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七章:讲学 (第3/5页)
br> 因为马上就到约定的时候了。 “宋道友。” 而也就是在这时,房门被敲响了,是林成几人。 宋知书起身,将门打开,看着面前几人,虽说只有数日不见,但三人身上的气息比之前更为厚重,显然也没有浪费光阴,努力修炼,妖魔的出现,给了几人紧迫感。 没有多说什么,宋知书正准备将几人请进门。 “宋道友,我们今日就不进去了。” 林成一笑,语气带着些许兴奋:“您听说了吗?青州书院请了一位先生讲学,有关儒家开蒙,马上就要开始了,据说不舍限制,谁都可以听,我们三人打算前往,看看有没有什么收获。” “是啊,不说能不能养出儒家正气,可多多接触也是好的,宋道友要不要一起?”王冲也开口了。 “宋道友是真正的儒家读书人,哪里需要什么开蒙,再说那青州书院请的先生,我觉得怕都比不上宋道友,或许就比陈先生强一些。”李先松笑着摇头,认为青州书院这样做,肯定不会真的请什么厉害的儒家读书人来,自己等人去就可以了,毕竟每怎么接触过儒道。 可宋知书他们是知道的,真正的儒家读书人,天赋非凡,据说大儒都非常看重。 青州书院在几人的眼中确实不错,但也只是一个小地方的书院而已。 请的先生怕也只是针对那些未曾开蒙的人。 “噢?” “原来我在三位道友的眼中是这样的人啊?” 可也就在此时,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让李先松等人顿时浑身一震,不由转过头去,便发现陈景云带着笑意站在不远处。 一时间,三人低着头,有些不知所措,尤其李先松,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子。 什么时候说不好,为什么要在这时候说陈先生坏话。 宋知书则是摇头一笑,没有开口。 他知道以陈景云的为人,不会将这些放在心上,毕竟没什么恶意。 果然,陈景云在说完话之后,缓缓走向前来,只是笑着看了林成三人,然后转头望向宋知书,微微躬身,语气带着恭敬:“宋先生,一切都准备妥当,家师差我来请宋先生入书院讲学。” 此话一出,林成等人顿时一愣,然后眼中带着震惊之色,齐齐看着宋知书。 “难道,青州书院所请的那位先生,是宋道友您?” 不能怪他们震惊。 因为几人确实没有想到,青州书院居然会这样做。 可若仔细想想的话,似乎也很正常,以宋道友的能力,确实有资格。 “自然,三位道友你们可得感谢宋先生,正是他提出的此次讲学不设门槛,有兴趣皆可来。”陈景云看着几人震惊的神色,不由有些好笑。 “好了陈先生,事不宜迟,我们出发吧。” 宋知书却未在这个地方多做纠结,只想尽快开始,尽快结束。 “好,宋先生请。” 陈景云也没有废话,领着众人离开客栈,前往青州书院。 青州书院很大,有数十个任职的先生,基本都在知行与知圣境,而此次讲学,他们与院长程宏并不会参与,只是做好了准备,而讲学之地则在书院广场,那里地方很大,可供数千人听学。 同时为了符合宋知书的要求,青州书院今日不闭门户,来者皆可前往广场。 而按照书院的估计,今日之讲学,除了那些学生外,前来的散修也会有超过千人,因为书院之前只是说请了先生讲学,并没有说是谁。 这是在路上陈景云介绍的情况,让宋知书做到心中有数。 对此,宋知书也有预料,毕竟自己并不是什么出名的读书人,加上青州书院没有透露出身份,能来千人已经不错了,如果换做古云大儒,怕是全城修士都会前往,可那样一来,书院也装不下。 不多久,众人走入青州书院,里面有亭台楼阁,竹林莲池,装饰并不豪华,但却符合读书人的胃口。 而在走到书院广场后,只见广场上坐了很多人,除书院学生之外,再有就是一些散修。 这些人黑压压的一片,声音嘈杂,似乎都在谈论今日讲学的先生。 最中间则是一座高台,是先生的讲学之地。 林成等人在其中找了个位置坐下。 宋知书则在一旁等候。 陈景云在看时间差不多之后,直接登上高台,望向众人,运转儒家正气:“诸位安静,时辰已到,今日我青州书院讲学,来者皆可听,诸位起立,请讲学先生。” 说完后,他面向宋知书所在的方向微微躬身。 下方,一众听讲学生和修士,也一个个站起来,目光中带着好奇。 “这位先生,似乎有些年轻啊。” “是啊,这青州书院,会不会是随意应付一下啊?” “管他应不应付,像我们这种散修能进来听学就已经不错了。” 看着宋知书,有修士窃窃私语,觉得宋知书是有些像读书人,但却很年轻,一时间不由迟疑。 而面对数千道目光,宋知书面色平静,当初在执法堂的场面可比这个大多了,他心中完全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只是缓缓走上高台。 “在下宋知书,是今日的讲学先生,而今日我要讲的,是君子之道。” 宋知书望向众人,没有废话,直接道出今日的讲学内容。 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儒家最重君子。 而在场之人,大多数都是没怎么接触过儒道的人,从君子之道入手,让他们初步了解何谓君子,这便是宋知书给众人的启蒙内容。 “敢问先生,何谓君子之道?”下方,一人站起来,年纪不大,身材有些肥胖。 看起来并不是青州书院之人,而是一名散修,眼中带着求知的欲望。 “问的不错。” 见此,宋知书压了压手,示意对方坐下,然后望向众人,沉思片刻后便直接道:“君子怀德,以众人利益为出发点,君子德风,以积极的态度向世人传颂美德,君子周而不比,以公正之心对待每件事物,君子坦荡荡,无需逃避任何怀疑的目光,君子中庸,不偏不倚,君子守礼,留一份敬意在心中。” 宋知书开口,对于自己理解的君子之道,没有丝毫隐藏,大大方方讲给所有人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