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九从种田开始_第一百四十章 都反了天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章 都反了天了? (第1/3页)

    都是干活人,三天时间,就把地基挖好,地槽子里面都沉上沙子;然后转移战场,去水库那边。

    等水库那边的地基也弄得差不多,这边就可以垒墙了。

    沙子沉的时间有点短,栾大海也怕丢手艺,人家天天好吃好喝供着,到时候再把房子给盖歪喽,那就不像话了。

    于是他就提议:砸夯,夯实基础之后再垒墙。

    生产队就有现成的夯,又足足砸了一整天,这才继续干活。

    剩下的就是瓦工的技术活了,也用不了这么多帮工的,有两个小工给运砖运沙泥,伺候瓦匠就行了。

    李卫国正热火朝天忙着盖房呢,两辆大卡车开进大馒头屯,直奔李卫国家里。

    看到王军和于长水先后从驾驶楼子里跳下来,李卫国连忙迎上去:“于大哥,你来啦!”

    看着已经垒起来的山墙,于长水也点点头:“行啊,国子老弟,你家这日子,越过越起发!”

    李卫国笑呵呵地点着头,然后就看到谷小兰也从驾驶室里下来,朝李卫国招招手:“国子哥,快点叫人来,把车上这两只香獐子卸下来!”

    香獐子?

    李卫国这才注意到,一辆汽车的车斗里,还真有两只香獐子,支棱着大耳朵,大眼睛里满是惊慌。

    “小兰,这是哪来的?”李卫国也是大喜。

    谷小兰用手使劲把大辫子甩到身后,小脸上满是得意:“这你就不用管了,好歹我也是助理,也得做点贡献不是!”

    “你厉害!”李卫国也竖起大拇指,这还真是有点意外之喜。

    于是他直接把车开到水库那边,于长水也哈哈两声:“我把鱼竿都带来了,正好去你水库里钓钓鱼!”

    李卫国点点头:“于大哥,那肯定没有冬捕的时候收获多。”

    于长水也是大笑,你那一网就好几千斤,比不了。

    李卫国把工地这边交代一下,就跟着一起去水库。

    在车上询问谷小兰,李卫国这才知道,原来是老陈早就跟认识的不少炮手都打过招呼,要抓山驴子。

    结果好不容易才弄到两只,还都是母的。

    至于公的,对不起,都宰了剥毛壳子了。

    “母的好,母的好。”李卫国这养殖场是放眼长远,母麝才能越繁殖越多。

    等乐呵完了,他才想起来问价儿,还真不贵,两只母的才一百块钱。

    如果说最开始,他还真没怎么在意谷小兰,现在就有点高看一眼了,起码人家姑娘这态度就非常端正,不是随随便便蹭个名额的。

    很快就到了鹿场这边,李卫国上车把香獐子抱下来,这俩家伙身上直哆嗦。

    李卫国嘴里就安慰它们:“不用怕,马上就有伴儿了。”

    他嘴里一边念叨着,手上一边输送些白光过去,香獐子很快就不哆嗦了。

    谷小兰熟门熟路,把两只香獐子给拴在鹿栏上,然后拍拍手,脸上也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而于长水则直接去水库边上钓鱼,不大一会,赵广定赶着鹿群回来,谷小兰就奔上去,向他报告这个好消息。

    把赵广定给乐得直拍大腿:“母的好啊,俺就稀罕母的!”

    “于大哥,先回家吃饭,下午再钓。”李卫国熘达到水库边上,看到于长水还在那钓鱼呢,身后还站着俩保镖。

    那是两只苍鹭,也就是长脖子老等,就缩着脖子,静静地等待。

    只见于长水的鱼竿向上一挑,一条巴掌大的鲫鱼便贴着水面,被他拎到岸上,然后其中一只苍鹭脖子一伸,尖嘴就把鲫鱼叼住。

    于长水连忙摘下鱼钩,鲫鱼就被苍鹭整个吞下去。

    “哈哈,老弟啊,在你这钓鱼太过瘾啦,真上鱼啊!”于长水恋恋不舍地收起鱼竿,然后转过头,瞧瞧那两只水鸟,“你们俩还没吃饱啊?”

    水鸟扇扇翅膀,腾空飞走。

    于长水最后空手而归,他享受的是钓鱼的过程,至于最后这些鱼进了谁的肚子,那不都一样吗?

    再说了,李卫国家里,早就把鱼都炖上了。

    午饭摆了两桌子,大伙边吃边聊,听王军说,罐头厂已经开回来五辆大解放卡车,正好磨合一段时间。

    至于价格,真心不贵,折算成华夏币,才三万出头,每一辆省了一万块。

    李卫国也挺乐呵:家底儿不就是这么一点点攒起来的吗?

    吃饭的时候,于长水对桌上的咸鸭蛋赞不绝口,还问李卫国,能不能给多收点鸭蛋回去。

    大馒头屯家里养鸭子的,李卫国早就打了招呼,倒是能凑出来几百,不过于长水还是嫌少。

    李卫国就发动群众,去周边各屯转转,有卖鸭蛋鹅蛋的,都给领来。

    这些事情,都不用于长水cao心,下午他又扛着鱼竿去水库那边钓鱼。

    第二天,沥沥拉拉的,就有不少其他村子的妇女,挎着小筐来卖鸭蛋和鹅蛋,于长水他们的收购价,比收购站贵了二分钱。

    对于这些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农民来说,别说跑十里二十里的,就算跑一百里地,心里也美滋滋。

    李卫国就领几个人负责装车,没有现成的蛋箱,就用一米多高的大花篓,码一层鸡蛋,撒一层碎谷草,防止颠簸,把鸡蛋磕碎。

    在李卫国这住了两宿,于长水这才满意而去,而且约好了,等过五月节的时候还来。

    端午节,这边的习俗都要吃鸡蛋。

    李卫国也开始忙碌起来,村里各家把小麦都播种上了,他们后分的那些旱田,还要改造成水田,还没开工呢。

    去年分田的时候是冬天,地里都冻得杠杠的,只能开春整地。

    种植水田的,有知青们的一百亩,还有李卫国开垦的百亩,再加上分田之后入伙的赵广定和王大拿,以及李卫国和吴有财置换的五十亩二洼地,加在一起,总数将近四百亩。

    另外,还有徐大舌头老两口的二十亩地,也早就跟李卫国打过招呼,要跟着种水稻。

    好在现在需要旱改水的田地,也就不到二百亩。大伙起早贪黑,再加上还有李卫国的小四轮助阵,估计耽误不了到时候插秧。

    结果最后郑先农核算了一下,这才发现一个严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