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邺城 (第2/2页)
所以他帮和士开在朝堂上排除异己。 所以他把高长恭丢到了辽东更深更远的山里。 所以他让自己的另外两个儿子,高绰和高俨,做了齐国的司徒和大将军。 他刻意宠爱着高俨,他想告诉臣下,要政变,可以,不过得烂在自己这口锅里。 他自以为安排好了一切,他可以继续他的享乐,一年又一年,直到有一天,他在某个妃嫔的榻上忽然死去。 但他没料到周国竟这般不禁捶打,只三五月间,竟就似走到了悬崖边上,好似只要自己这个虚得发慌的齐国上皇伸指一戳,便会坠崖死去。 他有些受不了这种诱惑,毕竟,除开男人的身份之外,他还是个皇帝。 毕竟,除开那令人陶醉的爱欲之外,他还更放不下那令人沉醉的权力欲。 关中的女子,会是何种滋味呢? 这些日子里,他总有这种幻想。 是以他挤出了自己每日所剩不多的休息时间,开始着手起谋划灭周的工作来。 今日,便到了这个工作的收获时机。 “上皇,本月兴兵万不可行,臣请太上再待旬月,待九月秋收之后,再行伐周之事。” 高长恭正伏在阶下,叩首强谏。 “今河北诸州积粮俱在邺中,其数不下二百万石,足供二十万人十月之用,何以不能兴兵西顾?” 高湛有些气闷地质问道,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他必须着急。 高长恭只再叩首道。 “上皇,臣自辽土西来,常见河北百姓面有饥色,问之,则曰,去岁遭逢大水,今年又被旱涝,家中粮谷将尽,唯一日一餐,以图活命。” “上皇若此时用兵,征调劳役一起,臣恐万千之人,饿毙于途也,若待秋后用兵,民困稍解,我可用其力而不杀其身。”
“是时,关中之粮亦获,我大军一旦破关西向,可就食关、陇,而不必为祸于百姓也。” 高湛闻言沉默片刻,半晌,他终于向身侧旁听议事的皇帝高纬问道。 “仁纲以为兰陵王所言如何?” 今岁年只十三的高纬闻言目光闪烁,良久,他才答道。 “张博士常教儿治国当务爱民,兰陵王之言,儿以为有理。” 高湛闻言假作发怒,道。 “汉人书生何无用也,仁纲才能实不如仁威。” 言语间,高湛的目光却是扫过面前三位军国重臣的面颊。 段韶神色如常,面上毫无波动,斛律光欲言又止,似颇有回护之意,高长恭面色黯淡,神色歉然。 将三人神情看在眼中,高湛已知高俨来日做不了高纬的对手,便又温和道。 “也罢,仁纲既为天子,此番征伐便由仁纲做主。” 高纬只屈身畏惧言道。 “儿不敢作主。” 高湛将他扶起,道。 “阿父老矣,汝当为主,此番伐周,汝为主帅。” 言到此时,高湛忽抬眼看向段韶,问道。 “段公可为天子之副否?” 段韶向他屈身应道。 “臣从命。” 高湛这才满意一笑,起身向殿内侍坐的亲近文臣和士开、胡长仁、唐邕等人宣布道。 “今岁二伐伪周,以九月为期,南北兴兵二十万,发役夫三十万,分三路攻之。” “南国小婿来书言,江南疲弊,无力西顾,我等正可值此良机,一力扫定关西。” “请公等预算消耗,今岁租调加征几何,且可先行议定。” 言到此处,高湛又叫到了高纬,他道。 “仁纲,待九月,汝与段公且西行,阿父为汝,守邺宫。” 说完这话,高湛却也再无心多言。 复同众人场面几句之后,便散了会议,自往了后宫潇洒。 ————— 光大二年(568年) 七月初二。 齐上皇与群臣定议九月攻周。 七月初八。 南周陆腾还成都,以成都近汉中,楚州(今重庆)便东走,请徙都楚州,以安社稷。 时成都左右富庶,户近十万,楚州左右贫瘠,户只二万,南周主宇文训贪成都之富,不欲迁都。 然其虑陆腾所言有理,遂置东都于楚州,并令其弟燕王宇文会,携所率汉中民口万余人,赴楚州修宫室。 宇文训又以楚州东近陈国,为表巴蜀恭顺,改楚州为恭州,并以辛昂为恭州总管。 七月初九。 北周随国公杨忠卒,其子大兴公杨坚嗣其爵位。 七月十二。 陈帝陈伯宗下诏伐周众军回归驻地,以车骑将军章昭达为都督荆、襄、安、郢四州诸军事,总理撤军之事,并令拣选荆襄降兵老弱,以编新军。 又令中权将军周罗睺、襄州都督华皎副之,佐其行事。 七月十五。 陈帝陈伯宗诏右军将军欧阳纥率中军五千逆湘水西上,至桂州,修缮灵渠。 又诏岭南经略大使将广州兵五千西上苍梧(今梧州),令催岭南诸酋首,未北行者北上。 岭南群蛮酋首未成行者,始行。 八月初九。 陈帝陈伯宗会百蛮首领于长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