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九从种田开始_第一百二十八章 这倒是个好办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八章 这倒是个好办法 (第2/3页)

这样的朋友,以后都可以成为合作的对象。

    想到这些,李卫国也就以实为实,开始张罗着喝酒。

    结果这一喝上才发现,金铁柱的酒量根本就探不到底,最后把王大拿给喝得舌头也大了,赵广定更是差点出熘到桌子底下去。

    再看金铁柱,脸都没变色儿。

    第二天,李卫国给金铁柱也抓了十只母鸡和一只公鸡,又装了不少冻鱼,还用小棉被给包了好几十鸡蛋,那哥俩也算满载而归。

    就是李金梅瞧着越来越多的鸡蛋,有点发愁,今天才腊月二十七,家里都攒了超过五百枚鸡蛋。

    而且瞧着这架势,一天一百多个鸡蛋,可咋消化啊?

    李卫国也觉得,必须得有个稳定的销售渠道才行。

    本来这件事准备放在年后再说,想不到鸡场的小鸡都这么早开裆下蛋,而且还越下越来劲。

    屯里和公社,购买力都非常有限,李卫国觉得,还得去县里转转。

    正好要过年了,他也准备去县里一趟,跑跑关系户。

    原计划是带点韭菜和芹菜送过去,这回就再多一样鸡蛋好啦。

    就是这天气比较冷,开小四轮的话,估计得把鲜菜用大棉被捂上才行。

    李卫国正准备着呢,就看到田大贵开着小轿车回来了,罐头厂过年放假,田大贵当然更乐意回村里过年,村里熟人多,热闹。

    行了,有小轿车就不用四轮子了,反正也没多少东西,小轿车也能装下。

    李卫国依旧叫上郑先农,车里塞了两土篮子鸡蛋,一花筐鲜菜,然后开车去县里。

    青菜本来就没栽种多少,就是尝尝鲜,管够是不可能的。

    真要是数量太多,也显不出金贵不是。

    临近过年,县城里的人也明显增多,百货商店,副食品商店,全都是人满为患,想进门都费劲。

    另外像是照相馆、理发店这些地方,也都得排队。

    年前都要剃剃头,然后正月里就不剃头了。

    还有果品公司、水产公司这些地方,也都是挤破门槛。

    在李卫国的记忆中,县城的农贸市场,好像今年下半年就会放开,然后辐射到农村大集,整个市场,呈现出开放的姿态。

    看到不少人都排队卖带鱼,李卫国还停车询问一下,价格也不一样,最窄的才一毛九一斤。

    中等的两毛五,最宽的三毛八。

    就这还得排队抢购呢,晚了都捞不着。

    “国子,早知道多拉点大鲤鱼来卖好啦!”郑先农也有点瞧不上带鱼,过年的时候,餐桌上摆一盘带鱼,还都是一段一段的,怎么瞧都没有摆一条大鲤鱼顺眼。

    要不年画上,小娃娃都抱着大鲤鱼,咋没抱着咸带鱼的呢。

    “再等等就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李卫国倒是信心满满。

    正好前面路过第三副食品商店,他就靠边把车停下,跟郑先农抬着一篮子鸡蛋走进去。

    土篮子里面的鸡蛋,都埋在碎谷草之中,这样就可以把鸡蛋之间的空隙填满,省得把鸡蛋撞打喽。

    在没有正规的鸡蛋箱之前,农村都是这么带鸡蛋的。

    副食品店里,同样人满为患,哥俩在门口晃悠半天,愣是没挤进去。

    这时候,一个穿着中山装的老大爷终于瞧见了土篮子上面露出的鸡蛋,顿时激动起来,嘴里大声嚷嚷:“同志们都让让,送鸡蛋的来了!”

    鸡蛋!

    人们顿时不澹定了,要是能买几个鸡蛋回去,年夜饭的饭桌上加一道炒鸡蛋,那简直太美了。

    于是呼啦一下,大伙自动让出一条通道,瞧那架势,是把李卫国他们哥俩,当成副食品店的送货员了。

    还有人问呢:“同志,鸡蛋多少钱一个,买鸡蛋用票不?”

    鸡蛋这么受欢迎,李卫国就更有信心了,嘴里哼哼哈哈答应着,顺着人群让出来的通道,进到店内。

    里面的顾客也都听到消息,夹道欢迎,二人一路畅通无阻,来到柜台前边,把售货员都给整得一愣:“没告诉我们有鸡蛋要卖啊,你们两位同志是哪个单位的?”

    李卫国眨巴一下眼睛:“我们是金梅养鸡场的。”

    金梅养鸡场,没听说过啊,那售货员疑惑地瞧瞧李卫国,然后把一位姓胡的主任给叫过来。

    “胡主任好,我们养鸡场去年才成立,想问问你们这收鸡蛋不?”李卫国跟这位胡主任攀谈起来。

    胡主任也有点为难:“没有定计划,我们也不能收啊,而且你们是个人的养鸡场吧,财务上也没法转账。”

    市场没放开,就是麻烦,讲究的是公事公办,李卫国也没招。

    结果那些顾客不干啦,刚才那位穿着中山装的老大爷又说话了:“小同志,你把鸡蛋拎到外边,我们买!”

    旁边立刻有人搭茬:“就是,鸡蛋也不用上秤,论个卖,过数就行。”

    那位胡主任摇摇头:“小同志,你这样做,政策不允许,别给你扣个投机倒把的帽子。”

    “人家自个家养的鸡,怎么能算投机倒把呢,丰富人民群众节日的菜篮子,这还值得表扬呢。”穿中山装的老爷子,估计是退休干部,说话都上纲上线的。

    这年头,投机倒把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因为这个吃亏的可不在少数。

    在群众的呼声中,李卫国他俩被人们簇拥着,来到外面,有人嚷了一声排队,好家伙,立刻就排上二三十人。

    那位穿中山装的老爷子,排在第一名:“小伙子,给我先捡二十个鸡蛋。”

    【讲真,最近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huanyuanapp安卓苹果均可。】

    李卫国点点头:“我们金梅养鸡场的小鸡,全都是散养的熘达鸡,守着水库,天天还喂小鱼小虾,所以鸡蛋个头大,营养足,卖一毛钱一个。”

    “行,一毛就一毛,这月份能吃到鸡蛋,贵点也是应该的。”那老爷子也点点头,认可了这个价格。

    后边也有嫌贵的,一个劲嚷嚷价高。

    结果就有人喊:“嫌贵就别买,赶紧腾地方,冬天闹鸡瘟,小鸡都快死绝了,有鸡蛋吃就算不错啦!”

    那个喊贵的人也不吭声,说啥也不肯走。

    于是李卫国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