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春秋 (第4/5页)
想要开启玉盒,只是被打断了,现在没有别的事情,自然也应该开始了,何况宋知书还想知道,仙塔第三重是什么情况呢。 而此刻在自己体内,还有七百道儒家正气,因为之前要提升圣人剑胎,凝聚了十道浩然正气。 开启第四个玉盒,则需要五百道,足够了。 随即。 他引动儒家正气,注入其中。 嗡嗡嗡。 下一刻,玉盒开始抖动,阵阵华光不断涌动,强大的气息涌动。 不一会儿,伴随着玉盒炸开,宋知书只看到在其中,有一支黑色毛笔沉浮,毛笔通体呈现玉质,散发着氤氲霞光,但除此之外,并无任何特殊之处。 而也就是在这时候,一道信息也涌入他的脑海之中。 【春秋笔】 可在虚空中,配合和浩然正气,以三千神文进行书写,顺应天地之意志,圣人执笔下,一字可定生死,一字让日月流转,号令山河,改写天地大势。 欣喜并不是很多,可宋知书在知道其作用后,眼中不由浮现出一抹震惊之色。 这春秋笔,不属于任何法宝,而是儒家文宝,威能也随着儒家境界而提升。 正如上面所说的那样,圣人执笔下,一字定生死。 当然。 现在的宋知书根本无法做到这种程度,但关键在与,可以配合三千神文使用。 “那岂不是说,我就算不适用宝玉,也可在虚空上写下神文,然后展现出相应的威能。” 此前宋知书得到三千神文,基本上只用来铭刻宝玉,事实上并没有发挥出神文真正的作用,除了其本身修为不强之外,另有一点便是神文中的力量无法掌控。 就犹如一般的下品宝玉,无法承受神文之力。 可现在拥有春秋笔后就完全不同了。 想到这里,宋知书睁开眼睛,心思微动,春秋笔出现在手中,继而在稍加思索之后,他在其中注入一道浩然正气,然后在虚空上写了一个‘盾’字。 嗡。 虚空上的那个‘盾’字当即散发出炽烈的光芒。 下一刻,在其面前,一面古朴的圆形盾牌出现,但不同的是,这面盾牌完全将宋知书给包裹了,四面八方没有任何遗漏,可却不阻挡视线以及元神。
见此,宋知书拿出圣人剑胎,往上面轻轻一划,居然没有留下任何印记。 这倒是让他有些惊喜了,虽说自己没有动用法力,可现在的圣人剑胎,乃极品灵器啊,即便是相同等级的防御性法宝都挡不住,会留下痕迹。 可这‘盾’字形成的盾牌,却有如此效果。 “想来,三千神文的真正作用,并非铭刻在宝玉上,而是以春秋笔书写,才能展现出真正的威能。”宋知书收回浩然正气,然后开始了思考。 春秋笔的作用说的很清楚,可以令山河变幻,日月流转,这已经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了。 即便是强大的修士,也需要配合神通才行。 但在春秋笔下,可能只是一个字,亦或者一句话的事情。 “圣人剑胎,三千神文,孟子画像.不知这儒圣仙塔还能给我带来多少惊喜。”宋知书是越来越期待之后开启的玉盒了。 所以他再一次沉下心神,进入儒圣仙塔之中。 阻挡自己前往第三重的光幕消失,宋知书直接走了上去。 第三重仙塔和之前的两重没有区别,但不同的是,在这里面一共有五个玉盒,比第二重多一个。 稍稍感知一下,立刻就知道了,想要打开儒圣仙塔第三重第一个玉盒,必须要一千道儒家正气,也就是第二重最后一个玉盒的一倍。 一千道。 宋知书有些无奈。 当初在虞城之下,儒家正气简直用之不尽啊。 不过没什么,未来自己还有很多获取儒家正气的方式,不急于一时。 随即,宋知书又睁开眼睛,熟悉了一下春秋笔,将剩下的儒道正气全部转化成二十道浩然正气后,体内现在有三十道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对于自己修行非常重要,也是对敌不可或缺的手段。 如今距离开启第三重第一个玉盒所需还有很多。 干脆直接凝聚成浩然正气。 因为接下来的目标,是达到结丹中期。 宋知书知道,有关于散修联盟成立的消息,很快就会下来了,届时一定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 对于所谓的盟主之位,他心里其实是没有多少兴趣的,但这关乎到未来各大势力之间的稳定,正如蜀山掌教说的那样,一但被某个有野心的宗门掌控散修这股势力,那无疑会对世间平衡造成影响。 所以这个位置,宋知书也得去争一争。 不仅是为了稳定人族内部。 更为重要的,是当成为了散修盟盟主后,自己也有资格真正为这当世做些什么。 当然,在此之前,必须要拥有足够的实力才行。 所以之后,宋知书盘坐起来,开始盘坐修行,他手上还有一千枚混元丹,按估算的话,足够达到结丹境中期了。 如此,接下来的时间,他也哪里都没去,一直都呆在客栈房间之中,炼化混元丹。 好在体内有浩然正气,可以加快炼化速度的同时,也不用去担心丹毒。 一晃大半个月过去。 这一次。 云灵斋的房间之中,宋知书睁开眼睛。 下一刻,在其周身一道道天地灵气不断汇聚而来,涌入毛孔之中。 体表更是环绕一层层光辉,看起来非常耀眼,尤其此刻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息,更是厚重无比。 “结丹中期了吗?”宋知书感受了一下体内再一次增强的法力,脸上不由浮现出一抹笑意。 结丹中期,对比结丹初期,不仅法力愈发浑厚,因为庞大的天地灵气汇聚,连其体魄都增强了些许,对比筑基境,结丹境修为的提升是方方面面的。 而随着修为增强,他亦能感觉到,自己实力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不言其他,单单是法力,就是之前的一倍有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