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刘备议政,处处都要钱啊 (第2/2页)
臣! “文若先生大才,请受曹某一拜!”曹cao起身,向荀彧长揖一拜:“曹某虽然有勇力,但智计不足。今日遇到文若先生,如久旱逢甘霖!请先生助曹某一臂之力,他日若成大业,曹某必不相负!” 荀彧本就有助力之心,当即也不推诿,扶起曹cao道:“我与将军皆是汉臣,都曾受先帝厚恩。若将军有意,彧必鼎力相助!” 曹cao大喜。 有荀彧谋划的大势,又有荀彧跟随,何愁大业不成? 曹cao得了荀彧,又起了心思:“荥阳一败,我痛定思痛,虽然一直在研习兵书战策,但始终不得要领。文若可有贤才举荐?” 荀彧本想举荐郭嘉,但又想到郭嘉目前立场不明,生怕举荐了反而将郭嘉给惊走了,于是道:“彧有一好友,筹画之士,通晓兵法,只因其父受党锢之祸牵连,因此隐姓埋名,对外自称戏志才。” “志才亦在魏郡避祸,将军可遣人延请!” 曹cao大喜:“既然是文若举荐的贤才,曹某自当亲自前往延请!” 临淄城。 春耕的圆满结束,让刘备心中一直忐忑的心终于变得安稳了。 只要再等上个半年,就可以收获到大量的粮食。 以青州目前屯田的规模,只要不铺张浪费,足以养活这几十万的饥民。 而得到《汜胜之书》等农书的青州豪族世家,同样会得到比往年更多的粮食。 这意味着,只要今年有个大丰收,青州就能彻底摆脱对外州粮食的依赖了。 为此,刘备还专门聚集了数百个对象气候有经验的老农和精研蠢的士人,用于预测象变化。 州牧府。 新任的典农校尉国渊进言道:“使君,先贤有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青州之前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用于开荒和春耕,但对于水利却少有顾及。” “请使君颁布命令,组织士民百姓于青州各郡兴修水利、疏通河渠,各郡国若有阻挠水利者,不论其身份尊卑贵贱,皆以死罪减一等论罪。”
刘备点头:“夏耘乃农业根本,不可因为水利而荒废。此事由子尼全权负责,一应所需的钱粮人力,州牧府都会鼎力支持。” 文学从事张昭道:“使君,百姓易受蛊惑,皆因儒术表显不足。可在各州郡增设官学,安置一部分不适合为官从政的士子,令其在学堂授课,教化百姓,宣扬忠义仁信之德。” “另外,可鼓励士人自办私学传道受业,但私学必须受州牧府统一监管,以避免有贼人假托私学之名,宣扬祸世之言。” 刘备同意了张昭的提议:“教化跟水利同是大事,不可疏忽。此事就由子布负责,学堂的规模,根据州牧府的财政情况而定。” 兵曹从事牵招道:“使君,当下时局混乱,青州若不能彰显武德,必为野心宵所趁。” “如今青州郡国各部,虽有不少郡兵县兵,但大抵都缺少训练。” “用于维护治安、对付些普通的山贼流寇还能用,但要对付强寇如管承以及如刘岱等擅自攻伐之辈,却是有些勉强。” “当此之时,可于各郡国挑选良家子,编为五千人,勤加演练以备不时之需!” 见国渊、张昭、牵招相继出言,其余文武从事,亦是纷纷出列建言。 刘备顿时犯难。 水利要钱粮,学堂要钱粮,练兵要钱粮,其余文武从事建言的,都是青州百废待兴需要大量投入钱粮的地方。 刘备看向新提拔的簿曹从事胡昭:“胡簿曹,青州的钱粮,目前可还能支撑?” 胡昭的堂妹嫁给了张飞,又是自高唐县就跟着刘备的老人,其父亲还是郑玄的门人,而胡昭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刘备深思熟虑之后,就将胡昭从高唐县县令调到了州牧府,负责钱粮簿书,主管州牧府的钱粮调动。 胡昭不动声色地道:“使君,除掉青州的战时储备钱粮,以目前的钱粮估计,最多能通过两位从事的方案。” 一听胡昭这话,张昭顿时急了。 若是只能通过两位从事的方案,那他的方案必然是会被刷下去的。 农事是目前青州的核心,国渊的方案肯定不能动。 而兵事亦是青州的核心,牵招的方案也不能动。 那么增设学堂的方案,相对于农事和兵事就不那么重要了。 “胡簿曹,虽然青州的确缺粮,但算算时间,中山国的甄氏,还有荆州刺史答应的钱粮也在路上了。” “教化百姓,是为了避免百姓受贼人蛊惑,也是为了彰显使君求贤之心,不可疏忽啊。” 张昭是文学从事,管的就是这一块。 若不能教化百姓,那张昭就没什么政绩了。 胡昭虽然不及张昭有名望,但见过的场面不少,面对张昭的询问,胡昭拱手一礼道:“张文学,在下只是簿曹从事,只负责管理这州牧府的钱粮。” “那些在路上的钱粮,既然没有抵达府库,那就不归在下管。” “倘若张文学能替州牧府募得钱粮入库,在下可以根据青州募集钱粮方面的奖惩条令,给予一定权限上的偏让。” 张昭顿时无言。 我要能募得钱粮,还找你这个簿曹从事问什么? 但张昭并未因此放弃,而是继续向刘备阐述增设学堂的好处。 而众文武从事,亦是纷纷坚持各自的方案,希望刘备能酌情考虑,调配些钱粮。 刘备顿感头都大了。 钱粮,钱粮,钱粮,这什么事都得要钱粮. 就在此时,散吏来报,郑平在外求见。 刘备大喜:“显谋回来了!诸位,不如先听听别驾的意见,再决定如何?” 张昭不由暗暗叹气。 郑平回来了,想让州牧府调拨钱粮增设学堂的事,就更难了。 不多时。 郑平奕奕而来。 扫了一眼文武从事的表情,郑平不由笑道:“看来我来的不是时候?不如,你们先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