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与民共苦,青州牧刘玄德 (第2/2页)
掺杂了一些能使用的草叶树根。 但这不意味着,乡民吃的喝的就很脏! 刘艾微微一愣,但还是接过乡民的瓷碗,混着白水将小半截粗粮饼吞进肚子。 平心而论,刘艾这辈子就没吃过这么粗糙的粮饼! “乡亲们,天子的确很关心你们。” “只是天子远在长安,也难以如刘使君一般跟你们一起开荒。” “因此天子才遣我来青州,封刘使君为青州牧,又让宗正卿定了宗族世谱,刘使君今后就是宗室大臣了。” 刘备和郑平都将氛围渲染到了这个程度了,刘艾没有忘记给刘协树立个好形象。 乡民们顿时议论纷纷。 “青州牧跟青州刺史有区别吗?” “肯定有吧,青州牧肯定比青州刺史官大,否则天子也不会亲自遣人来。” “刘使君以后就是宗室大臣了,是不是就代表天子了?” “天子的使者也跟我们一样布衣草履,吃粗粮饼和凉白水,看来这个天子是圣明之君啊。” “有刘使君这样的好官,又有天子这样的圣君,我们的苦日子不会太久了。” “现在青州是很苦,但比起流离失所已经好多了,我们的家园很快就能恢复的。” “天子万岁!万岁!” “.” 乡民的热情,渐渐高涨。 刘艾惊愕的看着热情昂扬的乡民,心中大受震撼。 半个时辰后。 刘艾跟着刘备郑平返回临淄城,刘备递给刘艾一个小瓷瓶,声音颇有磁性:“刘长史,将膏药涂在掌心,可以活血化瘀。” “你刚才其实没必要跟我们一起挥锄开荒的。” 刘艾刚才受到震撼,主动提出要跟乡民一起开荒,这手掌都红肿了。 见刘艾双手有些颤抖,刘备干脆直接将膏药亲自涂抹在刘艾掌心。 “刘使君,多谢了。”刘艾揉搓双掌,让膏药均匀的散开药力,随即感叹:“青州有刘使君在,是青州万民之福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当亲眼见到了一个真实为民的刘备,刘艾心中感慨良多。 尤其是,刘备还不忘替天子扬名!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刘备已经将这八个字,完美的在刘艾面前展现了! “刘长史亦让我钦佩,你是我见过第一个敢穿布衣草履、吃粗粮饼、跟乡民一起开荒的天子使者。”刘备言语多了佩服之意。 回到临淄城,刘艾当着临淄城文武的面宣读了圣旨诏令,又将青州牧的印绶交付给刘备。 这意味着,刘备正式有了任免青州诸郡国的权力。 从此不再是一个伪职了,而是天子诏令、皇权特许、牧守青州的青州牧! “刘使君,有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待得众官退去,刘艾有些犹豫要不要将卢植仗责关羽的事告诉刘备。 刘备笑道:“刘长史,这里并无外人,你但说无妨。” 刘艾咬了咬牙,将卢植仗责关羽一事告诉刘备。 刘备下意识的看向郑平。 却见郑平拍案而起,怒道:“卢尚书怎能如此对待云长?一百军棍岂不是三个月都下不了地?使君立即遣人去召云长回来,我去谯县请华神医!” 刘备的眼神也瞬间变得痛苦,双拳紧握:“卢师怎能如此?难道他忘记了青州牧对我有多重要吗?” “若没有这个任命,我一直都是伪职,是没有资格真正号令青州诸郡国的。” “青州五十万饥民皆系我身,勤王讨董是大事,但青州万民的温饱也是大事!” “我向陶使君和韩使君许了诸多好处,才给卢师借来兵马粮草,卢师怎能如此!怎能如此啊!” 刘备跟郑平已经很默契了。 郑平刚一怒喝,刘备就已经理解到了要义,这一阵痛苦而纠结的话,即便是刘艾也忍不住动容。 良久。 刘备向刘艾拱手致谢:“若非刘长史搭救,我恐怕就再也见不到云长了。他日刘长史但有差遣,青州必定全力以赴!” 刘艾连忙扶起刘备道:“刘使君切勿如此,如今汉室濒危,正需要更多如刘使君一样的宗室大臣,才能力挽狂澜,复我汉室荣耀。” 刘备语气多了一丝惊讶:“刘长史,你跟董太师?” 刘艾没有直接回答:“刘使君,我只能告诉你,我是天子任命的相国长史!” 这样的回答,已经足以让刘备和郑平清楚刘艾的立场了。 刘艾没有在临淄城长待,跟刘备聊了一些洛阳战事后,就准备返回长安。 若是在临淄城待得太久,刘艾担心董卓会起疑心。 城门口。 刘备和郑平礼送刘艾离开。 看着长安方向,刘备的眼神多了几分担忧:“没想到皇甫嵩会帮董卓,若不是董卓对皇甫嵩有忌惮撤了皇甫嵩的兵权,卢师恐怕得败阵而归了。” 皇甫嵩跟朱儁和卢植,都是灵帝时期的三大良将,如今却是兵锋相见,让刘备唏嘘不已。 郑平眼神微凛:“皇甫嵩只忠于皇帝,对上叔父不足为奇,使君也不必感慨。” “如今董卓亲自坐镇洛阳,以叔父和孙坚目前的兵力,想要赢董卓几乎是办不到的。” 刘备敛容:“也就是说,这次联盟讨董,又失败了吗?” 郑平摇头:“失败倒未必!刘艾身为董卓的长史,但他忠的却是长安的天子。天子本就聪慧,不会任由董卓专权的。” “如今连董卓的长史都是天子的人,这长安城定然还有更多的忠臣义士在密谋讨董。” “现在董卓离开了长安,这长安城忠于天子的公卿大臣定然会有动作。” “倘若我料得不差,去往幽州的圣旨也应该出长安了。” 刘备微微吃惊:“去幽州的圣旨?难道天子要召大司马勤王?” 郑平点头:“大司马受身份所累,若无圣旨,是绝对不会出兵讨伐董卓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