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第一个成员 (第2/2页)
我们真的有网上传说的“零号项目”啊...... 李想叹了口气,开口说道: “陈念,我明白你的意思。” “你放心,我不是好高骛远,我只是......就是希望我们能快点好起来吧。” “不过就算没那么快也没关系,我明白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现在,已经到了我们要顶上去的时候了。” “没错,就是这样!” 陈念赞许地点了点头,随后继续说道: “我觉得你这种想法很好,你也可以到网上写个帖子啊。” “就用咱们的专业知识,分析分析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把过于偏激的言论都纠正过来。” “舆论也是重要的阵地嘛,我们不能光顾着埋头赶路,有时候也要抬头看看天啊。” 李想用力点头,神情有些兴奋。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他们能写,我就不能写吗?” “起码我还是学了一个学期了,比那些狗屁不懂的媒体要强得多了!” “我今天晚上不去图书馆了,写完帖子,到时候你帮我看看,高低给那帮大傻逼震一个跟头。” “注意实事求是!” 陈念再次提醒了一句,而李想则连连保证。 看着他认真的神色,陈念暗暗有些想笑。
这小子已经完全被自己带偏了。 他大概是已经接受了“华夏航空事业没有那么弱,但也绝对不强,我们还需要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这个设定。 基于这个设定,他写出来的东西,应该是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充分价值导向的好文章。 ----或者说,对战忽事业来说是好文章。 没想到,今天自己吃个饭,居然还能意外发展出一个战忽局成员来...... 陈念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笑意了。 他跟李想道了别,转身去了图书馆,根据早上小课时跟胡煦说的事情,开始预习有关陶瓷基TBC的材料学知识。 这一部分已经算是进入到材料学进阶理论内容了,所以他学起来很困难,只能说是根据现有材料,先建立大致的概念。 所以,哪怕他花了整整三个小时的时间,刷出来的源点数量也不过是0.04个。 总体的源点数量,来到了0.30个。 在短期内没有大的“模块化解析”需求的情况下,倒是够用。 先把陶瓷基TBC和alloyC阻燃材料搞出来,再去解决HIP设备的问题好了。 晚上十点,陈念收拾好东西回到了校外的住处,他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登录上邮箱,接收了李想发来的稿子。 一看这下,他几乎乐得从椅子上跳起来。 “......所以,我对我们目前歼十进展的判断是,我们在某些特殊领域存在突破,比如机体构型、飞控、雷达等方面,但在航发方面,仍然面临着重大问题。” “这次的AL-31FN引进项目失利,背后也许有众多我们无法去探究的复杂原因,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这将倒逼我们的航发工业进一步发展,给我们更强的动力。” “最多十年----大概率要不了十年,5到7年的时间内,我们就能完成绝大部分关键技术的突破,造出第一台真正属于我们的、适配三代机的发动机。” “让我们拭目以待。” 陈念一边笑一边看,这小子还真是写得一本正经啊。 这篇文章一发出去,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把“5到7年”这个数字记在心里。 因为,整篇文章实在是太专业、太有说服力了。 而这也正是陈念想要的结果。 在你们看来,航发是需要5到7年。 可在我看来嘛...... 他的视线转向桌面上那本记满了数据的笔记本。 也许7个月就够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