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天魔 (第5/6页)
在的方向,望向众人:“此战有功之人,或得到应有的奖励。”
他的声音很轻,但却带着某种不容置疑的味道,而作为平复此次晋州大乱的主导人,也确实有资格在结束之后,进行最后的收尾事宜,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奖励有功之人。 当然,无论徐长御还是中年道姑,都明白之所以能保护晋州凡人,根本原因就在虞城。 虞城是那些散修镇守的,并且坚持到了最后一日,这一次功劳最大的就是他们。 而其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谁呢? 一时间。 在场众人都看向了宋知书。 他们自然知道此人和慕长歌之间曾经有过冲突。 现在二人再一次相见,不知又会发什么。 若换做之前,对此却是不会在意,毕竟两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即便其中的宋知书,已经展露出了强大的儒家天赋,可天赋到底只是天赋而已,并非代表实力。 而慕长歌呢,在多年之前就已经扬名,更是代表太昊剑宗做了许多事情。 看似只是年轻一代,但早就被诸多老一辈人物视为强者了。 不过现在却不同了。 他们到虞城,可是亲眼看到此人,用一剑解决了整个晋州的大危机啊。 那一剑太引人注目了,即便有些人猜测不是宋知书真正的实力,但那一剑却融合了道与儒两种力量,完美契合,从这方面就能看出,此人潜力无限,未来追赶慕长歌肯定不在话下。 因为此刻的沉默,宋知书与慕长歌二人的目光,也终于有了接触。 他们相互看着对方,一上一下,一如当初在执法堂。 但不同的是。 现在宋知书已经不只是筑基,而是结丹,更为儒家君子境的读书人。 尤其对于晋州大难的功绩,不说完全能做到平起平坐,但至少也不会像之前那般被完全无视。 不过最后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慕长歌直接转身,消失在了虞城的虚空之上。 那庞大的纯阳剑意,也在此刻全部消失。 一切,似乎都落下帷幕了。 “宋道友,你是此次晋州大乱的功臣,理当奖励,不过这些事情,我们各宗门之间,还需要仔细商量一番,现在晋州之难解除,此后的消息,希望宋道友到时候在青州等。” 慕长歌离开后,徐长御几乎第一时间走过来,直接以功劳为话题开口,然后又再次拱手:“儒家之心,道家之剑,今日我算是见识到了,正巧我对儒家也有兴趣,忙完手上的事情后,必亲自与宋道友促膝长谈。” 他语气温和,让人心生亲近,虽然是剑修,但此刻却并不给人一种锋芒毕露的感觉。 宋知书是第一次接触蜀山剑宗弟子,所以对其并不了解。 不过从之前,徐长御第一个面向所有散修躬身,表达谢意上看,他明白此人至少在心性上过得去,而蜀山弟子,最重心性品质,所以在稍稍思索后,便回礼道:“一定。”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对方如此客气,自然不会拒绝。 “好。” 徐长御得到回答后,当即一笑。 继而看向在场身边的人,继续道:“诸位,在下就先行一步了。” 晋州发生的事情,他还需要回禀宗门,当然并不需要赶去蜀山,作为天下三大剑宗之一,而徐长御又是真传弟子,自有手段,所以现在离开,只是转回青州。 在那里可还有一群师弟师妹呢,也需要告知他们一些消息。 故而在说完后。 便没有犹豫,直接御剑而起。 “动作倒是快,蜀山弟子也不老实啊,不就是因为宋知书吗?” 中年道姑见徐长御离开,在心里摇头,觉得对方和身后的蜀山肯定有些坐不住了,但很快她脸上也露出笑意,走到宋知书面前:“宋道友,在下青城弟子烟箩,今日一战,宋道友必然扬名天下。” “不过,其实在之前,我家掌教就对道友你颇为欣赏,说道友你是儒家大才。” “适逢儒家当兴,我也有读书之意,若有机会的话,望宋道友赐教。” 此话一出,旁边各大宗门强者都转过头,露出鄙夷之色。 确实,儒家在圣人坐化后,不再受到压制。 不说顶尖宗门,但凡有点势力的实力,都想在弟子之中培养出几个读书人。 青城剑宗自然也是其一,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儒家学派的支持,弟子读书什么的没什么。 但问题的关键,是众人知道这中年道姑,一心修道,对此并不感兴趣,可现在为了邀请宋知书一叙,居然编造出了这样的言论. 当然他们也知道,对方不过是在假借自己之名罢了,真正对宋知书有兴趣的,是青城剑宗。 其实早在当初宋知书诵念大学知道,引动天地之音后,脱离太昊剑宗后,各大宗门就有了拉拢的迹象,只不过并不强烈,可如今有了晋州之事,就不一样了。 带着一众散修,守住虞城十日,完成了各大宗门都不敢想的事情。 宋知书今日之举,定会传遍天下,备受关注。 “好。” 而宋知书呢,自然也明白中年道姑的意思,所以也没有多说什么,点了点头: 他也知道,自己在今日之后,名字会被更多人熟知。 有人邀请接近也在情理中。 对此,宋知书之所以没有拒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