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四章 最后一群故交 (第2/3页)
…… 次日清早,山间有铃铛声。 一匹没有缰绳、未安坐鞍的枣红马沿着山路走了过来,脖子上系着铃铛与一块小木牌,铃铛晃晃荡荡。 “叮叮叮……” “马儿!” 三花娘娘愣了一下,随即毫不犹豫,立马就冲了上去。 待她跑近,马儿也停下来,垂下脖颈好让她抱着,一声不吭。 “你来接我们啦?” “噗……” “也想三花娘娘了吗?” “……” “三花娘娘跟你讲,我们在江上遇到一个小人儿,把她捡了回来,现在是三花娘娘和道士的学生徒弟,名字叫小江寒。” “……” 马儿多数时候是沉默的,好像听不懂话一样,却浇不灭三花娘娘的热情。 女童的声音清细雀跃,带着喜悦,使得这山间清晨也多了几分活力。 一行人稍作收拾,继续往前,只在山中留下一堆灰烬,述说着昨夜曾有人在这里过夜。 很快上了金阳道。 金阳道旁生满古柏,不觉已近盛夏,阳光穿过古柏,在凹凸不平的青石古道上留下明显的阴影与耀眼的光斑。 路上有江湖武人拿着刀枪棍棒成群的走过,不知要去哪里,又有官差押送着粮草货物与犯人沿道行走,偶尔还有邮差匆匆忙忙打马而过,更多的还是这条路上的背夫与客商,道人在马儿铃铛声的陪伴下,细细看着这条路上的风景与人,与每个人的目光相对相交,与行礼者回礼,与善谈者停下来交谈两句,将之与二十年前记忆中的画面对应起来,细品其中的差别。 直至走到逸都城外、馄饨摊前。 这次是二十年前的那一家。 也许是。 道人要了四碗馄饨,让马儿在旁边自己吃草,一边品着,一边看身边人来人往,从他们口中听逸州当下的风雨。 逸都城就在不远处。 “我们要去逸都城里呆几天吗?”旁边的三花娘娘问道。 “城中的故人几年前已经去拜访过了,旧地也去看过了,就不去了,留到下次吧。”道人摇了摇头,“今年下半年逸都城中有庙会,等庙会的时候我们再来逛逛这座逸都城。只愿当时它还没被风雨笼罩。” “那我们要回道观了吗?”三花娘娘挎着鼓鼓囊囊的褡裢,里头是被她吐了一口黄烟而晕厥的众多小动物们,而她拿着筷子,对他问道。 “再去拜访最后一群故交吧。” “最后一群故交?” 三花娘娘不禁露出疑惑之色,努力回想。 道人伸手揉了揉她的头。 “如今临近盛夏,天地燥热,正适合去青成山中避暑。” “青成山!” 三花娘娘瞬间想起。 只是当时的她尚且年幼,那时的记忆在她的脑海中已经十分模糊了。 “清晨……山……” 旁边又多了一道声音。 “青成山是逸州的道教名山,山上有个宫观,叫福清宫,是我们师祖的旧友,关系一直存续到了今日,便先带你去看一看。”道人说道,随即又露出笑容,“不过等你长大,此时的事,怕也忘得干净了。” “耗子~” 道人没有说什么。 吃完馄饨结账,一碗比上一回又贵了两文钱。 次日下午,青成山,福清宫。 道人站在门口,抬头看着树影婆娑间的福清宫山门,依稀还是当年模样,三花娘娘背着小江寒,则已上前而去,扣响了门。 “笃笃笃……” 敲了几下,她便停下,略微侧过头,听着里头动静,没有声响传来,便再敲几下,等到听见有脚步声,便立马放下了手。 片刻过后,便有人开了门。 “吱呀……” 开门的乃是一名小道童。 小道童从门后探出半张脸,看着面前生得格外白嫩精致、身着三色衣裳、背后还背着一个小女娃的三花娘娘,当即一愣,疑惑过后,似是想起了师门长辈的什么教导,顿时有几分害怕和警惕。 直到目光往后,看见后面穿着道袍、拄着拄杖微笑看他的道人,还有身后一匹枣红马,莫名觉得亲切,这才稍稍放松一点。 再看面前女童,面无表情的盯着他,又让他一阵发毛。 “道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