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打嘴炮,我是专业的 (第1/1页)
“太后出身楚国,想来应当是知道瘴气的厉害才是。” 没错,瘴气! 对于后世之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其遥远的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瘴气到底个什么东西。 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瘴气却是一个就在身边,且极其恐怖的存在! 何谓瘴气? 简单说,就是热带雨林中由于大量动植物尸体堆积在一起,而产生的大量病菌。 这些病菌大多存在于江河湖泊旁,每当太阳升起,照射到湖面,产生水蒸气,这些病菌就会随着水蒸气四散开来,向周围传播。 一旦这个时候有行人经过,就会受到这些瘴气的影响,而后生病。 后世由于人类已经将南方开发完善的缘故,因此这种能够产生瘴气的环境已经不存在了。可是现在不同,现在是战国时期,中国南方依旧存在着大量的原始森林。这些地方人烟稀少,开发不足,是很容易产生瘴气的。 秦国吞并巴蜀的时间不长,只有区区几十年罢了。这么短的时间,是不足以让秦国将这里开发完全的——事实上不单单是现在,哪怕是几百年后的东汉末年,在吸纳了大量的逃难人口之后,巴蜀也不过只有区区百余万人口,可见当下巴蜀人口之稀少。 人口稀少,土地开发程度就会不足。开发不足,瘴气就会丛生,这是一条完整的逻辑链,不需要王沉过多解释。只是轻轻一点,华阳太后就意识到了其中的厉害。 华阳太后是楚国人,楚国别的不多,江河湖泊却是遍地都是,而这些地方又偏偏是最容易产生瘴气的地方,因此华阳太后对瘴气的威力也是深有体会。 每年,她们家就有孩子或是奴隶因为瘴气而去世。 如今听到王沉提起瘴气,华阳太后本能地就对此感到了恐惧。 不过人在利益的面前,终究是会失去理智的。因此哪怕心中对王沉口中描述的瘴气感到了担忧,但华阳太后依旧嘴硬道: “这个无妨,楚国江湖众多,各地都有瘴气为祸,因此楚国也诞生了大量的巫医,可以治疗瘴气。只要哀家命人从楚国将他们请来,巴蜀的瘴气就不足为惧。” “话虽如此,但是这楚国的巫医,真的可以保所有人的安全吗?” 王沉闻言,倒也不急,而是继续微笑着说道: “且不说这巴蜀的瘴气与楚国的瘴气是否有所不同,楚国来的巫医是否能够医治巴蜀的瘴气。臣敢问太后,随长安君南下的宗室子弟这么多,难道巫医能够保证每一个人的安全?这些人可都是我秦国的栋梁啊!万一他们出了意外,那对我秦国来说,可无异于是灭顶之灾!” 轰隆! 王沉的话宛如惊雷一般,响彻在章台宫的大殿之内,震得所有的赢姓宗室成员心神动荡。 是啊,成蟜身为长安君,此次行动的总指挥,他自然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疗,但是自己的孩子呢? 他们不过是普通的随行人员,是南下去立功的。虽说成蟜不可能可以坑害他们,但是人数一多,照顾不过来也是难免在。再加上巴蜀穷山恶水,到处都是瘴气……很难说到头来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建功立业,顺利归来。 这与参军打仗不同,战争毕竟是人类活动,其轨迹多少是可以预判的。只要事先选好大腿,而后再将孩子塞到后方,是可以保证自家的孩子不会出意外,并且立下军功的。而瘴气不同,这玩意儿是大自然是伟力,谁都不敢说自己能够在大自然的伟力下完好无损地活下来,特别是这还是一个极其迷信的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赢姓宗室们会如何选,也就可想而知了。 “古语有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长安君出身尊贵,没理由亲身犯险。因此臣斗胆,请太后收回成命,让长安君去别的地方为国效力吧!” “是啊是啊,巴蜀实在是太危险了,这一路上旅途劳顿的,就算没有瘴气,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吃得消的啊,更别说长安君还是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孩子了。为了长安君的安全着想,还请太后收回成命!” “臣斗胆,请太后收回成命!” 很快,赢姓贵族们就达成了一致意见,而后全都上前一步,要求华阳太后收回成命。
“你们……你们……” 见状,站在赢姓宗室身旁的芈宸不由气急。只见他用手指着赢姓宗室们,身体不住地颤抖,却半天说不出话来。 也难怪芈宸如此反应,实在是赢姓宗室的做法太过混蛋了。你们不敢去那就别去嘛,干嘛非拉着老子也不让去,还让华阳太后改变主意。 而另一边,华阳太后却是要比芈宸清醒得多。她知道,赢姓宗室这是已经吃定自己了。 由于自己之前提出要和赢姓宗室共享利益的缘故,因此赢姓宗室已经打定主意,要从自己这边分到rou来。因此他们才会在这种时候联起手来逼迫自己,让自己放弃派成蟜去巴蜀。 因为他们想让华阳太后将成蟜派到别的地方去,而后自己再将孩子送到成蟜的身边,混一份功勋! “呼~” 明白归明白,但是华阳太后心中依旧觉得烦闷异常。原先的盟友顷刻之间就成了敌人,这种巨大的转变令华阳太后一时间无法适应过来。 而除此之外,更加令华阳太后感到难以接受的,是这一切都是由身旁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造成的! 只是轻飘飘的一句话,就令自己之前好不容易才营造出来的局面打了水漂! “还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啊!” 华阳夫人深深地看了王沉一眼,开口夸赞道: “能够得到你这样的青年俊杰辅佐,还真是大王的福分啊!” “太后说笑了,应该是能够辅佐大王,是臣的荣幸才是,怎么能够反过来说呢?” 王沉笑着说道; “须知君臣有别,尊卑有序,还望太后能够谨记其中道理,不可再说颠倒尊卑的话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