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缘起云梦泽 (第1/1页)
五月,这一年的梅雨季节来得有些早。 由于担心小麦收成,营田使徐琳请尽快发还兵丁和民夫。 高保融看着修了大半的江堤,一脸的不忍。 这段江堤位于江岸两个小高地之间,枯水季节会露出来。但是到了雨季,汉水就会越过河岸,向云梦古泽补水。汉水两岸,南侧是长湖,北侧是周湖,其实都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千百年来,汉水和江水泛滥,频频改道,泥沙淤积,云梦泽已经不再是汪洋一片。有些地方已经星星点点有了人家。 不过水患依旧是荆州最大的问题。每到雨季,荆州大半的地域都可行舟,这也造就了南平国水军。从江陵到竟陵,从汉水到江水,没有水军不能到的地方。 一艘巨大牙船停泊在江面上,五层楼船显得十分宏伟。这是当年武信王高季兴打造五百艘战船的水军时,十艘牙船中的一艘。为了造这些船只,荆州境内的古树砍伐一空,以至于到了文献王和高保融执政,竟然无力再造新船。 不过船上空荡荡的,船上的士兵现在全部在大堤上,连高保融都和亲卫一起铲土。 汉水两岸,这样的堤坝有几十处之多,民夫达到了十万人。这还不包括水陆两军两万多人。 公元949年,后汉乾祐二年,契丹灭了后晋,后汉初立,刘知远已经死了,其子刘承祐继位,北方战乱不止。而南方的楚国,楚王马希范死后,楚国立马希广为主。但是五个兄弟都想要这个王位,其中以马希萼实力最大。马希广要兄弟分治,但是后汉不答应,要两兄弟和解。这如何和解得了。楚国出现了五马争槽的局面。 南北均处于战乱,而南唐和后蜀看到了在南北捞一把好处的机会,没有人注意南平国。这是南平国少有的安定日子,高保融决定完成趁机修缮荆江大堤。这种机会不会太多,稍纵即逝。可是老天不给面子,今年的梅雨来得比往年早了很多。 天空中阴沉沉的,偶尔会有飘来一阵细雨。 两个牙兵护送着节度副使高保勖,他们没有挂甲,就是高保融的这些亲卫和水军将士的衣甲都脱下来,堆在大堤下面。很多人都赤膊上阵。 南平国的牙兵与其它节度使的牙兵少有不同,他们的衣甲和兵器是统一配备的,很少有世家,都是贫民子弟,所以他们置办不了衣甲。而其它节度使的牙兵几乎都是世家子,不管是从体质,还是装备的精良,甚至文化程度都要比南平国强太多了。各国的节度使和将领几乎都是从这些牙兵中走出来的。 可是南平国不行,它的牙兵绝大多数都是农家子,认识字的人不多。他们除了不怕死,肯出力。想要找一个人才都不容易。可是这些牙兵,只要是你对他们好一点,他们就会死心塌地。一些校尉带着士兵在大堤上下死力干活,任劳任怨。 护送高保勖过来的两个牙兵没有佩带雨具。但是高保勖却一袭锦衣,打着一把桐油纸伞,两个牙兵还帮他牵着一匹马。见到高保融提着铲土的铲子,衣袍撩起扎在腰带你,裤腿卷起来,两腿都是泥。两个牙兵憨厚地笑了。 高保融眼皮子就跳了几下,因为两个牙兵的衣袍被汗水打湿了,显然是跟着马匹跑过来的。 高保融没有说出自己的不满,只是看着高保勖问:“贤弟以为如何?” 高保勖衣服很得体,不过身形消瘦。因为伤寒还没有好,还陪着自己,所以对这个弟弟,高保融总是多了几分宽容。 不过高保勖可没有要尊敬自己的这位三哥,现在的南平国王的意思:“如何处置需要问孙判官。”他有些不耐烦。 南平国,从武信王高季兴立国,已经二十五年,拥有荆、归、峡三个州。地方狭小,处于蜀、楚、唐、汉四个大国的夹缝中间,四战之地。但是也正因为是四个国家的缓冲地而得以保存。 荆州原本是富庶之地,但是唐朝以后历经战火,已经破败不堪,境内河流湖泽众多,而河堤年久失修,年年水患,老百姓逃亡所剩无几。