“好了,今日到此为止,你们可以走了。”

    那高瘦老者大怒,斥道:“你!”

    杨川风轻云淡的说道:“你什么你?跟本侯坐而论道,你还差了一大截,无论是爵位还是官职,本侯贵为大汉列侯,能与你们几位平起平坐,不过是看在你们多活了几十年而已,休要觉得年长就要高人一等。”

    “再者说了。”

    他顿了顿,脸色突然变得阴沉起来:“放眼天下,能与本侯坐而论道者,恐怕只有董仲舒才有那么一点资格,你们,真不行。”

    几名李姓老者齐声怒斥:“长宁侯,你!”

    杨川摆摆手,随口吩咐一句:“来啊,送客。”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数十老杀才轰然抢进门来,对着杨川躬身应诺一声,便将幽幽目光投向那几位李氏族老:“请!”

    那几个糟老头子气得浑身直哆嗦,满头sao乱白发无风自飘,想要训诫几句,却又实在骂不出口,只能嘴唇哆嗦着拂袖而去。

    临出门,又传来杨川轻飘飘一句:“几位族老还别不服气,若真不信,便将那董仲舒给本侯喊来陇西郡,与本侯来一场公平的辩论……”

    ……

    五日后,董仲舒便来到了陇西郡。

    这老贼乘坐一辆极豪奢的马车,穿一身青布棉袍,在将近三百名门人弟子和近百名李氏族人的簇拥下,气势汹汹的来到杨川的临时住所。

    杨川听闻消息后,忍不住笑了。

    董仲舒这老贼能处,有事他真上。

    “小郎君,要不要本妾身一同出去,帮你镇压董仲舒?”刘满十分狗腿子的贴过来。

    杨川摆摆手,笑道:“镇压什么?此事是我与董仲舒提前商量好的,他专程跑过来,就是要让本侯镇压的。”

    大家伙儿一听。

    好吧。

    杨川果然憋了一肚子的坏水,就等着李氏族老们上钩,看看,就这般干干丹丹的一件小事,让他一番小题大做,愣是将‘大汉帝师’董仲舒都给招来了。

    “既然要与董仲舒坐而论道,自然不能缺了礼数,少了气势,”杨川慢条斯理的换着衣衫,随口吩咐:“那个谁,司马迁,这种事情你见得多,就给咱安排一下。

    记住,规格一定要高,气势一定要大。

    还有,舆论宣传工作一定要做足工夫,不能就让我与老贼大眼瞪小眼的口头交流,一定要想办法折腾出一点新花样儿。

    这样好了。

    司马迁,你以陇西郡太守的名义,草拟一份请柬,遍邀天下读书人一起来谈诗论道,至于理由,你随便编一个就行,文辞要华美,态度要诚恳……”

    司马迁点头应承:“放心吧长宁侯,董仲舒都来了,还怕其他读书人不来?”

    “至于此次论道的内容、胜负,其实大家都不怎么关心。”

    “那些读书人啊,主要是跑你家来蹭吃蹭喝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