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七章:魁首 (第6/6页)
给,那之后云灵斋的生意都很难做下去了。 与林成二人告别,宋知书回到了房间,所有的一切也在此刻都归于了平静。 而从现在开始,虞城、晋州的事情也全部都结束了。 “结束了啊。” 紧闭门窗,宋知书盘坐在床榻上,心神宁静。 该做的都已经做完了,一切都落下了帷幕,只不过这些天发生的事情,自己怕是不会去忘却了, 没有多说什么,他站起身来,将纸笔放在桌子上,缓缓铺开。 然后又回忆了一下这些日子以来经历的所有。 良久,宋知书拿起笔,沾了沾墨水,在宣纸上写下了一行字: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是中庸之道开篇的第一章。 因为在虞城连续的大战,以至于在最近一段时间都没有好好静下心来读书。 而今日再写下了这一句话之后,宋知书又有了新的一种感受。 之前他对于此话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 认为只需要以自己的见解去做事,然后影响他人,就已经印证了开篇的这第一章了。 不过现在,宋知书有了另外的见解,认为并非只是影响到他人就可以了,正如之前在青州书院讲学,传播君子之道,其实要论的话,也能理解为修道之谓教,但很勉强。 教,教化也。 不仅是要他人理解明白,也需要他人有所感悟,同时做到这一步。 当然这并非单纯的让别人做出和自己一样的事情,可以理解为以自己行事的准则,去引导他人,然后引出他人内心中的善。 儒家至善,是每个人读书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对此,宋知书明白了更多。 重要的不是教,而是教化,一如此次虞城之战,被天下人熟知之后,也会引起更多人心中的善。 “中庸之道,做人之道,无外乎如此。” 宋知书自语,明悟了更多的东西,对于中庸有了更多的看法和理解,这就是行万里路的重要性了,读死书是没用的,需要有经历,经历才是最好的老师。 思绪至此,他继续默写中庸之道。 莫约一个时辰后,默写完毕。 宋知书则仔细端详,同时思考今后要做的,也就是自己真正所需的是什么。 “宋道友可在?” 不过这时候,一道声音自门外响起,不是林成,也不是陈景云。 对此,宋知书稍加思索,将笔墨收起,然后稍稍整理了一下衣衫,便打开门。 在面前站着两个人,蜀山弟子徐长御、青城弟子烟箩。 “见过二位道友,请入内一坐。” 宋知书早就知道两人要来,所以并不意外,而之前在虞城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了二人的身份,乃两大剑宗的真传弟子。 不过他神情平静,无悲无喜,是平常心,没有过于热情,也没有过于冷漠。 “多谢宋道友。”二人微微躬身,然后走入房间当中。 “不知两位道友亲自登门,所为何事?” 宋知书为二人各自斟上一杯灵茶,语气温和道。 自身份显露后,想要接近和拉近关系的人不在少数,而两人此前就已经表明了心迹,也就不需要拐弯抹角的了,正好自己也想从这两大真传弟子身上,了解到更多的事情。 尤其事关北洲妖魔之乱,他有过耳闻,非常严重。 此次晋州大乱,各大宗门之所以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也因为顶尖强者都前往了北洲。 当然这些都是宋知书在他人口中听说的,而且不多,可面前两人身份很高,自然知道的就更多。 “宋道友,我家掌教很看好伱,希望如果有机会的话,邀你去青城剑宗一叙,当然,什么时候去看宋道友,这是青城剑符,若宋道友想好了,可捏碎此符,我自会前来带你前往青城剑宗。” 中年道姑烟箩性子很直,开口就摆明了目的。 同时从衣袖当中拿出了一枚玉符,上面刻有青城二字。 “好。” 宋知书没有犹豫,直接点头。 青城乃天下三大剑宗之一,乃老牌顶尖宗门,传承悠久,若能前往自然是不错的。 且对方已经说明并不着急,等想好了随时都可以前往,态度温和。 所以根本就没什么拒绝的理由。 “既然宋道友答应,那我就不打扰了,徐道友有更重要的事与你说,我先告退。”中年道姑见宋知书收下玉符,当即起身拱手,宗门交与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自然不需要再留下来。 且她也知道,自己在这里的话,徐长御可能很难开口。 “多谢烟道友,烟道友慢走。” 果然,徐长御见对方要离开,连忙站起来,不带一丝犹豫。 中年道姑见此,完全没有理会的意思,然后一步之下就直接离开了房间。 宋知书一愣,但却也并未在意,继而将目光投向徐长御。 “宋道友。” 徐长御坐下,稍稍整理思绪便开口道:“我知你有许多问题,也有许多疑惑,但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这些事情,自然有人会为道友就解释,现在还请容在下问道友一个问题,不知宋道友,可愿入我蜀山剑宗?” —— 晋州之乱结束,接下来剧情发展方面,七月会尽量加快速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