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的诞生_第二章 项目启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项目启动 (第1/1页)

    我们知道,当物体绕一个中心点旋转时,它需要向心力来提供向心的加速度。因此我们用离心力来描述这种物体旋转时远离中心点的趋势。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点,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二维的运动产生三维方向上的力,这归功于空间的曲率。如果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四维上的“球面”,把我们在三维的运动“降维”,就可以设想以下场景,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如何走向外层宇宙的。

    把飞船设想为一个点,它在一个球面上运动,同时有一根绳子连接它和球的中心。那么当飞船绕着球心旋转时,产生了一个向外的离心力。

    飞船向外层宇宙旅行也是靠的这个原理。通过大质量物体吸引外层宇宙的物质产生黑洞,再通过旋转式的运动产生向外层宇宙的“离心力”,这样飞船就可以通过黑洞到达外层的宇宙。当然以上都是理想模型,就像如果没有阻力物体会一直保持匀速运动一样,都是“不实际”的。但是这不妨碍它的原理是正确的。

    实际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黑洞本身会引起空间的扭曲,就好像一张薄膜被刺穿,在小孔周围的薄膜都是弯曲的。这导致我们并不能直接通过黑洞到达外层。另外像是材料强度等方面的需求更不用说了。

    穿越层与层之间的间隙会产生大量的无序的能量,并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当去往外层时,其中的一部分也会变为层间的势能存储起来。更要命的是,这种热能的释放并不是单单在外部,而是由内而外的。如果人类需要穿越层间间隙,以人类的躯体强度是根本不可能达成的,在穿越的瞬间就会碳化,然后化成气态。

    要怎么克服这点,这成了一个大难题。有人提议在穿过层与层的界面时喷出大量降温剂,但由于热量几乎是瞬间爆发的,很难掌握喷发时间,所以被放弃了。也有人提议将人类全身冰冻,再持续保持低温。这在当时是最可行的办法。但是经过计算,可行的冷冻温度为30K以下,当时冬眠技术还没不足以支持人类细胞在经过如此低的温度之后还能恢复活性。很快,人们想到了,可以只运输一个大脑。虽然冬眠技术达不到30K的恢复温度,但只要组织体积足够小,放出的热量也会相应减少,因此只需要将温度保持在100K左右即可。这在当时虽然困难,但并不是不可能。在这一点上,脑机接口派上了用场。

    如果展开来说,克服这一难点所涉及的专利和科研成果多达数百项。但本文仅是笼统地概括那段历史,因此这种需要掌握多种交叉学科相关知识的难点本文仅会提到,和简单介绍相关原理和解决方法。如果读者有相关兴趣,可以去查阅更加详细的知识。

    历史上的重大发现总是经过层层的磨难的。多元宇宙的旅行也是如此。科研上的困难数不胜数。它就像金字塔最顶层的宝石,底下层层叠叠着一层又一层的基石。

    就这样,历经无数磕磕碰碰,时间来到了2086年。这年,诗诺50岁。她已经就任银河帝国多元宇宙及其旅行等相关研究部(以下简称宇宙旅行部)部长十二年了。也正是在这一年,“绿洲”工程正式向外宣布启动。

    “绿洲”工程,旨在研发建造跨宇宙旅行的交通工具,并最终实现民用化。

    许多人或许会不解,为何当前的宇宙明明物质应当足够人类继续发展许久许久,还要如此之早的启动“绿洲”。

    在许久之前,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宇宙中的星系具有谱线红移现象。而后勒梅特提出宇宙是膨胀的,并提出大爆炸宇宙论。根据这个模型,宇宙是在不断地膨胀之中的,就好像一个不断吹气的气球。因此,几乎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并且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就越快,直至超越不可视界限。到那时,我们将再也不可能到达那些不可视界限之外的星系。

    星系谱线红移:由艾德温﹒鲍威尔﹒哈勃(EdwinPowellHubble,1889—1953)于1929年发现,即星体光源的频率不变的条件下观测点观测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又称为多普勒效应。

    大爆炸宇宙论:由勒梅特(GeorgesLematre)首次提出,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

    但有一种办法可以越过不可视界限,到达宇宙的彼岸。那就是跨宇宙旅行。

    根据宇宙标准模型,我们的宇宙在四维的层面上存在“球心”的。只要我们使用黑洞破坏层间的壁垒,到达“球心”,就可以在宇宙的任意两点建立起联系。并且任意两点间旅途的时间都是相同的。

    在“绿洲”项目启动时,人类已经实现了90%光速的不载人飞船。但是如果要开采银河系之外的资源,必须实现亚光速载人,而且荷重也不能低。按照当时的发展速度,或许还需要几十年。但是多元宇宙旅行不同。它并不需要达到亚光速,只需要一个可控黑洞,一个足够强度的飞船和稳妥的降温手段,当然实际需要的更多,但总而言之,这在当时是比跨大型星系更容易达到的目标。

    除了上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类的孤独。

    从人类第一次踏足太空到绿洲项目启动前,人类不停的向宇宙的四周扩展,探望,寻找着智慧的生命。但是很可惜,在不可视界限之内,一次的发现都没有。偌大的,空荡荡的宇宙,只发现了人类一种智慧生命,四处回荡着的,只有人类自己的回音,在喊着“有人吗?”。

    随着宇宙的膨胀,人类的声音能到达的地方会越来越小。

    人类是一种群居的生物。只有一个人是活不下去的。同样,只有人类自己也是难以忍受的。经过种种的失望之后,人类接受了现实。在当前的宇宙内不存在智慧的同类。恰在此时,诗诺的《论多元宇宙》给了他们希望。因此,“绿洲”项目应运而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