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七章:魁首 (第1/6页)
儒剑仙正文卷第一百零七章:魁首虞城,天清气明,大日的光辉照耀了每一片区域。 之前的黑暗早已被驱散了,似乎从未来过。 一间房屋内。 宋知书盘膝而坐,神色平淡,可并没有修炼,而是仔细端详着手中的小册子。 旁边,是与他一起经历过大战的陈景云以及林成等人,不多,只有十余个。 “死去的那些人,名讳还有一些具体的信息,都记载小册子上了。” “总计是八百六十四人,全无遗漏。” 陈景云在一旁开口,声音显得有些沉重,在那其中,除了有自己在青州城带来的散修之外,还有原本就在虞城的,所以加起来有八百多人,全战死在了虞城城下。 而距离那一战,现在已经过去三天了,在这期间,他们将所有的事情都处理了一下。 另外就是将之前疏散的凡人百姓,再一次迁入了城内,现在是收尾事宜。 小册子上记载的那些人,是与他们浴血一战的人。 陈景云也将每个人的名字信息都记了下来。 “恩。” 宋知书看着上面的一个个名字,点了点头,这些曾经都是鲜活的生命啊,沉默片刻之后,他便抬起头:“这些名字,我们要刻在一座石碑上,立于虞城中心,有些人,不应该被遗忘。” 这一场大战,规模并不大,死去的人其实也不算多,但却有着极大的意义。 关键时候,不顾一切,选择挺身而出,本就值得所有人敬重。 何况他们还坚守到了最后一刻。 宋知书不管别人会怎么想,但在其眼中,在虞城死去的人,于自己而言,值得敬佩,值得一生铭记。 “放心,我们已经在做了。”陈景云回答,立碑之事,对于修士来说并不难,而以那些人做的事情,也确实应该如此。 “王兄看到,应该也会高兴吧。” 林成和李先松相视一眼,那是他们的挚友,如今已经死去了一个。 二人对此的确难受,但并不会觉得可惜,为大义而战,守在了最后一刻,应是骄傲。 其实,在这一战之后,守住了虞城,每个都是有功之人,此次不仅避免了晋州大难,还防止了封天魔阵完全激发后所带来的影响,怎么奖励都是不为过的。 甚至于依靠此战,他们的名字也会被一些人知晓,入一些顶尖宗门为弟子都没什么。 毕竟功劳放在那里,并非用修为和天赋就可以衡量的了。 有些势力也很乐意招收,作为象征。 事实上,在这几天内,也确实有一些宗门来到了虞城,询问了林成等人有没有入门的想法,给出的待遇都很不错,就连陈景云也是,由于拥有读书人的身份,找上他的宗门有很多。 不过对于这些,他们暂时都选择婉拒了,没有接受。 每个人都认为,守卫虞城,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如果有奖励,拿该拿的就好。 至于前往宗门却并未考虑,陈景云等人都觉得自己不是什么大人物,应该没有那么大的份量,如果真的接受了,那死去的人呢? 经历这一战,活下来的人都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知,一切都不过暂时的。 他们活下来后,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还应该背负更多的东西。 现在众人想的不是以后,而是那些死去的人。 “历经多日大战,又忙碌了好几日,诸位道友先回去吧,到时候我们还要回青州。”宋知书打破了宁静,当即开口道,现在虞城已经不再危险,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自然也是时候回去,因为那些死去人的尸骨,有些就在青州,应该带回求安葬。 “好。” 众人点头,然后起身,各自准备去调息。 陈景云则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当即道:“宋先生,虞城城主周晃今日回来了,说这两日将会大摆宴席,宴请我们这些人。” 不属于虞城的某些人永远地留在了这里,偏偏是虞城的,却早早离开了。 对此,他心中没有怒,只是平淡而已,因为没有必要。 “不必理会。” 宋知书头也没抬,直接罢了罢手。 虞城城主在大战开启之初,就选择逃离了,现在一切落幕又选择回来,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但他并不打算去指责什么,个人有个人的选择而已,没什么好说的。 “恩。” 陈景云也是这个意思,当即微微躬身,然后与众人离开了。 房间中,就只剩下宋知书一人,依旧拿着那本小册子,沉默良久,郑重将其放在储物袋当中。 做完这些后,他闭上眼睛,体内,有数百道儒家正气不断震荡,那是宋知书在从知行境入君子境之后所出现的,细算之下,一共有八百二十道。 似乎可以再开启仙塔二重中的第四个玉盒了。 之前宋知书经历多日大战,凝聚了非常多的儒家正气,不过因为将【圣心】作为的最后的底牌,所以并没选择开仙盒,而是直接将其转化为了浩然正气,有三千道。 如此,他在激发【圣心】后,才能拥有堪比元婴境的力量。 不过也因为这次,所有的浩然正气和儒家正气几乎全部都用光了。 现在也只有体内的那八百多道儒家正气了。 果然。 堪堪是凭借提升境界,就想要获得更多的儒家正气和浩然正气是不太可能的,必须要斩妖除魔才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