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父朱高煦_第七十六章 武臣入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武臣入阁 (第1/2页)

    “阁臣是帮皇帝处理政务的,自然要挑选文官入阁,怎么可能让武臣入阁?”

    朱高炽脸红脖子粗的向朱瞻壑争辩道。

    “武臣怎么了,一国之君,文武并重才是长久之道!”

    朱瞻壑也是丝毫不让,大声驳斥道。

    内阁可不仅仅只管行政,军国大事也同样要处理,这时就需要武臣给出更加专业的建议,而不是让不通军事的文臣去瞎搞。

    朱棣要改革内阁,第一步就是要废除现有的内阁,然后再设立一个似无实有的内阁,至少从大明的行政机构来看,根本没有内阁这个机构。

    而接下来就是对内阁人员的挑选,朱高炽坚持内阁只是个行政机构,自然只能挑选文官入阁,但朱瞻壑却坚持文武并重,因此两人也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说起来这还是他们两人认识以来,第一次因政见不同发生这么大的矛盾。

    “以文御武本就是传统,若是让武臣入阁,那成何体统?”

    朱高炽再次激动的道。

    “屁个传统,大唐强盛时,从来就没有什么以文御武,李靖是武将,可也官拜尚书右仆射,与房玄龄并称宰相,长孙无忌是文臣,可人家照样能率兵击退突厥大军,那时文武间根本没有什么明显的界线。”

    朱瞻壑说到这里喘了口粗气,随即一脸鄙夷的道。

    “要说传统,那不过是宋朝才立下的规矩,结果呢,终宋一朝,打不过北辽也就罢了,竟然连一个小小的西夏,都能压着他们打,最后连皇帝都被女真人捉去跳舞了,好不容易南宋出了个岳武穆,却又以‘莫须有’之罪诛杀,最终亡国更是活该!”

    “你……”

    朱高炽被朱瞻壑怼的哑口无言,一时不知该怎么反驳?

    “大伯,我今天说话可能有点难听,但您信不信,若是让文官把持内阁,百年之后,我大明军政将败坏殆尽,就算空有数十万大军,面对敌人也将形同虚设!”

    朱瞻壑这时也感觉自己的语气有些激烈,于是冷静了一下这才苦口婆心的劝道。

    这可不是朱瞻壑危言耸听,历史上土木堡之败后,明朝勋贵死伤惨重,朝政也彻底被文官把持,武将的地位一落千丈,连带着就是整个军事方面的败坏。

    等到了嘉靖年间,几十名倭寇竟然可以在南方攻城掠地,甚至打到南京城下。

    要知道整个南方几乎有十几万驻军,光是南京城就有上万军队,可这些军队面对几十名倭寇,竟然无人愿意出战,可见当时的军政败坏到何种地步?

    最后崇祯亡国时,对外无法抵御小小的女真人,对内无法剿灭各地的流寇反贼,根源也是军政败坏所致。

    朱高炽喘了几口粗气,最后还是摇了摇头道:“我不管你怎么说,但我依然坚持我的看法,武臣只需要听从朝廷的指挥即可,绝不可参与政务!”

    “那看来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将各自的意见写下来,交给皇爷爷裁决了!”

    朱瞻壑双手一摊不再争辩。

    朱高炽点头,于是两人各自柄笔,将自己的想法写成奏本,然后由朱瞻壑带走,来到武英殿面见朱棣。

    朱棣看过两人的奏本后,闭上眼睛沉思良久,最后这才睁开眼睛道:“瞻壑你为何觉得武臣必须入阁?”

    “军队是一国之根基,万千将士舍生忘死,必须有人为他们在朝堂上发声!”

    朱瞻壑十分简短的回答道。

    有些话其实不用说的太多,朱棣本来就是武将出身,他肯定比朱瞻壑更能理解。

    “说的不错,你大伯其它方面都好,就是对军队这方面不太重视,有时我真希望他能和你爹互补一下!”

    朱棣叹了口气,说着拿起朱高炽的奏本,随手扔到了旁边的火盆里。

    “皇爷爷英明!”

    朱瞻壑看到朱棣的举动也是心中大喜,这说明朱棣赞同武臣入阁的事了。

    “你先别急着高兴!”

    没想到朱棣这时一抬手,脸上也带着几分愁容。

    “让武臣入阁没问题,朕现在心中就有几个人选,张辅不用说了,武能开疆,文能治理一方,另外还有泰宁侯陈珪、武安侯郑亨,也都是不错的人选。”

    朱瞻壑听到这里连连点头,张辅肯定没问题,就是得让人接替他镇守交趾。

    陈珪在军中的资历最老,曾经跟随徐达打下北京城,后来又参加靖难,可以说打了一辈子仗,深受朱棣的信任。

    至于武安侯郑亨,人品也相当稳重,这两人都是老成持重之人,进入内阁也不用担心出什么乱子。

    “这三人都是跟随我靖难起兵的心腹,人品、才能都没得说,可是我担心军中后继无人,朕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