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围炉而坐,刘备论讨董事 (第2/2页)
来这刺史的任命是天子授予的,使君感谢的是天子,而不应该是董卓;二来卢尚书是使君的恩师,卢尚书不愿意退兵,使君这个当学生的难道还能忤逆师意?” 刘备猛然醒悟:“显谋这是想诓骗董卓?以取得青州刺史的正式任命?” 郑平轻笑:“怎么能叫诓骗呢?使君可是光明正大的遣使者去的长安,至于这董卓会不会多想,跟使君又有什么关系?” 刘备哈哈大笑:“显谋啊,董卓若是知道你用这等诡计,估计能气得觉都睡不好了。” 郑平面向长安的方向:“智者行计,本就不拘泥于形式,是诡计还是阳谋并无区别,只要能达成目的就成。” 刘备斟酌片刻:“此去长安路途遥远,非智勇之士不可前往。显谋可有使者人选推荐?” 郑平不假思索地道:“可让高唐华子诚前往,子诚的兄长华子鱼跟天子百官去了长安,也可让子诚去寻觅踪迹。” “若能令华子鱼返回青州,也能成为使君的一大助力。” 刘备顿时动容:“素闻子鱼先生是青州名仕,恨不能与之一见,若子鱼先生能返回青州,我必定扫榻相迎。” 平原华歆,世之名仕。 虽然有跟管宁割席分坐的典故,但这不影响华歆清正廉洁之风。 刘备对这个高唐县的名仕历来仰慕,当即同意了郑平的提议。 虽然不断有贤才求仕青州,但真正能独挡一面的还是太少。 刘备麾下文士。 郑平任別驾,刘惠任治中,孙乾任乐安国国相、简雍任济南国国相,其余如胡昭、刘骏、管赞等青州本地俊杰,都在郡县中担任要职。 卢植和郑玄举荐的文士,才能也不是很出众,只能用于各郡县的日常维系。 最终推荐华缉,是郑平深思熟虑决定的。 一来华缉有辩才、会击剑,这沿途遇到危险也容易逢凶化吉。 二来华缉是最先追随刘备的一批人、也跟郑平相交莫逆,自然得给华缉立功的机会。
第三个原因,便是华歆了。 若华歆得知,自家的弟弟去长安出使,必然会设法跟华缉相见。 虽然去长安出使,可能会让华缉遭遇危险。 但这乱世之中想立功名,谁又不是冒着生死的风险呢? 另一边。 臧霸的信使快马返回开阳城,传达了郑平的口信。 “你连刘备的面都没见到?”臧霸惊诧不已。 信使有些畏惧,低着头道:“不瞒臧帅,这口信都只是出自青州別驾郑平之口。” 臧霸下意识的滋生一阵火气,猛地按住剑柄:“刘备竟敢如此羞辱我!真当我臧霸怕他不成?” 吴敦和尹礼亦是愤愤不平。 臧霸主动回信,刘备居然还要让臧霸亲自去阳都城见刘备。 孙观较为镇静,仔细询问道:“陶谦跟刘备在阳都城商议安置饥民的事,可有消息探得?” 信使点头:“阳都城有告示,陶刺史跟刘刺史已经达成了协议,而且还将琅琊国北部的部分县乡委托给刘刺史治理了。” 信使将布告上的内容,详细的陈述。 听到这个消息,孙观不由吃了一惊:“怪不得刘备态度愈发的强硬,陶谦这是将琅琊国让给刘备了?” “虽然说是琅琊国北部的部分县乡,但陶谦并未明确具体的城池。” “这意味着,开阳,也可能被委托给刘备治理了。” “陶谦这家伙,这是准备借刘备之手打压我等了。” 臧霸不由起身踱步,内心的愤怒让臧霸有些不能控制情绪:“陶谦想让我等臣服,刘备也想让我等臣服,真当我臧霸是个好欺负的吗?” “仲台,我有意点兵五百去阳都城,看那刘备敢不敢当面跟我强硬!” 臧霸敢因为父亲被下狱就聚兵杀太守,这脾气可不是仁善的。 吴敦和尹礼纷纷附和。 “臧帅,让我当先锋,吓吓那刘备。” “臧帅,就应该这样,否则岂不是让刘备小觑了我等?” 吴敦和尹礼跟着臧霸嚣张惯了,此刻自然也忍不了这传回来的口信。 “宣高,暂且息怒吧。”孙观比较谨慎,蹙着眉头道:“那郑平敢如此猖狂,必然有倚仗。如今我等的处境并不乐观,不宜妄动刀兵。” “可先将五百兵马留在城外,宣高跟我一起去见刘备。” “倘若刘备执意跟我们为敌,再动兵不迟。” “先礼后兵,也能有个退路。” 臧霸瞪着一双虎眼,仔细的斟酌孙观的话。 良久。 臧霸冷哼一声:“就依仲台之言,先礼后兵,若那刘备不识趣,宰了便是。” 当即。 臧霸点起五百兵马,跟孙观、吴敦和尹礼一起前往阳都城。 阳都城距离开阳城不远, 翌日下午。 臧霸就率兵抵达了阳都城,然后驻兵城外,入城到衙署,点名要见刘备。 见臧霸来势汹汹,阳都令不敢阻拦,只能遣人去驿馆通知刘备。 “显谋,这臧霸来者不善啊。”刘备没有惊慌,反而多了笑意。 郑平羽扇在手,同样没有意外:“没有率兵入城,就意味着臧霸心有忌惮,心有忌惮,就有说服的可能。” 刘备点了点头,跟郑平和管亥等众来到衙署。 衙署内。 阳都令早已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倘若刘备在这阳都城有个意外,他这个阳都令不仅当到头了,还可能妻儿老小都得遭受牵连。 但阳都令又不敢对臧霸和孙观发怒,只能焦急的在门外来回踱步。 见刘备到来,阳都令如溺水的人抓到了稻草一般,连忙迎了上去:“臧霸来势汹汹,刘使君可要当心。” 刘备见阳都令慌张,善言宽慰,只让阳都令去准备些饮食。 来到内堂。 臧霸和孙观,以及十几个壮卒,都是刀出鞘,大有一言不合就要砍人的迹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