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九从种田开始_第一百三十八章 是要外汇,还是要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 是要外汇,还是要钱 (第3/3页)

就有点鹤立鸡群的架势,大伙就纳闷了:都是一样养牛,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没法子,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些人也只有羡慕的份儿。

    “不行,等回去之后,咱们也得跟村长说,说啥也得搞承包。”那些人最后都认为是这个原因。

    反正从表面上看,也有点道理,毕竟承包之后,就变成自个家的了,当然更精心。

    只有李卫国笑而不语,他知道,其他那些大队,估计是怎么也追不上的。

    李卫军和刘大勇第一个领钱,拿着厚厚的一沓钞票,这哥俩都觉得有点烫手,刘大勇把钱交给李卫军:“还是你拿着吧,俺心里没底。”

    李卫军小心翼翼地把钱装进兜里,还得用一只手捂着,感觉也别扭:“国子,你先拿着吧。”

    李卫国当然不会笑话自己的二哥,谁第一次拿这么多钱,肯定都紧张。

    于是他把钱接过来,装进自己的解放包里:“正好你们先跟我去趟县里拉砖,晌午就能回村。”

    瞧着这两位都还没从激动中缓过劲儿来,李卫国也没敢叫他们开车,自己开着小四轮,突突突直奔县里。

    等他们到了罐头厂,这边已经开始备料,就装了一车斗红砖,上面再码上一层水泥袋子。

    罐头厂这边,也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争取早点把蘑孤罐头的生产任务完成,也好发货。

    田大贵说,金长顺他们已经离开县城,不过预付款还要等几天,这年头,境外资金转账是非常麻烦的。

    “国子,你说咱们是要外汇,还是要钱啊?”田大贵向李卫国询问。

    “暂时一半一半吧,咱们以后收购山货,也需要用现金。”李卫国知道,金长顺他们转过来的钱,都是美金。

    这笔钱到了人民银行之后,如果是国营单位,那么外汇就会被截留,然后转换成本国货币,支付给单位。

    至于外汇,好钢当然用到刀刃上,现在百废待兴,需要用到外汇的地方太多了,根本就不够用。

    田大贵这边是外资企业,还好说,有选择的权利。

    李卫国的计划是,等以后资金多了,一半留在国内利用,另外一半,当然要在海外发展。

    不说别的,在这十年的发展黄金期,只要投资岛国那边的楼市或者股市,闭着眼睛都能赚钱,这种薅羊毛的好事,何乐不为呢?

    装完车,李卫国就直接开车回去,争取上午下午各跑一趟。

    回到村,直接把砖卸到新批下来的房身地那边,李卫国的家就在村子最东边,新房的位置就挨着老房子,中间隔了二三十米。

    卸车的时候,赵广定中午回来吃饭,正好赶上了,就帮忙卸车,等卸完车,刘大勇也把自己的老爹刘罗锅给叫了来,一起去李卫国他们家。

    李卫国把包里的钱掏出来,放到炕桌上,瞧得刘罗锅一挺腰杆,差点把罗锅都治好喽:“这么多啊,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

    说着说着,他就开始用袖子擦抹眼睛,实在太激动,眼泪都下来了。

    “罗锅叔,这才刚开始,以后会越来越多,日子也会越来越好!”李卫国完全能理解刘罗锅的心情。

    刘罗锅一边擦眼泪一边笑,满脸的褶子都开了花:“对对对,越来越好,大勇也二十好几了,早就到了找对象的年纪。”

    “以前都嫌俺家穷,都是俺这当爹的没啥本事,还背着个罗锅,让人家笑话,瞧不起,这回好了,以后咱们也挺直腰杆做人。”

    大伙也都跟着点头,能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贫困的人,都值得尊敬。

    这时候,赵广定忽然嘿嘿两声:“罗锅子,这回有奔头啦,以前你是罗锅上山,钱紧,这回变成下坡了,撒丫子可劲蹽。”

    屋子里响起欢快的笑声,而赵广定则四下瞅瞅:“俺发现一个问题,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

    大伙都向他望去,赵广定这才得意地说道:“俺发现啊,只要和国子他们家联系上,那肯定都差不了!”

    哎幼喂,这话好像还真挺靠谱。

    这时候,李小梅美滋滋地抱住李卫国的胳膊:“那当然,我三哥最厉害啦!”

    大伙都笑吟吟地望着李卫国,他们虽然没说出来,但是都和李小梅一样感同身受。

    李卫国哥俩天天轮班去拉建材,有时候,刘大勇还跑一趟。

    就这样沥沥拉拉跑了十多天,砖瓦水泥都运了回来,至于木料和沙子这些,他们原本就有。

    瞧着空地上码着一垛垛整齐的红砖,村民们也都一脸艳羡,这还是他们大馒头屯,第一家要盖砖瓦房的呢。

    羡慕之余,大伙心里也都憋着一股劲:今年咱也好好干,争取来年也盖大砖房!

    明显能够感觉到,今年开春,村民们的干劲都很足。

    土地归自己说了算,这些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农民,终于有了真正当家作主的感觉。

    春耕的时候,明显更加精心,以前在生产队,有点放大片汤,现在则是精耕细作,恨不得晚上都睡在地头儿。

    家里的妇女们,心思也活泛起来,琢磨着多抓几只小猪羔,一头也是喂,三头五头也是喂,多辛苦一些,争取年底多卖俩钱。

    另外就是鸡鸭这些,也都要养起来。

    因为去年闹鸡瘟,小鸡差点绝了根,今年还得从头开始。

    所以等到天气转暖,有些人家,就迫不及待地去李金梅那,要买种蛋。

    说起来,金梅养殖场这,基本都是种蛋。

    李金梅虽然性子挺泼辣,但是厚道,乡里乡亲的,当然不会赚大伙的钱,所以出售的鸡蛋,都是按照批发给副食品商店的价格。

    同村这边买卖鸡蛋都习惯论“个”,那就八分钱一个,和往年差不多,并没有因为今年鸡蛋紧俏而涨价。

    “还是大梅仁义啊。”村里的老太太挎着篮子,三五成群地从养鸡场回来,嘴里都唠叨着。

    基本上每个人都买了五六十枚鸡蛋,一般在自家炕头上孵小鸡,大概能出百分之九十,再去掉一半的公鸡,到时候剩下二十多只母鸡,足够用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