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八章 这叫穷养儿富养女 (第3/3页)
ontent2'> 李金梅咳嗽一声:“那好,把你兜里的钱都掏出来,以后就只许你揣几个钢镚。” 扑哧一声,吴小玉都忍不住笑了。 等到第二天早上,李卫国和田大贵回家吃饭,田大贵的手提包里,已经变得沉甸甸的。 当天下午,他就被县里的吉普车接走。 而李卫国则投入到秋收之中,这回他找了个好活儿,负责开小四轮,往场院拉庄稼。 瞧着小四轮突突突的,一会儿就跑一趟,把社员们都给羡慕坏了:这玩意比老牛可牛多啦! 忙活几天,田里的土豆子都起完了,这个不用交任务粮,所以直接分给村民。 基本上,每家都能分上五六麻袋土豆。 这年头,冬天没鲜菜,全仗土豆子过冬呢,所以得多预备点。 李卫国直接用小四轮把土豆拉回家,先卸到当院,然后把小的土豆崽儿和有伤的都挑选出来,这个可以留着烀熟喂猪,或者拉到粉坊,换成粉面子和粉条儿。 看到李卫国,家里的两只狗崽就晃着小尾巴扑上来,一边一个,抱住李卫国的脚脖子。 还有那只山驴子,也凑过来,这家伙的伤现在是彻底好了,开始还用绳子拴了些日子,后来发现挺乖的,也不跑,就撒开了。 “都一边去,没看干活呢嘛。”李卫国嘴里吆喝着。 李小梅过来,把这些捣乱的都撵走,山驴子临走的时候,嘴里还叼着一个土豆子。 “哥,晚上整点土豆磨湖吧?”小当家满眼期待,对吃的东西,她从来都是如此。 李卫国瞧瞧时间,才下午两点,今天生产队下工早。 不过做土豆磨湖比较费事,人少了还真不行,李卫国想了想,就打发小妹去把吴小玉他们几个知青叫来。 小当家一听,立刻蹦蹦哒哒跑了,身后还跟着同样欢快的两只小狗。 望着小妹头上摆动的羊角辫,李卫国的嘴角不由浮起微笑:这才是童年。 不大一会,吴小玉和王燕他们几个就过来了,还有葛卫红和郑先农,一共四名知青。 李卫国就给他们分派活计:有人负责打土豆皮儿,有人负责用板子磨土豆,还有弄馅儿的。 他和郑先农负责磨土豆,专门有一块铁皮板子,表面密密麻麻的,全是用洋钉钉出来的小眼儿,翻过来,用背面,把土豆摁在上面转圈摩擦,就把土豆磨碎,变成浆状,再找屉布子把土豆浆包起来,用力把里面的水分攥出去,剩下的就可以用来包馅儿。 因为磨出来的土豆浆很容易氧化,所以整出来的干粮,表面都是黑色的,跟煤球儿似的。 别看它黑,可一点也不牙碜,而且因为富含淀粉,所以吃起来非常劲道。 知青们还真没吃过这个,瞧着黑不熘秋的,不过尝过之后,都吵吵好吃。 收拾秋儿的时候,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吃食,比如没成熟的包米,秋包米烀熟了更香。 还有李卫国吃完饭去水库的路上,看到狗剩子他们几个小娃子,正在那烧黄豆呢。 那是从地头儿薅的青黄豆,还没上成,拢一堆火,把黄豆放到上面,等烧熟之后,再撅一棵麻籽,啪啪啪的,在火堆上拍打。 麻籽被火一烧,散发出的香气格外浓烈,农村人还给这取了个挺有诗意的名字:麻籽拍豆香。 李卫国也蹲在旁边,跟着吃了几个豆荚,还搓了一小把麻籽,扔进嘴里,嘎巴嘎巴,嚼着真香。 不过麻籽不能多吃,这玩意吃多了,麻醉神经。 比如小鸭子啥的,要是吃了麻地里面揪回来的曲麻菜,那不大一会就抽疯。 麻籽油也是同样的道理,烙饼的时候,吃起来比豆油还香,就是吃完了有点散脚,走路都直打晃。 “你们这帮淘小子,就知道祸害庄稼!”一声吆喝传来。 小娃子们撒腿就要跑,还是狗剩子机灵:“跑啥,国子哥在这呢。” 王队长还真是来找李卫国的,至于淘小子们烧点包米黄豆啥的,顶多也就吆喝两声,谁小时候还没干过这事呢。 “国子,俺刚才跟村长商量商量,年年这时候,山上的野猪都下来祸害庄稼,村里要组织民兵,晚上看青。”王队长说明来意。 所谓的看青,就是晚上守夜,防止青苗还有要成熟的庄稼被野牲口祸害。 因为大馒头屯守着大山,所以这个也都是日常工作。 只不过李卫国刚接手民兵连长,业务还不咋熟悉。 于是他就跟着王队长去村部,这事按照往年的惯例执行就成:一宿派四个人,分成两组巡逻。 半道上,正好碰到赵广定和王大拿,李卫国又随便叫上一个小伙子,就把今天晚上守夜的人手给凑齐了。 剩下的,明天排班,大伙轮班上岗就成。 从生产队这里取好装备:军用的绿大衣,两只手电筒,还有两杆土炮,如果有情况,轰隆放一下,把野牲口吓跑就完事。 李卫国琢磨一下,又从民兵仓库里面,拿出来两把半自动步枪,和王大拿各背了一把,以防万一。 四个人又回家穿点厚衣服,现在已经是秋天,一早一晚都比较凉。 等他们出村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