历经武信王,文献王两代励精图治,甚至不顾脸面抢劫各国使节送往上国的供奉,向各国称臣,总算有点起色。 天福十二年,契丹灭了晋,文献王高从诲一边派使者向契丹进贡以免战祸,同时也派使者去到河东劝刘知远登基称帝。北汉开国,文献王也曾经想趁机开疆扩土,但是襄州与郢州之战均战败。连气带病,文献王不久就去世了。 高保融其实还有两个哥哥,大哥高保勋战死。二哥高保正因为文献王一度与后汉闹翻,到了刘承佑继位。文献王把高保正送到了开封为质,以求和好。 高保融在文献王的几个儿子中,算是最傻的一个,无奈四弟高保勖虽然聪明能干,但是一个病秧子,朝不保夕。其它几个弟弟还小,不足以担当重任。高保融反应慢,不懂得机变,但是为人忠厚,能够听得进意见,大局观还是有,所以继任。 南平国现在的情况已经非常不妙,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国家无论怎么做,最后也是投靠大国的命运。所以大臣们包括文武之首的孙光宪也不过是维持现状,待价而沽。 高保勖看得很清楚,加上自己身体不好,也就破罐子破摔,成天花天酒地,恨不得早死早投胎。可是三哥的脑筋拐不过弯,他一心想的是要把南平国的基业维持下去。 荆江的堤防,从安远镇北、禄麻山到沱步渊,一百三十多里,从武信王的时候就开始修了,因为人力财力的问题,始终没有完成。而且当时南平国还没有占领竟陵,只修了汉水南岸。不过就算如此,这个没有完成的大堤也保护了荆州的安危,老百姓可以在湖区垦荒种田。南平国从荒无人烟到现在的人口达到了七八万户,也是一个不小的成绩。 这次除了修缮老江堤以外,在汉水北岸也勘测地形,修建大堤,南岸也有所延长。高保融认为只有把这个大堤修好了,人口才能增加,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这个想法确实不错,文武大臣和老百姓都支持。只有高保勖不愿意来,因为他太了解这个三哥的脾气,他是一个有想法,没办法的人。只要来了就都是他的事情。 问题是高保勖没有得到王位,凭什么跟你尽心尽力,亲兄弟也还是有脾气的吧。最关键的是修好了大堤是功德一件,最后好处南平国能够得到吗?还不知道落给了哪一国呢。是三哥高保融有军事才能,还是自己能够在战阵上折腾?或者南平国有才华出众,忠心耿耿的统军大将?就是有,现在也老了。新一代的高保勖还看不起,不过都是和死去的大哥一样逞匹夫之勇罢了,要真都是万人敌也行啊,可是这世上有万人敌吗?都没有,这就是高保勖不想管事的原因。 国家都不保,做这些有什么意义? 这是高保勖在这位三哥面前极不耐烦的原因。不过也只有两个人这样单独相处的时候。他在不识大体,在外人面前还是要竭力撑着。 草亭之中,孙光宪和几个小吏在统筹钱粮,近十万人吃喝拉撒睡还有善后事宜,都得他做。孙光宪对修筑河堤十分在意,因为这是仁政,到了什么时候都可以拿来说一说。不过心里还是有些不太舒服,因为他们的糊涂**居然直接拿着工具和民夫们一起干活去了,还地方不定,到处跑。王爷就是王爷,不是戏子,不是木匠当然也不能是劫匪。太平盛世怎么折腾都行,但是这是乱世。大大小小的事情,还需要专门跑去找他汇报?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孙光宪只能把正在养病的节度副使高保勖找来,修这个大堤也算是举全国之力,总得有人主持大局吧。按道理来说,不过是修河堤,交给小吏和监工就行了。可是死脑筋的南平王非要亲自来,所以一帮文武官员也不得不跟着来。江陵的政务好在有梁夫人在,不至于出什么乱子。 新王即位一年,热情劲还没过,要胡闹,大家陪着胡闹就行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