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神霄箓_序章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序章六 (第2/2页)

阁第一功臣赵国公长孙无忌,终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削爵流放,自缢而死,一代权臣就此凄惨谢幕。

    远在东海陈唐关的李淳风,直到尘埃落定,方才知道朝中发生的一切,随之而来的还有,遭受牵连的儒门四姓的指责,要求他回文庙解释许敬宗和翰林院的行为。为了儒门的团结,也为了能够继续协调各地儒门太守为边防输送军资,匆匆赶回的李淳风,还来不及查明许敬宗和翰林院的情况,就在以儒门四姓为代表的贵族门阀压力之下,辞去圣人一职和翰林院大学士,打算返回老家岐州雍县颐养天年。

    拿到通关文牒的李淳风,谢绝门人相送,孤身一人上路,好不落寞,行至长安城外十里坡,只见一名道士端坐在送别亭中,李淳风走进一看,正是昔日与自己一同远赴陈唐关抗击虬髯客的袁天罡,想当初,二人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一派万里江山只等闲的年轻模样,如今俱已是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之辈,不胜唏嘘,感慨之下,连连叹气。

    袁天罡知是故人已到,拿出一副酒具,倒出西域珍酿的葡萄酒,递给落寞的李淳风,说到:

    “李兄,真要就此离开?从此长安城更加孤寂。“

    李淳风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依然微笑的说到:

    “没有想到,最后送别李某的居然会是袁兄,还以为袁兄在明玉宫中清修,早就忘记了昔日东海陈唐关的友情。”

    袁天罡将李淳风的酒杯填满,自己也浅尝一口,然后拿出一卷黄色帛书,手一发功,将之碾为粉尘,淡淡的说到:

    “早年太宗封我为护国法师,曾单独召我觐见,秘下一旨与长孙无忌,言明,袁天罡若无旨出明玉宫,天下兵马尽屠道宗,将我禁足,如今长孙无忌被炒,秘旨为我所有,全靠李兄门下之人相助,贫道才能在风烛残年之际,重获自由,贫道再敬李兄一杯,感激李兄再造之功。”

    李淳风哈哈大笑,说到:

    “我也有所耳闻,还当是民间茶余饭后谈资。怪之怪李兄的先天乾坤功太过霸道,想当初,东汉末年天公将军张角黄巾起义,遇汝南邵陵太守赵谦顽强抵抗,进军不利,功力以至陆地神仙的张角,一人独自来到城门,使出先天乾坤功第九层心法,天地无垠,城中一万守军连同五万居民尽数灰飞烟灭,数百年来,袁兄最有望能破功,习得第九层,怎叫人心安?”

    袁天罡听罢,摇头叹息,李淳风饮完之后,放下酒杯,严肃的说到:

    “既然袁兄视我为再造之人,愚弟有一不情之请,还望袁兄成全。”

    袁天罡,看着已是疲态尽显的李淳风,由衷的说到:

    “但说无妨,只要是贫道力所能及之事,必当全力以赴。”

    李淳风感激的点点头,站起身来,看着亭外,继续说:

    “今大唐国泰民安,但边境却危机四伏,愚弟虽殚精竭虑,然高句丽和吐蕃始终无法平定,如今儒门一团乱麻,只怕未来边境之事将会战火纷飞,望李兄,能为大唐平定两国,环顾天下,以李兄之能,此事必当易如反掌。”

    李淳风看着平生唯一挚友就此离别,从此便是天各一方,一股伤感袭来,略微动情的说到:

    “诺!”

    得到袁天罡的承诺,李淳风老泪纵横,仰天一笑,走出亭外,孤身上路,大唱一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