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七章 这是下钱呢 (第2/3页)
有学问的了。 自从知青来到他们大馒头屯之后,读个报了,念个信了,多数都找这些知青。 没错,来信或者写信,都得求人。 至于隐私啥的,不存在的。 别说普通书信了,就算是青年男女写情书,有的都得找人。 “真麻烦,把郑大哥找到咱家写好不好。”李小梅其实挺乐意跑腿儿的,就是她有点想不明白,郑大哥以前差不多天天都来,有啥不好意思的? 李卫国也跟着一起出门,去鹿场那边干活。 刚走到大道上,他就看到一帮小娃子正疯跑着,还边跑边喊:“崩爆米花的来啦!” 哎幼,好些年没来崩爆米花的了。 前几年管得严,根本不允许搞这种事,现在看来,已经有人感受到时代的变革,率先行动起来。 “三哥,咱们也崩一锅吧?”李小梅一听这个,就有点走不动道了。 虽然用家里的大铁锅,也能炒包米,但开花的少,没那么好吃。 不光是李小梅,就连吴小玉和葛卫红,脸上也都透着一股子兴奋。 于是几个人就返回来,到仓房收了小半簸箕包米,李小梅还用纸包了几粒糖精,李卫国从仓房收拾了一筐包米瓤子,浩浩荡荡,一起来到生产队后边的小场院。 这里早就围了不少孩子,空气中弥漫着孩子们的欢笑以及澹澹的米香。 崩爆米花的人已经开工,他身前放着个特制的炉子,炉子上架着炮弹筒形状的爆米花机,外壳早就烧得黑漆漆的。 这机器是密封的,架在炉子上,慢慢用手转动,使它均匀受热。 把手旁边有个气压表,当机器里面的气压达到之后,就把炉子取下来,伸进一个铁丝网子里面。 然后用脚一踩,手上一别,嘴里大喊一声“响啦”。 伴着砰的一声巨响,白气升腾中,铁丝网子里边,便装满了白色的包米花,还伴着nongnong的香气。 这些都是许多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 李小梅赶紧上去排号,包米花的手工费是五分钱一锅,带柴火的,就三分钱一锅,也没有别的香料,放点糖精就算好的了。 李卫国把东西都放好,就不用他在这守着了,问问小当家兜里有没有钱,李小梅就掏出来一枚五分钱的钢镚,朝三哥比划两下。 估计整个大馒头屯的孩子里面,兜里零花钱最多的就是她了。 不过小当家有一个优点:从来都不乱花钱。 这年头,就算你想花钱,在屯子里边估计也花不出去。 李卫国一瞧没他啥事,就准备去水库,结果就看到大道那边又过来一个骑自行车的,到了近前,片腿下车。 看到那人驮货架上有个大纸壳箱子,小娃子们立刻呼啦一下围上去:“卖啥的?” 那个骑自行车的老汉扯开嗓子:“大块糖喽……” 他们这边,把关东糖叫做大块糖,都是把大黄米发酵之后,熬制成糖浆,抻成长条状,块头比较大,所以就有了大块糖这个名称。 有些地方则趁热抟成球状,所以叫糖瓜。 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灶王爷要上天言好事,吃点糖嘴甜。 也有些人家没做那么多好事咋整呢,大块糖比较黏牙,灶王爷吃了,没法张嘴说坏话,所以有“二十三,糖瓜粘”的说法。 小娃子们一听说是来卖大块糖的,顿时又全都疯了,有的赶紧掏兜里的钢镚,有的撒腿往家跑,找大人要钱去。 李卫国也凑了过去,他是真切地感受到时代脚步的临近,一些以前消失的东西,又重新开始复苏,并且展示出不可阻挡的生机与活力。 “三哥,我这有钱。”李小梅也兴奋地凑上来,从兜里掏出来一张五角的票子。 李卫国摆摆手,拿出来两块钱,买了一大包:“咱家留一半,然后另一半送知青点去,叫大家都尝尝。” “好,交给我吧,我先尝尝。”葛卫红可不知道啥叫客气,先抄起来一块,足有快子长,粗细也赶上小孩子的手腕了。 她手上轻轻一用力,就把大块糖掰成几块,这糖的质地比较脆,尤其是在外面冻一下之后。 还真就得赶着这时候吃,又甜又脆,要是放屋里缓一会,那就坏了,真能把你牙粘下来。 “小梅,给你一块,小玉,也给你一块,国子,这块给你。”葛卫红分完糖,就塞进自己嘴里一块,嘎嘣一声脆响,咬得直掉渣。 甜香之中,还带着nongnong的米香,真好吃,葛卫红幸福得眯起眼睛。 李卫国也咬了一口,在他的记忆中,真的好多年没吃过这么纯正的大块糖了。 这是纯粮制造,不掺杂任何添加剂啥的,绝对的纯天然健康食品。 “哇!”李卫国心里正感慨着呢,就听到哇哇的哭声,低头一瞧,只见一个几岁的小娃娃,正坐地上嚎呢,是赵老板子的孙子四虎子。 原来是回家要钱,大人不给,看人家都吃糖,给急哭了。 “出息,赶紧起来。” 李卫国把四虎子给拎起来,李小梅也往他的小黑手里塞了一根大块糖,这小子立刻破涕为笑,大鼻涕泡都冒出来。 李卫国伸手弹了他一个脑瓜崩:“四虎子,小男子汉,流血流汗不流泪,以后凭本事赚钱,知道吗?” 四虎子懵懵懂懂地点点头,然后使劲咬了一口:“真香啊!” 李卫国摸摸他的脑瓜,然后就去水库那边忙活。 随着新年的临近,家家户户也都忙碌起来。 拆洗被褥,收拾屋子,天天都有事干,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天该干啥,早都给你安排明明白白的。 没听小娃子们嘴里天天念叨“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反正在孩子嘴里,每天都惦记吃的。 或许正是孩子们的期盼,还有大人们的忙碌,才会让这时候的过年,充满着nongnong的年味儿。 李卫国家里也一样,大伙都喜气洋洋地忙活着。 腊月二十五这天,哥俩把屋里屋外彻底打扫一番,然后就开始湖墙。 这也有个顺序:先湖棚,后湖墙。 李卫国俩腿夹着个笤帚,站在凳子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