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坐视外患,岂不羞乎 (第2/2页)
,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没有反心。武平节度要反,天福十二年就反了。当时新王即位未稳,朝中拥希萼的人很多。” 高保融只是点头,没有说话。 “其后刘彦蹈、李弘皋几次相逼,主上不能节制,武平节度使只能求分而治之。但是仍然不可得。如今南汉勾结南蛮攻城略地,虽然有胜有负,但是楚国和睦如一,南汉怎敢如此?希萼与南蛮友善,现在听任寇掠,恐怕反叛的日子不远了。兄弟争国,坐视外患,只是多了被人笑话的话柄而已。”拓跋恒痛心疾首。 高保融也叹了口气:“楚地的情形往来商贾都有谈过,无论怎么样,武平节度使都说不过去,毕竟外患当前,岂能坐视?只是荆南地狭人稀,不好干涉,楚地的事情自有朝廷安排。拓跋先生,兄弟争国,皇上不会过多干涉,但是万不能勾结他国,如果那样,不管是胜是败,楚国都只有除国一个命运。楚王马希广仁人君子也,只要不变节,如朝廷有命,荆南当竭力而为。如果长沙不保,楚王切不可降。可以借道荆南,往京师求救。” 拓跋恒不相信地问:“高大人说的可是实话,难道荆南没有经略湖南的想法。” 高保融摇头道:“先生既然已经说过兄弟争国,坐视外患而不理,徒增人笑尔。中国之敌,非楚,非蜀,非唐,而是吐蕃、契丹和鞑靼。其中以契丹最强,屡次犯我边境,劫我百姓,视国人如牲畜。不抵御外患,而在大江南北争国。难道异族不会笑我们吗?一样会笑。我虽然能力微薄,但是还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拓跋恒愣了半天,才起身而拜:“高大人所言极是。” 闵平江忍不住道:“主上,荆南与北地,相隔遥远。主上虽有击敌之心,但是难脱守土之职也。” “如果中国没有的纷争,我们还需要守土吗?”高保融问。 闵平江和拓跋恒都说不出话来。 高保融叹了口气:“荆南比较强的就是水军。只是水军太消耗钱财,现在荆南还承担不起。不过要想建一只真正的水军,就不是呆在江水和汉水的水军,而是能够浮海而下琉球高丽和契丹的水军。所以今后荆南不再修建小船,而只修建楼船和海船,能修一艘是一艘,以被国用。” 闵平江沉默不语,因为这是他怎么也想不到的,一直以来的惯性思维就是中土十国争霸。国家的概念也是局限在了楚蜀唐汉闽越,何曾把契丹和吐蕃当成一个国家?可是高保融偏偏把十国看成了一个国家,根本就没有打算维持南平国,而是要准备一只能够打琉球高丽契丹的军队。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闵平江有些看不懂南平国近几个月的一些军事和政治变革的原因。 拓跋恒长叹了一声:“看来老朽是鼠目寸光了。” 拓跋恒不能判断高保融所述的真假,如果南平真的练起一只无敌的水军,难道就不会用来楚国身上? 契丹与中国交战,胜多败少,北地历代的都要比难当强悍,但是即便是如此,仍然一败涂地。高保融现在说这个话,恐怕还是用来安自己的心而已。 “高大人认为中土各国最终将统一起来,那么谁才是中国之主。”拓跋恒问道。 高保融草北方拱手道:“当然是皇上,不然南平和南楚何至于臣服与人。” 拓跋恒张了张嘴,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 就算是各国均有争霸之心,但是到了人前,还真说不出口。不过高保融替马希广指出来的,也许还真的是一条出路。 高保融笑着说:“拓跋先生,还有一句话不知道该讲不该讲。” “高大人请明言。” “真到了楚国大乱,楚王和您恐怕都会身不由己,被人挟持也是有的。依楚王本性,恐怕根本不会抵抗,也不会北上。所以先生不妨留在南平,松滋与监利一带,历来难以治理,近来荆南对治理湖泽有了一些经验,还请先生相助。” 高保融很直接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