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面子和银子那个重要? (第2/2页)
六百多万亩,八百多年的时间,被砍了一百多万亩。 “。。”孟之经。 果然没一会,扑通,前面一条狗直接掉进一个陷井里。 土著们往林中跑,宋军也从来不追,怕林中有陷阱。 还有人试图回家拿兵器,被宋军远距离用燧发枪打倒,马来人也看明白了,宋军兵器厉害,这么远都能打中。 又走了片刻,眼看着前面出现大片亮光,就要走出红树林。 突然。 严乐耸耸肩:“这些蛮人没法沟通人,你不开枪,抓不住他们的?” 很快他看到有宋军在捆小孩,立刻道:“小孩也抓,他们能干什么?” 两人说话时,孟之经看到路边一种没见过的作用,上面有好多像珍珠似的一串串悬挂着:“咦,这是什么?”孟之经走过去,摘了个闻闻,立刻闻到一种辛辣味。 孟之经闻言摇头,他身为孟珙的儿子,当然不敢给爹丢脸,他也有点看出来,兄弟们好像感觉他是官二代,有点瞧不起他。 现场顿时炸了锅,人群四散而逃,也有人听懂了宋军的马来话,赶紧跪下。 当然,宋军从南面过来,在丹戎布蒂里城的其他方向,东,西,北面还有大量百姓在外面。 “不要跑,都跪下。” 宋仁宗天圣六年,三佛齐王国国王室离叠华遣使进贡。 孟之经脸色难看,却又不好发作,他没带燧发枪,只带了一把弓,腰间有把刀。 对面一声惨叫,轰然倒地。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三佛齐王国国王夏池遣使茶龙眉至北宋朝廷进贡。 “马来人的气味和咱们也不一样,让狗经常闻闻,很容易找到他们,这样就不会被伏击。” 孟之经点点,刚刚看土著们掉地上的兵器,有些居然是石锄,根本不是金属锄头,可见这边真是没开化,或许说治炼技术还是比较差,不能普及,又或许领地们看的严,不给下面奴隶铁制家伙。 他们见过暹罗人,也见过爪哇那边的信诃沙里王朝的人,但从来没见过这种武器。 孟之经之前一直跟着父亲孟珙,长年在西夏,蒙古,那边都是他爹的老部下,大伙也会给他面子。
宋真宗咸平六年,三佛齐王国国王立佛寺为宋真宗祝寿,宋真宗赐以“承天万寿”钟。 大伙这些天都学了几句话:“跪下不杀。” 汪汪汪汪,左右两边有狗同时叫了起来。 宋哲宗元五年,三佛齐王国遣使皮袜又贡,皮袜得封为怀远将军。 这些人事先都趴在地上,脸上用泥土或不知名的颜料画了画,身上还覆盖着树叶,手中的兵器什么都有,有耕地的钉耙,锄子,木棍,自制长枪,也有短刀什么的,还有用竹木制的箭。 宋军们破口大骂,低头看去,好在那狗比较小,没被里面的竹签插到,赶紧把它救起来。 但是你别说,这些马来人开始都到处跑,但宋军一顿燧发枪打完之后,现场马上老实了。 宋军第一波在城外抓了有三四百人,但更多的人逃回城内,丹戎布蒂里城也关上了城门。 “你们没来前,狗太多了,上个月我们吃了三十多条。” 但走了不到两刻钟,他们进入一片丛林,正是这边有名的红树林。 宋军们纷纷低头,也不说话。 孟之经脸都绿了。 远东那边还养了大量的狗拉雪撬,冬天宋军出去都不骑马,用雪撬,现在的狗显然成了宋军的标配。 他们想埋伏宋军,没想到被狗提前发现,索性就冲了出来。 军士们带来了麻绳,十人一组捆起来。 嗖嗖嗖,与此同时,林中有箭射向狗。 他这会也才十八岁十九岁的样子,年纪轻轻做到营指挥,几乎是大宋最年轻的指挥军,这边的宋军可不怎么卖他面子。 翻来覆去就是这三句话,很多人发音还不标准,但几乎都能叫出来。 整个北宋时期,三佛齐来北宋好多次,不停进贡,态度看起来挺好的。 丹戎布蒂里城那边立刻开始关城门。 宋军把这些人捆起来后,留下半个都,五十多人看守,其余的人继续往东去。 孟之经还要说什么。 “诺。” 他继续走最前。 严之经发现严乐相当精通这边的历史,后来发现这边的中高级军官都学过。 “不要跑,都跪下。” “我想吃旺财,rou好肥。” “去。”有宋军一拍狗,汪汪汪汪,两条狗直接往林中跑。 宋真宗天禧元年,三佛齐王国国王遣使向北宋进贡珍珠、象牙。 宋太祖建隆元年及二年(960年至961年),三佛齐王国国王悉利大霞里坛遣使贡方物。 孟之经还在犹豫,严乐可不客气,举起燧发枪:“砰”,近距离就是一枪。 “。。”孟之经。 中午时,宋军好不容易走出红树林,往西折向,这时能看到条窄河,河对面还是红树林,大伙沿着河岸走,河这边全是粮田,看长势都还不错。 “不全是猎狗,但能提前发现隐藏的敌人,一般人藏不住。”严乐向他解释,对面如果没有专门防着狗,一般是藏不住的。 紧接着,宋军们纷纷往前,开始用马来语叫了起来。 砰砰砰,宋军这边至少三人同时开枪,那人仰声栽倒,全部命中要害。 他把弓拿在手上,跟着宋军往前走。 他发现这边人几乎不穿鞋子,能穿鞋子的,基本相当于贵族和官员,有钱人这种,普通百姓真和野人似的。 宋太祖开宝七年,三佛齐王国向北宋朝廷进贡象牙、乳香、蔷薇水、万岁枣、白砂糖等。 “张大全。” 完全像野人似的,一看就不是正规军。 宋太祖建隆三年三月、十二月,王室利乌耶遣使贡方物。 “打腿打腿。”孟之经还不想杀人。 神宗元丰二年,群陀毕罗来北宋,送来的贡物加起来价值不到一百两银子,神宗大手一挥,回赐了一万五百两白银,当时北宋一年才产出二十万两白银,就给了二十分之一。 为了天朝上国的面子,大宋每次都是血亏的,所以人家才经常来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