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九从种田开始_第一百三十四章 这还真是塞翁失马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这还真是塞翁失马啊 (第2/3页)

管得严,这些事情都是禁止的,现在也没怎么有人管了,所以大伙又把这些老习俗渐渐捡了回来。

    坟茔地距离村子也就三四里的样子,走到半路上,就看到一堆堆的火堆,向这边延伸过来。

    在当地,把这个叫撒灯,就是用煤灰或者锯末子之类,绊上柴油,每隔几米,用铁锹搓一堆放在地上,点燃之后,就像一条火龙似的。

    等到了跟前一瞧,原来是赵广定,拽着个爬犁,爬犁上面放着好几个大盆子,里面装的都是拌好的锯末子。

    “过节了,接先人回家瞧瞧,俺也娶上媳妇,不会一辈子打光棍了。”赵广定嘴里乐呵呵地说着。

    有人接茬道:“广定,你娶媳妇也没用,没生儿子,那就是断了后,你家祖先一来气,肯定也不会保佑你。”

    “谁说的,告诉你们,俺家翠花怀上啦!”赵广定又用铁锹搓了一堆,铁锹上沾着些煤油,所以不用点,直接就着了。

    赵翠花还不到四十岁,而且以前有老底儿,生养孩子肯定没问题。

    李卫国也替他高兴:“广定叔,恭喜啊,这回可真要当爹啦。”

    “嘿嘿。”赵广定嘴里乐呵着。

    他这个当爹的没正事,耽误了一代人,要是和同龄人相比,不少都有孙子了,他这才要有孩子。

    大伙一路往前走,遇到火堆儿,李卫国就用小棍儿扒拉两下,火堆就又重新烧得旺起来。

    等到了坟地,李卫国哥俩来到父母的坟前,取出一根白色的蜡烛点上,粘到冰灯里,然后恭恭敬敬放下。

    哥俩跪在坟前,磕了仨头,然后眼泪便吧嗒吧嗒掉下来。

    李卫军嘴里还念叨着:“爸,妈,今年咱家日子好过了,你们要是还活着该多好啊……”

    李卫国也是悲从中来,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大概就是最大的遗憾。

    啪的一声轻响,蜡烛爆了个灯花儿,李卫军抹抹眼泪:“国子,爸妈知道咱们来了。爸,妈,有好消息,当年迫害你们的那些人,现在都开始遭报应了。”

    听着二哥嘴里絮絮叨叨地说着,李卫国默默地点点头:这才刚开始。

    等到其他人招呼哥俩回走,他们这才一起离开。

    远远回望,一簇簇亮点,照亮两个世界。

    第二天,李卫国领着采集队继续进山,他们又忙活了一个礼拜,就转移阵地,去大棚那边干活,水稻的育苗工作,已经到时候。

    这些天采摘金盾冻孤,整体收获还是不错的,他们这个采集队,下手最早,而且有李小梅的驼鹿牌运输车,所以效率也高。

    平均下来,每个人赚了三十多块钱的样子。

    这就不少了,不到半个月,赚了一个月的工资。

    郑先农最高兴,又从每个人手里收走十块钱,水稻育秧的经费,已经花得七七八八。

    还有李小梅,也参加了前半段的采收工作,虽然后面一个多星期,因为开学没参加,不过大家还是一致同意,给她发全部工资,因为大驼鹿太好用了。

    小当家又领了三十块钱,开开心心存进自己的储蓄罐。

    别小看她的储钱罐,已经好几十块钱,普通的农户,家里都不一定有这么多钱。

    休息一天,大伙就进大棚干活,大棚里面温度更高了,冷不丁进去,感觉都有点喘不上来气。

    外面冰雪还尚未消融,里面却热得冒汗,真有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就像这边种小麦,叫“种在冰里,收在火里”。

    小麦播种最早,地表刚刚化开一层地皮儿,就可以播种;而收获的时候,正是一年里最热的季节。

    至于水稻,因为生长周期长,所以播种要更早,在旱地棚子里育苗,然后再移栽到大田里面。

    郑先农看看挂在大棚里面的温度计,二十五度,基本能达到种子发芽的温度。

    不过到了晚上就不行了,温度会迅速降低,所以在出苗之前,还要覆盖上一层塑料布,起到保温的效果。

    旱地育苗,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也没有机器,完全是手工cao作。

    第一项就是修整苗床,这时候也没有像以后那种育苗盘之类,所以全都手工修苗床。

    一伙人修苗床,另一伙女同志则用筛子,开始筛秧土。

    要把秧土筛得细碎细碎的,不能有一丁点小土垃坷。

    秧土也没有卖现成的,所以是郑先农自己鼓捣出来的,以腐殖土为主,他自己心里也没底儿,不知道成不成。

    因为这个太关键了,涉及到出苗,到时候没有秧苗,咋插秧啊?

    今年准备种水稻的人家也不少呢,除了李卫国和知青们,还有王大拿家和赵广定家等几户。

    要是搞砸了,全都受影响,所以郑先农压力很大。

    李卫国也瞧出来,便安慰郑先农:“郑大哥,放心吧,秧苗肯定没问题!”

    这一点,他还是有保障的。

    郑先农前些日子,也进行过发芽实验,出苗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又有了李卫国的保证,他心里也安稳不少。

    忙活了一天,晚上收工的时候,大伙刚换上衣服,出了大棚,就看到赵广定赶着鹿群回来。

    他扛着大鞭子,一只手还拎着个大鹿角,看到李卫国,赵广定便吆喝起来:“国子,二驴子它们全都跑丢啦!”

    李卫国也愣了一下,赶紧迎上去询问。

    最近几天,新来的两只香獐子,包括狩猎捕捉的那只,基本已经适应了,所以就混在鹿群里,一起赶着。

    不过因为开春,那些大公鹿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开始顶架,这不,连鹿角都撞下来了,本来也快要到了它们脱角的时候。

    赵广定就光顾盯着那些大公鹿,时不时地还得拉架,结果等他发现的时候,那四只香獐子就全都没影了。

    瞧着赵广定一副懊恼的模样,李卫国就安慰他:“广定叔,你可别上火,二驴子应该丢不了,没准明天就跑回来呢。”

    要说那两只新来的,李卫国不敢保证,但是二驴子就相当于认了他这个主人,肯定不会潜逃的。

    赵广定也一个劲摇头:“新来那俩母的,都不是好东西,把二驴子给勾引跑啦。”

    知青们瞧着他手里的鹿角都比较好奇,就上去查看,鹿角拿在手里,感觉沉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