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回 十四载中磨一剑 志斌苦行已成材 (第3/4页)
,但是私塾你也要去,读书破万卷,何况在华安,你在私塾里学的也挺好,有底子。”贺志奇道:“好吧,爹爹你可不可以给咱们院子装一个沙袋,每日儿可以练练拳脚。”贺贵才看着贺志奇笑道:“呵呵,好。”然后收起笑容,道:“志奇啊,你志斌弟弟身负家仇,你死去的堂叔一家都盼望着志斌能长大成材,所以以后你要帮着志斌多学进取,不能一直找他玩,影响他也是影响到你,知道吗?”志斌道:“知道了爹爹。”贺贵才将棍子又递给贺志奇,道:“你拿着棍子来打爹爹,能打到爹爹,爹等会上街就给你买糕点。”贺志奇拿着木棍道:“爹爹,那我可真打了啊。”贺贵才后退两步,笑着道:“呵呵,谁还让你假打,来吧。”贺志奇看着眼前高大的爹爹,大吼一身,拿着棍子就冲了过来,贺贵才看到棍影过来,一个侧闪,便躲开了,贺志奇定睛挥棍又一棍向贺贵才打来,贺贵才站着不动,棍落之时,瞬间一抬手就将木棍紧紧的抓住,贺志奇一看木棍已经被爹爹抓住,急忙抓紧木棍向后拽,可是拽了半天,木棍丝毫未动,贺志奇只能出脚,两脚左蹬右蹬可是还是踢不到贵才,贺贵才稍一用力一推,就将志奇连同木棍一起推了出去,只见贺志奇一个踉跄便倒在地上,贺贵才走上来拉起志奇,道:“你看看,你要真想练功,就别像以前一样,摆摆姿势是远远不行的,要勤学苦练知道吗?”贺志奇点了点头,道:“知道了爹爹。”贺贵才道:“好了,你先练着,我看你娘饭做的怎么样了。”说着就进屋了,进屋后看见玉琴正在烧水,贺贵才走了过来道:“今个做什么饭?”玉琴边忙边道:“烧些菜汤。”贺贵才坐在灶前的小木桩上,向里面不断加柴。玉琴看到后笑道:“今个你还勤快了不少啊,知道帮我烧锅了。”贺贵才也笑道:“呵呵,玉琴,我想送志奇和志斌去私塾。”玉琴停下手中的活,看了看贺贵才,道:“我说,你是嫌家里仅剩的这点银子花不光你就不甘心是不是?”贺贵才道:“你听我说,两个孩子现在正是读书时间,我们现在也稳定下来了,总不能一直让他们待在家里吧,这样一直待着,就算大了种地,可我们连田都没有,我们两个做大人的,要为两个孩儿着想啊。”玉琴叹了口气道:“唉,你说的我何尝不懂,可是眼下,我们还没有赚钱的营生,哪里有钱啊?”贺贵才知道玉琴也是一贯的刀子嘴豆腐心,于是接着道:“我就是和你说这事,这两天我一直在这周围转,我发现虽然这崇县多为山沟深壑,虽说种地不行,再说我们也无地可种,但是我每日可以打柴采药,然后拿到集市上卖,基本上我们一家的开销是没有问题的。”玉琴道:“哪里有你说的这么简单,我们一个外乡人都知道打柴采药,那本地人还能不知道?到头来,你能赚几个钱?”贺贵才一把将手中一根柴火扔进去,突然起身加重声音道:“那你说怎么办?本地的人大多老弱,好多深沟峭壁的药材他们是采不到的。”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碎步包裹的银票,打开后递给玉琴继续道:“你自己看看,五百万两白银,凭票到京城即提现银,五百万两啊,我们几生几世也不可能赚的钱。这是贵福生前留于志斌的,志斌让我取出来贴补家用,你说我们能用吗?五百万两取了出来我们会花吗?贵福一家平日一直接济我们,如今志斌在我们家,我们难道就让他荒废掉?将来在九泉之下,我们有什么脸去见贵福一家?还有志奇,也是我们亲生骨rou,难道也不管?你说还能怎么办?”玉琴看着手中的银票,犹如烫手的山芋一般,她将银票又递给贵才,道:“好好,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我们虽然穷,但是不能失去良心,你把银票收着吧,等志斌长大了还给他吧。”