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_第116章 常山真定,义士奔赴临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6章 常山真定,义士奔赴临淄 (第1/2页)

    渤海。

    在以幼子周岁礼名义,宴请了清河、河间、安平、中山、钜鹿、常山和赵,诸郡国的太守国相后。

    袁绍自信满满:“除常山国国相有迟疑外,其余六郡国的太守国相,都已经同意响应我的号令。”

    “韩馥愚儿,劝刘虞称帝不成,竟敢当众呵斥刘虞‘迂腐’‘鼠辈’,如此德行,如何能当这冀州牧啊?”

    袁绍很得意。

    韩馥越是愚蠢,袁绍就越是开心。

    略施小计,就让韩馥对刘虞破口大骂!

    刘虞是什么人?

    汉室宗亲、前太尉、容丘侯、幽州牧、大司马!

    即便袁绍出身四世三公,也不敢在刘虞面前公然表现出不敬之意。

    对刘虞不敬,那是会寒这河北士民之心的!

    逢纪立即拍马奉承道:“恭喜明公!常山国虽然有迟疑,但有清河、河间、安平、中山、钜鹿、和赵,再加上渤海郡的士民支持。”

    “明公再以盟主之名,给韩馥一个勾结董卓、羞辱大司马的罪名将其罢免,最后再由众人推举明公为新的冀州牧,必然是众望所归,河北士人殷切期盼之主!”

    让韩馥跟刘虞起争执,这计策是逢纪献给袁绍的。

    上回的献计,还未开始就结束了,让逢纪一度很受打击。

    苦思许久的逢纪,终于寻到了这个能助袁绍成大功的良策。

    袁绍不吝赞赏:“元图智谋过人,那韩馥愚笨如猪,如何能识破这等良策啊?哈哈,自取灭亡的鼠辈,也配拥有这冀州?”

    而在一旁,许攸却是没有如袁绍和逢纪一般兴奋,反而眉头多了一丝担忧。

    “子远,如此喜事,你怎么也不跟我欢呼同庆?”袁绍有些惊讶许攸的反应。

    这要是以前,许攸早跟逢纪一样奉承自己了。

    今日反而忧心忡忡?

    “本初,刘备在三日前迎娶了平原王刘硕的外甥女。”许攸淡淡开口。

    袁绍不以为意:“那又如何?刘备跟平原王的外甥女,婚事早就定下来了,现在迎娶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逢纪此刻还没意识到许攸担心的地方,语气依旧兴奋:“子远兄,明公即将立足冀州,还需要顾虑刘备作甚?”

    “到时候刘备若对明公不敬,明公寻个理由就能断了运往青州的粮食。”

    袁绍哈哈一笑:“元图言之有理!这粮食在冀州,我说给谁就给谁,刘备想要,那也得给我放尊重一些。”

    许攸却是摇头:“本初,若只有刘备一人,我自然是不会有顾虑。但刘备身边的郑平是智谋之士,或许已经看穿了我们的图谋。”

    “倘若郑平劝刘备支持韩馥,即便有本初冀州大部分士人的支持,也当不上冀州牧。”

    袁绍表情一滞,脸色顿时有些难看:“刘备他敢?我两次响应他的檄文呼吁冀州运粮,给足了他面子,他想忘恩负义不成?”

    逢纪也道:“子远兄啊,你多虑了!那刘备素来标榜信义,对明公只会有感恩之心,又岂会有阻挠之意?”

    献计成功的逢纪有些飘。

    上次逢纪献计失败反而让许攸得了威风,这让逢纪多多少少有些心中不服。

    因此,即便逢纪跟许攸是同郡人,此刻也有些不怎么给许攸面子了。

    大有一种得势就忘却故人的味道。

    许攸不由心有恼怒。

    “来渤海的时间越久,逢元图就越来越不尊敬我了。”

    “若无我许攸引荐,你逢元图也只是南阳一个不得志的士人,岂会遇到本初?”

    “哼!既然伱想逞能,那就让你再次尝尝失败的味道。”

    “如此心计,也敢妄言谋略?”

    想到这里,许攸不再给袁绍解释。

    只有等逢纪失败了,袁绍才会相信他许攸才是能真正能看穿天下大势的人!

    至于是否会因此而让刘备抢得先机?

    许攸完全不在意!

    许攸只在意的是,袁绍能不能对自己言听计从。

    若不能受到器重,抢了先机也是替他人做嫁衣!

    “或许,是攸多想了。”许攸淡然开口。

    袁绍见状大笑:“既如此!即刻起兵,一起往魏郡问罪韩馥!”

    当即。

    袁绍亲率颜良文丑,举兵往魏郡而去。

    而有清河、河间、安平、中山、钜鹿、和赵的太守国相,闻讯也纷纷前往魏郡。

    常山国。

    国相孙瑾却是踌躇不决。

    袁绍举兵问罪,诸郡国纷纷响应,但孙瑾却是不愿意苟同。

    可若不苟同,待袁绍罢黜了韩馥之后,他孙瑾这今后又该如何自处?

    犹豫间,一个白袍青年健步而来,正是常山国中尉,真定人赵云、表字子龙。

    赵云因才能突出而被举荐出仕,职掌维持王国治安,督察军吏、典领军队,与傅、相共同辅王。

    “孙相,你忽然下令要我等聚兵,可是要出征黑山?”赵云不明所以,以为孙瑾是为了举兵征讨黑山贼。

    毕竟这常山郡时常遭受黑山贼侵扰,身为一郡国相自然会聚兵征讨。

    孙瑾摇头:“子龙,你来得正好。”

    “上回我去渤海参加渤海袁太守的幼子周岁礼,但袁太守却是另有目的。”

    “袁太守认为,冀州牧韩使君擅自劝幽州牧刘使君称帝,是不忠;不救青州饥民,是不仁;被刘使君拒绝后又训斥刘使君‘迂腐‘鼠辈‘是不义。”

    “如此不忠不仁不义之人,不配当冀州牧,希望我等一同举兵魏郡问罪,罢黜了韩使君。”

    赵云面色一变,惊道:“韩使君是天子册封,即便私德有亏,但也未酿成大错,又有讨董勤王之功,岂能说罢黜就罢黜?”

    孙瑾叹气:“我亦是这般想,但除我之外,其余郡国的太守国相,皆拥护了袁太守。若无意外地,韩使君被罢黜后,袁太守会被推举为新的冀州牧。”

    怒气自赵云心底滋生:“如今天下大乱,百姓有倒悬之危,不去想如何救命护民,却一心想要争权夺利。”

    “孙相,请恕云无礼!”

    “常山国的兵,可以为了救民护民而跟黑山贼战死,但绝不能因为袁绍跟韩馥之间的权斗而枉死!”

    “若要聚兵讨贼,云责无旁贷,虽死无憾!但要聚兵去魏郡,请孙相先罢免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