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要生了,要生啦! (第2/3页)
奔。 天鹅体重太大,飞行的时候,就跟飞机一样,需要助跑一段距离。 嘎嘎嘎,那些大鹅一瞧,也都扇呼着翅膀,跟在后面一起跑。 很快,天鹅腾空而起,飞上蓝天,引来李小梅的一声欢呼。 那些大鹅就差了点意思,就算把翅膀扇呼断了,也飞不起来。 有两只还算不错,真起飞了,离地一米多高,然后扑通一下,扎进雪堆里。 “哈哈哈,你们这些呆头鹅,不是那块料,就别想飞上天。”赵广定乐得直拍巴掌。 李卫国却微微摇头:“起码它们还有尝试的勇气,值得表扬。” 一九八零的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李卫国知道,一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即将来临,能不能一飞冲天,先看你有没有勇气。 …… “过年喽!” 睁开眼,李小梅嘴里就一声欢呼,基本上,村里的小娃子也都是这样。 对孩子们来说,过年就是最幸福的事。 小当家爬起来,开始穿衣服,棉袄棉裤都被大姐给捂在被子里,这样穿上才热热乎乎的。 今年家里条件好了,都买了线衣线裤。 农村条件艰苦,这个年代,很少有孩子穿线衣线裤这些。 十多岁的半大小子和半大丫头,睡觉都光着,也不在少数。 炕沿上摆着新衣服,上衣是红底的碎花褂子,是这个时代最常见的那种花色。 连棉鞋都是新的,是大姐李金梅做的花布鞋,上面钉着两排乌眼,乌眼里穿着鞋带。 过年了嘛,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李玉梅则开始叠被子,把被子都叠得整整齐齐,然后码在炕琴上边,就给洗完脸的李小梅扎红头绳,还用绿绸子编了蝴蝶结,系在羊角辫上。 爱臭美的小丫头,还往额头中间,用红胭脂点了个红点。 还真别说,挺喜庆。 李卫国从水库回来,看到小妹花枝招展的,也忍不住伸手捏捏她的小脸儿,扒拉扒拉羊角辫。 “三哥,快点换衣服。”李小梅就跟小大人似的,催着李卫国,换了新衣裤,然后还用她的小巴掌,在三哥头发上使劲来回抹着,她手上沾了头油。 头油这玩意,后来就不怎么用了,被更高级的用品取代。 但是在这个年代,却是高级用品,抹完之后,头发油光锃亮,就跟刚被牛犊子舔过似的。 童谣曰:大背头,二两油,娶个媳妇不用愁。 李卫国穿的是一身中山装,板板正正,显得格外精神。 连李玉梅在旁边都瞧得抿嘴乐:“三哥,你可真精神!” 李卫军也从外面回来,他刚才把院子里扫得一尘不染,大门外也扫了,一直扫到大道上。 “二哥,换新衣服!”李小梅又开始了。 然后李玉梅做早饭,大姐去鸡场那边忙活,小当家就赶紧把红纸写的春联都拿出来,张罗着先把鸡场那边都贴上。 李卫国也揣了半瓶糨子,跟着一起去。 到那一瞧,赵广定已经吃完饭来了,正要去放鹿。 “广定叔,今天就歇一天吧。”李卫国便笑着阻拦。 “这帮玩意都跑惯了,撒出去熘达一圈,早点回来。”赵广定今天也捯饬得格外精神,把结婚时候的衣服都穿上了。 李小梅则开始刷浆湖,每个鸡窝上面,都贴了一张“金鸡满架”,再贴张福字,福字下面还有一张挂钱,随风摆动。 “鹿栏上边是不是也得贴点啥,要不来个肥猪满圈?”赵广定也跟着瞎掺和。 他还在这上面搞过笑话,因为不识字,人家给写完的春联,他回家就瞎贴,门上的横批,愣是贴着“六畜兴旺”。 不识字是真不行,稀里湖涂就把自己给骂了。 “都准备好啦!”李小梅把六畜兴旺交给赵广定,这回肯定贴不错。 就连候鸟的鸟舍上,都给贴上一副“鹏程万里”,是郑先农给想的词儿。 不过刚贴上,就有长脖子老等好奇地伸出长嘴去啄。 嗷呜,窜过来一条黑影,是阿狸,这才一个多礼拜,这家伙的瘸腿就好了许多,动作已经十分敏捷。 李卫国相当满意:不错,是个好管家。 装扮上之后,鸡场鹿场果然多了几分生机。 李金梅把几包蜡烛放进马架子里,过年了,等天黑之后,给鹿棚鸡窝鸟舍里面,也都要点上蜡烛,亮亮堂堂的。 这边忙活完了,众人便回家吃饭,然后又把家里的对联福字都贴上,整个屯子里,家家如此,被喜庆欢乐的气氛所包裹。 然后陆陆续续的就开始上人,今年在李卫国家里过年的人还不少。 田大贵没家,还有知青们回不去家,都被李卫国邀请过来。 还有王小乐,放假了也来凑热闹,他对现在的工作还挺满意,每天骑个自行车,各村转悠,指导大伙养奶牛。 李卫国和王小乐站在当院,院子里架着一口大锅,里面煮着好吃的,什么心肝肺,猪肠猪肚之类。 还有八只猪蹄,架到火上,烤得湖了巴黢的,然后放到水里泡一会,再把外面刮干净,也下锅烀上了。 “国子,小乐,我们来啦!”葛卫红率先进门,后面跟着十几名知青,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 李卫国打量一下:“呵呵,卫红今天打扮得真漂亮,不过好像还差点,叫小梅再给你拍俩红脸蛋,肯定更喜庆。” 说话间,李小梅就从屋里出来,两个大红脸蛋,笑得十分可爱。 大伙都忍不住哈哈笑,小孩子这么打扮没问题,要是葛卫红也这么抹,那乐子就大了。 不过大伙都把葛卫红当成开心果,她自己也不在意:“国子哥,今天可真够英俊的,快点看看咱们小玉姐,般配不?” 很明显,大家都经过精心的打扮,吴小玉也不例外:外面穿着新买的呢子大衣,扎着红色的围巾,显得亭亭玉立,原本澹雅的气质之中,又增添了几分热烈。 她和李卫国站在一起,还真有点金童玉女的意思。 “王燕姐,郑大哥,大家都快点进屋。”李小梅则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尤其是王燕和郑先农,更是受到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