贺贵才接过银票,又用布包好,道:“好,你明白就好,等会饭吃了我就去私塾交钱,从明天开始,我便上山砍柴菜药。”玉琴看着贺贵才心疼道:“那以后全家就靠你了,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啊。”贺贵才眉头舒展道:“你只管放心好了,我毕竟习过武,再说太危险的地方我也不会去的。”玉琴将案上的菜端了过来,看到沸腾的开水,道:“水开了,饭也快熟了,你去叫孩子们。”贺贵才出去喊道:“志奇,过来。”贺志奇跑了过来,问道:“怎么了,爹爹?”贺贵才道:“饭快熟了,你去后山上把你志斌弟弟叫过来,饭后我带你们去私塾看看。”贺志奇道:“好。”然后一溜烟的跑了出去。 贺志奇一路小跑,来到后山上,远远就看见贺志斌低着头在看书,贺志奇喊道:“志斌,志斌。”可是贺志斌像似没有听到,还是低着头一动不动,贺志奇只好跑了过去,贺志斌沉浸在书中,只感觉有人了拍了他一下,志斌从书中回神,看到是贺志奇,于是道:“志奇哥。”贺志奇气喘吁吁的道:“志斌弟弟,你在看什么啊?叫你半天都没反应,该回家吃饭了。”贺志斌从脖子上取下贺德生给他的钥匙,将钥匙放在正在看的这页,然后回道:“这是我爹生前留给我的一书。”然后起身道:“走吧。”说着便与贺志奇向家中走去。 岁月如逝,日月相替,此后,贺志斌便与贺志奇结伴读书,贺贵才常上山下沟,打柴采药,以维持家用,而玉琴也料理家务,做饭洗衣。贺志斌每日卯初便起,行于后山,穿于沟壑,于山顶之上苦练武艺,于拂晓明眼之时,便拿出贺乾玉所著的论学语论专心钻研,如书曰“武动之竭,调息内脉,复始如初,乃更上一层……”“于少时必苦如伏枥,力之所极,汗湿全身,散于外力,注入内劲,浑体周而运行,念天地之精髓,持之以恒,冬抗于寒,夏抵于暑,饥滤于心,饱化于身,气力大于众,体能胜于常……”“视吾为敌,视敌为吾,每日必超于己,耗体如枯,心跳同山崩,周xue而逆转,复而蓄锐,焕然新生……”“习武必修德,心如平静,身如太极,戒急躁,不气馁,忌惰性,难速成,荏苒平行,可铸英才……”久而久之,随着时光流逝,每日悉心,贺志斌慢慢悟透书中所意。每日学堂之上,志斌听夫子论文,学后空余常刻些玩小木雕,与同学换未读之书,回家饭后,寻僻静处习读,夜幕降临便回于房中,自点油灯,借昏暗灯光继续温习,人定后,床困乏走神,双眼迷离,逢此时,志斌便拿出家中唯一遗物,娘亲闺中铜锁钥匙,仔细审视,如同看见爹娘一般,报仇之心久久难以平复,无限恨意冲激中枢,再出于门口,用盆中冰凉之水浸脸,解除困意,又回桌前夜半而读,于每日亥末方才入睡,而往往此时,同床的志奇足以几梦周公。 时光不歇,天意难违,几年后邻家高老汉也与世长辞,可怜的老汉至死也未看见儿子回来过,殊不知亲生儿子早已比他早走好些年了。贺贵才一家帮忙办理后事,简简单单的办完丧事,将高老汉葬于后山的坟地里,也算魂归故里,此后,只剩孤苦伶仃的高老太一个人,贺志斌时不时去高老太家中,帮忙打水劈柴,也常端好饭食与高老太吃,每次贺志斌来到高老太家中,老人便异常高兴,常拉着贺志斌的手聊以家常。贺志斌也对高老太很是孝敬,虽非亲非故,可是每当看见高老太,贺志斌仿佛就看到了自己的奶奶,岁月无痕,可是这么多年,日日夜夜,贺志斌每每想到死去的亲人,心中怨恨便与思念同根而生。 一晃贺贵才一家已经来到这崇县整整十四载,十四年看似风平浪静,贺志斌转眼却已经成为十九岁的俊朗少年,一日饭间,玉琴做了一锅刀削汤面,贺贵福抬头看了看贺志斌和贺志奇狼吐虎咽,连吃几碗。便欣慰的开着玩笑道:“你们两个后生,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