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嘴上的胭脂【求收藏】 (第2/2页)
成流亡,使各地可征丁银再少。摊丁入地,税从田出,丁银永可保障。不仅能减轻平民重税负担,亦能减少流亡出现。” 每一次流亡的出现,这天下都加深了一次隐患。 流亡越多,天下越乱。 隆泰帝听得摊丁入亩的好处,眼睛已经微闭起来,对秦钟的好奇越来越强烈。 琢磨一顿,已在心里许了四川、广东摊丁入亩。 眼睛却瞥了眼刚调任户部侍郎的浙江巡抚李善庸。 这个人是太上皇的亲信。 户部虽由忠顺王总理,可太上皇在里面还安插着不少人啊。 他一时又想起,四王八公这些老牌勋贵。 头疼! 隆泰帝与忠顺王再作商议,细细讨论了利弊,才准了两省奏请。 接着又论各省义仓,以及来京就食的流民如何安置。 说至晌午。 隆泰帝留着忠顺王叙话,谈至四王八公时,隆泰帝突然想起一事。 “前些日子,朕在清河镇遇上了一个有趣的小家伙。” 忠顺王寻常时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听到隆泰帝说话,也仅在双眼里透着疑问。 “陛下遇到了哪家的哥儿?” “不是谁家的,一个六品官员之子,和贾家宁国公府稍有些瓜葛。”
隆泰帝召了召手,一内监便拿了秦钟资料出来。 忠顺王接着瞧了,发现…… 秦钟平平无奇。 隆泰帝意味深长的道:“出生便没了母亲,父亲是工部小官,老师是考三十多年未中举的秀才。” 忠顺王听得隆泰帝的话,又仔仔细细翻了一遍,还是没有发现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这样的人, 如何会被皇帝称之为有趣? 资料上也没有哪一处显示着这人不同寻常。 不论怎么看,都是极普通的一人。 甚至,连许多普通农人之子都不如。 “陛下,这孩童……”忠顺王满心的不解。 隆泰帝却别有深意的说:“这孩童……在八月底算出了钱塘江九月大旱;在十月时,又提出了摊丁入亩。” 大旱? 摊丁入亩? 十二岁的孩童? 忠顺王并不信。“凑巧罢,又或是……” “朕亲眼所见,轻耳所听。” 隆泰帝笑容慢慢收敛。 他也很想知道,秦钟是道听途说,还是凑巧,亦或是…… “等过些时间,老五与朕一起去见见这奇童罢。” …… 清河镇,秦家。 秦钟并不知道皇宫里发生了什么。 他听到那提示只响了三两声后再没响过,便再不关注。 尽管心里好奇,为什么陈大爷会突然增加好感。 但由于现在陈大爷不在,他也无法验证。 便索性不想了。 只一手牵可卿不放。 偏偏他牵着还不老实,偷偷不安分,对着可卿手指轻揉慢捻。 秦可卿强忍着心中酥意,对他轻斥。 “乱动什么,你再着了冷,有你罪受。” “有jiejie陪着,再大的罪,我也愿意。”秦钟嘿嘿笑道。 他却越瞧可卿,越觉得喜欢。 太温柔了。 世上还有比她更温柔的人吗?连训斥人的时候都是温柔的。 出于两世处男的对异性的幻想,出于青春期男性的躁动。 他突有一种得寸进尺的想法。 秦钟看着那薄薄的红唇, “jiejie,我想……尝尝你嘴上的胭脂!” …… 求:月票推荐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