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相忍为国 (第2/2页)
的也是有季氏或者无季氏,哪个对孟氏更有利些。” “子服之忠,余自然是清楚的,郕邑宰也只是一时动怒,切勿放在心上。” 子服何再顿首,说出了这样的结论。 “主君,无季氏,是无孟氏也” 他行人的唇舌功夫开始发力:“且不说两家百年来唇齿相依,首先,大乱之后又灭季氏,刺杀一国上卿风险太大,容易激起国人的反对。其次,就是我之前说过的,剿灭阳虎余孽是第一要务。最后,便是郕邑宰认为除去季氏后,孟氏可以顺利掌权,但他却忘了一个人,一个新来的外人” 公敛阳面色微变,的确,他考虑事情时,一时间忘了那个变量。 为什么呢?或许是因为那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一直在强调自己要立功归国,仿佛在鲁国只是暂居一般。 但,这真的是事实么? “昨日与今日,赵氏武卒的战力郕邑宰想必也见识过了,季氏能够吞并,阳虎余党可以逐走,但赵子泰能除去么?” 孟孙何忌口中苦涩,这当然不能。 且不说郕邑兵打不打得过武卒,单单赵无恤背后的晋国赵氏,就足以让人投鼠忌器了。 “若真的发生季氏和叔孙被杀被废的情况,以我孟氏一家的力量便无法制衡赵子泰,他往大了说会联合季氏余党,控制国君兴师讨伐吾等,到时候孟氏存亡犹未可知。往小了说也会占据西鄙,到时候内有季氏余党,外有赵子泰,阳虎余孽割据,国分为四,只会让外寇齐国长驱直入,鲁将亡矣”
这番话,孟孙何忌是听进去的,他一直心存疑虑的,便是子服何与赵无恤的亲近。谁想,子服何居然早就深深忌惮此人。 与赵无恤的私交,那是朋友之谊,但正如他方才说的,子服何归根结底是孟氏小宗,一直都在为孟氏的利益考虑。 “所以必须维持鲁国的传统,三桓相忍为国”子服何如是说。 “诚哉斯言”孟孙何忌也做出了决定。 “郕邑宰,鲁难未已,日后要与子服子共同辅佐余,至于吞灭季氏之言,就不必再提了” 公敛阳允诺,但走出厅堂后,他脸色依然有些不忿,朝旁边恨恨地唾了一口。 “做什么事都有风险,若是像这般处处忍让周旋,孟氏再过一百代人,都会被季氏压着一头,如何能成为鲁国上卿?家主不像孟共仲孟穆伯孟献子等历代英主那样果断,真是可惜还有那子服竖子,武夫力而拘诸原,行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说的就是他这种人” “不过他说的也对,日后是要多多增加对赵无恤的防范,先鼓动鲁城的士大夫们排斥此人,将他和阳虎一样驱逐,再谋划季氏叔孙氏不迟。虽然郕邑兵不一定打得过赵武卒,但他们人数太少,也奈何我不得” 就在这时,府邸内墙的门扉突然被人推开了,却是孟氏的庶弟南宫阅字敬叔走了进来,他脚步匆匆,面容欣喜,亦有忧色。 “敬叔,发生了何事?” 南宫阅一鞠:“是子泰大夫回来了” 孟孙何忌和子服何也走了出来,闻言后连忙问道: “国君可还安好?” “阳虎可抓住了?” 前者是孟氏和子服何问的,后者是公敛阳问的。 南宫阅面露遗憾:“国君无恙,阳虎……阳虎却逃了。” …… 赵无恤一行人慢慢靠近了夜幕下的鲁城,他是从东南方进的城,这里由对无恤极其依赖的季氏控制,现如今早已大门洞开。 季孙斯柳下季等人从公宫里迎了出来,国君与执政前些日子都受尽了苦头,性命几乎不保,如今相见,顿时物伤其类,便穿着宽袍大袖抱头痛哭起来,场面不太好看。 首功之臣赵无恤则闪在一旁,等到君臣二人情绪平稳后才上前再次向他们“请罪”。 “本来国君获释后,我便要将叛逆的陪臣阳虎逮捕,锁以桎梏。谁想他狡诈又身手了得,忽然暴起,连续击伤数名武士,抢了匹马逃窜了,无恤办事不力,还请君上和执政降罪”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九天炎羽,三个脚的蝉,小齐文明奇迹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