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 划界 (第1/2页)
光大二年(568年),五月初三。 故北周荆州总管府。 正堂中,有五人围坐在一张大案之侧。 其上首是现今的陈国天子陈伯宗。 左面是齐太保、咸阳王斛律光,齐豫州道行台仆射、代郡公元景安。 右面是陈车骑将军、食五千三百户一等邵陵侯章昭达,陈中权将军、食四千二百户二等寻阳侯周罗睺。 而在中央的大案之上,则是摆着荆襄、辽东两幅舆图。 此前,双方已是做过寒暄,相互之间言语也试探过了几轮。 是以此际,作为此次北齐伐周主帅的斛律光,终于明言了自己的划界主张。 “此番攻周,北面有我北国四万将士出南阳,故敌荆州之众不敢轻易南动。” “是以有章车骑一战而破襄阳,擒宇文直,以致伪周丧胆,旬月之内,荆襄传檄而定。” “然我行程稍慢,惟得蒙、淮、广三小州及南阳左右郡县。” “而今伪周执政宇文护死,其国中必生祸乱,武关周师已无力东向矣,而其主必令其众还长安。” “是以光言,此役至今已毕。” 言到此处,斛律光顿声遥指那幅荆襄地图之上几处,道。 “关西既生祸乱,光有意回邺请兵,由北道直取长安,肃洗残周。” “然光此来南方,料所获不足以悦邺中,愿陛下赐荆州、新野、湖州三地于光。” “得此三地,则我北国全有南阳故境,邺中必悦。” “邺中悦,则光可引兵关中。” “关中既迫,无暇南顾,巴蜀即入陛下之手也。” 言罢,斛律光抬首望向了陈伯宗。 这是他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位南国君王。 果是形貌俊逸,目藏神光。 这南国天子,恐非易与之辈。 陈伯宗见斛律光望向自己,倒也没有斥责他直目天颜的无礼。 他将斛律光的言语在心内咀嚼了片刻,便答道。 “咸阳王所求之事,朕允了。” “我南北二朝,盟而攻周,义同手足,上皇遣王助朕收取荆襄,恩德实重,岂可亏待之邪。” “今者,周人内生变乱,实天欲其亡也,然此番兴兵,我朝资财已竭,实已无力西顾。” “朕欲但留一二万众屯守襄阳,自归建康也。” 他这话语之中,却是满是示弱之意。 据他得来的最新消息,宇文护之子宇文训已被陆腾和叱罗协拥入成都,想来等不了许多时日,待得宇文护被杀的消息传入巴蜀,其便会在蜀中建号自立。 届时周国南北分裂,实力大损,陈、齐二国之间,原本因为共同强敌而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便要不复存在了。 用后世流行的说法来讲就是,自宇文护死后,陈、齐二国,南北之间,谁存谁亡,便成为了方今天下的主要矛盾。 这个矛盾不会因为他娶了北齐的公主就消失。 只能说,当一个强大的周国从天下消失的时候,陈、齐两国赖以合作的政治基础便就跟着不复存在了。 不过此时的示弱和退让,还能让两国间的和平,维持得更长一点。 他不担心长安的宇文邕真就一不小心被北齐消灭。 毕竟他是穿越者,他有这个时代之人所没有的后见之明。 他知道,高纬,是每一个欲要一统天下之人,最好的对手。 他只需要,积蓄实力,等待时机,便已够了。 念及此处,陈伯宗便又补充了句。 “前番上皇与朕相约征伐高丽。” “今日上皇既令咸阳王与我会商破高丽后疆界划分,朕既为南面之婿,又岂可夺翁丈之美。” “请王回报邺中,高丽之土,南国惟取平壤及东岸沿海数城,其余之地,尽为齐境。” 算来高湛大约一二年中,便要故去了罢。 这些疆土,便权且先寄在北齐账上。 ———— 斛律光闻得陈伯宗这般豪气的退让,实在有些惊讶。 毕竟按照原本的计划,他此番将荆襄与辽东之事放在一处谈论,本就存了在辽东问题上做些让步,然后换取南阳领土的打算。 须知道,新野、湖州与荆州乃是南阳南面的重要屏障,有这三地在手,南阳与襄阳之间,才不会是一马平川。 可以说,南、北二方,谁占据了这三处,便占据了在南阳—襄阳方向上用兵的主动权。 这三处的军事价值,斛律光相信对面那两位名动天下的陈国将军不会看不出来。 但现在,如此重要的问题,却被对面这位少年天子,如此轻易地决定了。 这到底是自己方才看走了眼,还是对方在示弱讨好齐国。 可是,其为何要如此呢? 上皇高湛如今春秋正盛,年岁不过三十有二,尚有大把光阴可以挥霍。 而今周国内生祸乱,齐国扫灭关中有望,料算便是最为懈怠之人,也当振作攻周。 周国失了荆襄、南阳,南面又有陈国牵制,实力已下降了不止一半。 而周主宇文邕先前不过是宇文护的傀儡,料算也没什么特异的才能,齐国纵使一战不能灭周,多攻上几次,关中也要钱粮枯竭而亡。 关中若灭,那北强南弱之下,南征灭陈便会成为齐国后继有为之君的必然选择了。 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现今的天子高纬,往后若是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