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2章 荀攸到来,刘备闻听噩耗 (第1/2页)
第223章荀攸到来,刘备闻听噩耗 数日后,宗正刘艾和蜀郡太守荀攸同时抵达了青州。 原本荀攸要比刘艾先行,但因故在中途耽误了些时日。 而刘艾就比较倒霉了。 还没走出虎牢关,李傕和郭汜等西凉诸将反了。 以至于刘艾在洛阳境内东躲西藏了好一阵,才寻机出了虎牢关。 虽然很担心长安的局势变化,但刘艾也不敢忘记前往青州的使命。 抵达陈留的时候,遇到了滞留在陈留的荀攸,两人这才相约一起来到青州。 听闻刘艾到来,刘备自然是非常欢喜。 刘艾不是第一次来青州宣旨了,每一次都会给刘备带来好消息。 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玄德公,陛下赐你节杖,许你假节之权;又封你的义弟关羽为汉寿亭侯,以彰其忠义之名。伱可休要忘了陛下的恩宠。”刘艾郑重的宣读了圣旨,将节杖心翼翼的递给刘备。 刘备听得心惊不已。 御赐节杖,假节之权! 有了这节杖,再加上之前的密诏,刘备虽然没有督各州事,但却有了出兵各州镇压叛乱的权力。 “此必是董卓死后,卢师向陛下建议的。”刘备很快有了猜测。 关羽虽然听到了圣旨,但并未急着去接汉寿亭侯的印,而是蹙眉反问道:“刘宗正,为何大哥没有封侯?” 虽然给了刘备假节之权,但刘备却没有封侯。 若只是没有封侯,关羽倒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毕竟这封侯,也不是随便就能封的。 然而,如今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刘备却没有封侯,这明显不正常! 刘艾暗暗一叹,斟酌如何回答关羽的疑问。 在离开长安的时候,刘协就私下嘱咐过刘艾,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卢植的遗愿。 刘协感念卢植的忠义和诛董大功,才同意给关羽单独封侯。 汉、寿为名,可护大汉江山、万寿无疆。 一旁的郑平已经看出了端倪。 虽然在得到卢植吐血昏迷的情报时,郑平就已经有了猜测,但那毕竟只是猜测,是未得到证实的。 而现在,刘艾的宣旨,与其是刘协在拉拢青州,倒不如是卢植在安排后事。 “刘宗正,子干叔父他,病情如何?”郑平出言询问。 刘备、关羽、张飞等人,亦是纷纷一凛。 感受到众人眼神中的锋芒,刘艾下意识的退后一步。 尤其是关羽,此时圆睁丹凤眼,仿佛刘艾要出什么不好的话来,当场就会暴走似的。 一时之间,刘艾不知从何起。 右侧的荀攸,则是徐徐的取出一本《卢氏新书.水战篇》,然后递给关羽:“关君侯,这本书,是卢尚书临终前,嘱托攸一定要亲手交到你手上的。” “你什么?”关羽音如九霄龙吟,瞬间冲到荀攸跟前,死死的盯着荀攸。 在关羽如山岳一般的九尺身躯面前,荀攸显得极为单薄,仿佛随时都可能被压倒一般。 “云长,不得无礼!”刘备连忙呵斥,这才认真打量荀攸。 在刘艾宣旨的时候,荀攸一直安静的立在刘艾身侧,刘备只以为荀攸是刘艾的随从。 但现在,荀攸却言受卢植临终嘱托,给关羽送书。 “子干叔父终究还是没能撑过啊!”郑平暗暗一叹,眼神中多了几分哀伤。 遥想当年,郑平出游洛阳时,曾在卢植府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卢植亦是向郑平讲述这朝堂事和下事。 刘备向前,将关羽往后一拦,随即恭敬一礼:“备,请教先生名讳?” 荀攸亦是回礼道:“颍川人,故尚书仆射荀攸荀公达,见过玄德公。” 刘备吃了一惊:“莫非是昔日与议郎郑泰、长史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合谋刺董的忠义荀侍郎?” 荀攸谦逊道:“事败被擒,攸苟活于世,当不起世人称赞。” 刘备肃然起敬,语气中多了几分悲戚:“卢师,已经故去了吗?” 荀攸点头:“六月初三,卢尚书跟吕布合谋诛杀董卓,吐血昏迷;六月初九,卢尚书苏醒,然而卢尚书根基已毁,苏醒也只是回光返照。” “卢尚书自知死后长安会再次陷入混乱、不想汉室倾覆无人匡扶,于是在临终前,谏言陛下给玄德公赐节、给其最欣赏的弟子关羽封侯。” “汉寿亭侯,以汉、寿为名,可护大汉江山、万寿无疆。” “而这本《卢氏新书.水战篇》,是卢尚书上次跟关君侯道别时的遗憾,卢尚书已经将其补全。” 关羽一双丹凤眼,死死的盯着《卢氏新书.水战篇》,想起了在洛阳时卢植的叮嘱。 “这本是《卢氏新书》最后一册,只可惜时间不够,未能将水战篇全部注解。” “云长回青州后,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显谋请教。” “你可要用心研读,切勿辜负老夫的厚望啊。” 即便是九尺男儿,关羽此时也忍不住虎目含泪,推金山倒玉柱,双手上举,郑重的接过荀攸手中的《卢师新书.水战篇》。 随后,关羽又自刘艾手中接过汉寿亭侯的印绶,不顾在场众人,默然而去。 “二哥,这还——”张飞正想呼唤,却被田豫拉住。 田豫的语气也有些低沉:“三哥,让二哥暂时一个人静静吧。我等门人中,唯有二哥是卢师手把手传授的兵法和为人处世情理。” 张飞心中憋得慌,怒道:“卢师怎么会死!是不是朝中有jianian人祸害卢师?俺要提兵灭了他们!” 刘备仰头长叹,心中的苦闷不知道如何宣泄。 唯有郑平最是冷静,继续询问道:“子干叔父是初九病逝,如今已经是七月初七,为何你们姗姗来迟?” “可是长安出了变故?” 荀攸道:“我是六月十二,卢尚书葬礼结束后离开的长安,因故在陈留滞留。” “至于刘宗正,他是因为遇到了兵祸,在洛阳藏身避祸,故而来得迟了。” “兵祸?”刘备闻言一惊,看向刘艾:“董卓已死,哪还会有兵祸?” 刘艾忿忿道:“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